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3-02-07 11:0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专为传递和沟通消息而设。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此外还有辕门抄,即明清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并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清廷内阁还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叫做抄写房的专门机构,负责朝政新闻的发布。报房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除朝廷政事、谕旨和动态的报道全部照登外,奏折因数量较多而适当选用。

明清很多知识分子都有阅读《邸报》的习惯,顾炎武说他的祖父七十几岁了,还每天牵挂着朝廷的事,不间断地阅读《邸报》,甚至抄录成帙。以文人形象风靡于晚明的袁宏道,辞官归隐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这些都显示,知识分子在《邸报》的阅读中,感受到朝廷乃至天下国家的具体存在,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邸报》的传播下,《邸报》的读者共同立足在务实层面上,共同思考政府的运作——朝廷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裁断天下各种实际事务的权力机构。知识分子透过对这种具体事务的参观,进一步理解朝廷与天下的意义。这样,《邸报》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与朝廷、天下,或者说是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一个中介。明末东林党的成立与发展,就与《邸报》有著密切的关系。《明史·顾宪成传》中说,顾宪成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朝廷的官员也和他遥相应和。这是因为有《邸报》作为中介,他可以及时获得信息、了解朝政,并和朝廷官员互通声气,乃至于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邸报》作为中介,这批立足于江南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持续他们对北京事务的参与,并凝聚成一股跨地域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明代的信息传播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以至于构成传播网络时,它也就成为一个天下人共同观看的舞台。在空间上各自分散的读者,透过这个共同媒介的阅读,形成了共同的观看交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共同的事件,在共同事件的参与中,他们置身在一个共同的参观情境中,不只是观看,也可以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他们在理性上逐渐对耳目所不能及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而在感情上也开始对事不关己的社会事件发生兴趣,因此逐渐培养出关于社会的想象,在想象中他们的社会意识也相随成长。可以说,社会尤其是跨地域的社会,就是因为有传播媒体在中间发挥了它的价值,不断刺激一般民众对社会的想象,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真实可感的存在。

(摘编自《明清的信息传播与公众社会》作者王鸿泰)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地方高官朝觐京师的住所,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以后,朝廷将设置成传递朝政信息和政治情报的办事机构。

B邸报是一种专门传递朝政文书、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员升降调迁等朝政信息的新闻文抄,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吏负责抄录。


C.清代的抄写房代表朝廷对外发布朝政新闻,其发布的内容除朝廷政事、时局动态和谕旨外,还有大量的臣僚奏折。

D.明清时期,《邸报》已经成为许多知识分子了解朝政、关心国事和参与政治的主要媒介,知识分子通过阅读《邸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和唐代,邸报的读者主要限于郡国和藩镇的高层官员,而到明清以后,《邸报》的读者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一般官员和士人。

B.以《邸报》作为媒介,明清许多知识分子理解了朝廷的权力运作,认识到朝廷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意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政府事务的意愿。 C.明代东林党充分利用《邸报》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与朝廷官员互通声气,积极参与朝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D.当《邸报》不再受政府权力的控制,发展成一种传播网络的时候,每个置身于该网络的人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的机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报》类似于今天的报纸,随着明清新闻发布和传播机构的完善,它在构建个人与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B.顾炎武的祖父和袁弘道都是《邸报》的忠实读者,他们非常关心朝政和时局的动向,袁弘道更担心世事动乱会让他的隐居生活不得安宁。

C.《邸报》让跨地域社会中的人获得了共同面对社会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在理性和情感方面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D.在不断阅读《邸报》及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民众逐步产生了关于社会的想象,并藉此增强了个人的社会意识。 参考答案:

1.(3分)A(由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可知为地方政府所设)

2.(3分)D(原文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意思是邸报的阅读范围扩大到一般民众之间,并没有不受政府权力的控制的含意) 3.(3分)B袁弘道更担心世事动乱会波及到他的隐居生活表述错误。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从这段文字可看出,袁弘道虽隐居山中,可心里却时时为国家着想,甚至有打消隐居的念头,另外后文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也对此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0887db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