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 下面给大家期许一下,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能够帮助! 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 (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举行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端午节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前”。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却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大家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地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现代人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当中秋夜烧塔中国秋夜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枝条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养狗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香炉,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之上也传出上有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第一种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历朝历代的中秋礼仪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划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上古时代要素,是自西汉时期信仰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生诞拉内默藏县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汉唐有华夏后代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 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耶稣、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十分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 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孤单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中已中所确定无疑地佐证,其时对日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不虚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 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 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立春这要从天文与节气说起。 每年夏至之后,织女星就从北回归线逐日逐月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即使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节气中所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祭为月之礼的特有称呼。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细长王朝的王朝),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概念基本的日期选择。 中秋祭月是月初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祭祖。祭月既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信仰,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添上了一分色彩。传承传统习俗,也能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中秋节传统礼仪习俗的介绍,相信大家所有人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316947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