论加里斯奈德的“视觉化”古诗翻译法

时间:2023-01-12 01:19: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加里斯奈德的视觉化古诗翻译法

作者:金敏芳 曲夏瑾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1

[摘要]本文以加里·斯奈德的寒山诗翻译为例,介绍了其在古汉语诗歌翻译中所运用的视觉化翻译方式,分析此种翻译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有别于传统诗歌翻译中的对语言、意向对等的追求,斯奈德所提倡的视觉翻译方法注重在译诗中重现阅读原诗过程中所有的体验与感受,强调经验的对等,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加入译者自身的经验与感受。 [关键词]诗歌翻译 视觉化 加里·斯奈德 经验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6502 我的翻译方法是:首先,从语言层面通透理解诗歌。其次,集中注意力,将诗歌中所呈现画面投射到我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样。第三,用我自己的语言,写下我所看到的东西。第四,将我所写的与原语对照,确认是否一致。

这些话是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在回应赫伯·法克勒(Herb Fackler)对其寒山诗翻译的评价时所说的,由雅各布·里德(Jacob Leed)收录在其发表的加里·斯奈德:未出版的前言一文中。身兼作家及译者的双重身份,斯奈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加入了他自己所谓的视觉化过程。这里的视觉化有别于传统翻译中的寻找语言上的对等,而是致力于在译诗中重现阅读原诗过程中所有的体验与感受。这并不是词语层面的翻译,而是同一首诗用另一种语言表述,这个过程中允许出现一些我自己独特的曲解,但仍尽量保留原诗的感觉。(斯奈德,1969178

这种视觉化翻译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字对字翻译,它打破了英语语言的限制,使译者能够不通过语言看世界(see the world without language。正如斯奈德在《砌石与寒山诗》的后序中所写的:有些诗人声称他们的诗歌能透过语言的枷锁展示世界;也有诗人的诗则是彻底打破语言的枷锁看世界,再把所看到的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斯奈德在翻译时将汉语的特色加入英语语言中,使得其能更好地利用英语(更确切地说是带有汉语特色的英语)将阅读原诗的经验与感悟表现出来。如此一来,翻译的过程就更像是一个视觉化的过程而非写作的过程。

然而,原作者和译者往往处于不同的时代或地方,译者的经验不可能与原作者的经验完全相同。因此尽管斯奈德不断强调对事物本身视觉及经验感受的准确性,译作的重现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由于译者个人经验影响而产生的曲解。如此一来,翻译的过程更像是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创造相似经验的过程,而非忠实的字对字翻译,这一过程中,翻译的角色被最小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斯奈德所译的寒山诗是其运用视觉化方法翻译中国古诗的典范。正如他自己在1977年的一次名为中国诗歌与美国想象(Chinese Poetry and American Imagination的会议上描述自己的诗歌翻译时所说的:我经常发现自己忘掉汉语而进入到更深层更内在的视觉化过程,探索诗歌真正的主题。以下作者将以斯奈德所译的第九首寒山诗为例,阐释其译诗中如何体现了其视觉化的翻译方法。 原诗: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译诗:

Rough and dark - the ColdMountain trail Sharp cobbles - the icy creek bank. Yammering chirping - always birds Bleak alone not even a lone hiker. Whip whip - the wind slaps my face Whirled and tumbled - snow piles on my back. Morning after morning I don't see the sun Year after year not a sign of spring.

首先,从源语选择方面,汉语原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幽深、孤寂、空灵、清冷的山区画面。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为斯奈德的视觉化翻译方法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源语选择。其次,从译语再现(即用英语重现汉语原诗中的画面与感受)方面来讲,斯奈德在诗中很明显地流露了自己山中生活的痕迹。斯奈德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山中度过,大学期间常在美国西海岸的山区体验生活,后又东渡日本在山中研佛习禅数年,回美国后定居于加利福尼亚东部的内达华山区,丰富的山中生活经历使得其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一些自己生活的印迹。在翻译原诗中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纷纷等词时,斯奈德根据自己对诗意的把握和山中的生活经验,做了一些灵活的改写,对源语的确切语义并非完全忠实。古汉语中杳杳表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暗的样子,而斯奈德在翻译时处理成了“rough and dark”,刻意添加了“rough”粗糙、高低不平的样子落落原意为坚硬美好的样子,斯奈德译成“sharp cobbles”,意为锋利的石,无意间加入了锋利、尖锐的意思。又如风吹面的翻译,原文意思为风吹拂脸庞,而译文“the wind slaps my face”“slap”一词含拍打的意思,暗示出风力很大很猛烈。以上三个词的处理都体现了山区生活经历对寒山译诗的影响,鉴于翻译寒山诗时斯奈德所接触的山区多为美国西部粗犷、崎岖的高山区,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其在读过原诗后在脑海中构建画面时不免加入自己的山中经历。于是,寒山原诗中传统中国山水诗所特有的寂静深远的山区经斯奈德之手,所重现的经验与感受中便不免加入了美国西部山区粗犷的荒野之感。

斯奈德寒山诗翻译的成功,其视觉化的翻译方式功不可没。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却很难大量运用于汉语诗歌翻译的实践。由于强调经验与感受的相似性,译者所能翻译的诗歌将仅限于那些诗中包含他自己所见过或经历过的事物的诗歌。对于其他的诗歌,由于缺乏相似的经历或感受,译者将很难在目的语中准确呈现源语中的视觉或经验感受。这也是斯奈德继寒山诗后并没有很多出色的翻译作品出现的原因之一。相反,他将汉语诗歌中的特色运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上,创造了大量山水、生态、禅宗主题的诗歌,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因此,视觉化的翻译方式通常仅限于部分译者拥有相似经历并能感同身受的诗歌的翻译,而无法通用于大量不同类型诗歌文本的翻译。然而由于自身经历、生活感悟的相似,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理解原诗的意境与创作手法,加深感悟,从而促进自身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造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KernRobert.OrientalismModernismand the American Poem.New Yor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6.

[2]LeedJacob.Gary SnyderAn Unpublished Preface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Mar.1986pp177-180.

[3]SnyderGary.Riprap & Cold Mountain Poems.San FranciscoGrey Fox Press1965. [4]SnyderGary.The Real WorkInterviews & Talks 1964-1979. New York New Directions1969.

[5]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f299c0680203d8ce2f2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