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我国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作者:王蕾 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2期 摘 要:校园歌曲是来自生命中最细腻的感动,穿透了都市人情的虚伪,直指人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纯真。优秀的校园歌曲是学生课余活动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简述了校园歌曲的定义特点以及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到八九十年代大陆的校园歌曲的发展历史,校园歌曲的现状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校园歌曲爱好者们对其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当下创作的校园歌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园歌曲;文化;发展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记忆的往昔……”当听到类似这样的歌曲时不知道你的心中可有一丝感慨,是否会想起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心中是否会涌入一股感动?是的,在这样一个以流行歌曲称霸的时代,校园里也弥漫着流行的气息,曾经脍炙人口青春十足的歌曲在校园里再也找不到了。到底什么才是校园歌曲呢? 1 校园歌曲的界定及特征 (1)校园歌曲的界定。 校园歌曲,又称“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指在中等及高等教育学校中流行传唱于青年学生中的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校园歌曲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朴实明快,完全是性情的流露,激励学子进步,它反映了青年学子的朝气蓬勃、青春浪漫,它不仅包括叙述校园发生的事情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感动,也包括校园外的感触。 (2)校园歌曲的特征。 校园歌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的特点是:首先,校园歌曲充满青春朝气,憧憬着美好的理想,是学生表达自己心声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其次,校园歌曲有其自身的变动性即时代性,反映一个时代的趋向,能够紧扣社会现实生活,深刻反映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实际面貌,充满时代气息,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第三,校园歌曲内容诚恳真切,语言朴实无华,曲调优美自然,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感。第四,校园歌曲还具有传承性,时下的校园歌曲,即流行歌曲还有新奇性、一致性、从众性、剧烈性。 2 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 (1)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堂乐歌是中国最早的校园歌曲,早期的学堂乐歌歌词题材广泛,如号召民族觉醒,宣传妇女解放,提倡破除迷信等,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有明显的正面作用,也夹杂着一些传统伦理道德等内容,语言通俗直白。早期的学堂乐歌曲调多采用欧、日曲调,加上自己的歌词,渐渐地,中国民歌曲调也开始被学堂乐歌“拿来”,如《茉莉花》等。更脍炙人口的当属李叔同(弘一法师)填词的《送别》了,这首歌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堂乐歌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端,它使得西方的乐器、演奏法、记谱法和基本理论知识传播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化,预示着当时中国音乐进入新的文化转型期。 (2)三四十年代的校园歌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堂乐歌开始渐渐走向没落。当时,中国社会处于政局动荡时期,面临着亡国的危机,爱国抗战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旋律。在音乐这方面,以爱国为主题的群众歌曲在当时是处于主流,《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性歌曲,当时存在三种歌曲,一种是校园歌曲,一种是群众歌曲;另一种是流行音乐。但三者在当时并没有多大区别。校园歌曲在当时虽然有很大的作用,但还是消融在群众歌曲的大潮之中,并没有成为独立的歌曲门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作为一类歌曲。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歌唱社会主义的歌曲,节奏坚定有力,同时校园歌曲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次高潮,出现了《劳动最光荣》《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但这一时期的校园歌曲基本上局限于“少儿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所接受的主体也偏于低龄化,很少有表达青年人心声的青年歌曲。 (3)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校园歌曲。 1)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校园歌曲再次全面复兴,它是从海峡彼岸台湾兴起的。那时,台湾音乐充斥着日本和西方的歌曲,以及旧上海的时代歌曲。不论在旋律还是内容上都不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1975年,杨弦等人在台北举办了中国现代民歌发布会,它标志着台湾校园歌曲运动的开始。台湾校园歌曲并不单以“校园”为归宿,而是自动承担起了扭转流行乐坛风尚的责任,从一开始商业力量就介入其中。台湾校园歌曲的整体特色是简单清新优美上口,真诚朴实,易学易唱,很少有表现消沉,抑郁,颓废的情绪。此时台湾校园歌曲成为流行歌曲发展中一支特定力量。 2)八九十年代大陆的校园歌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受邓丽君情歌及台湾校园歌曲以及俄罗斯民歌和中国传统民歌热的影响,中国大陆本土也诞生最初形态的校园民谣。那时候,一些高等学府里的学生将自己的感觉编织成简朴的音乐与旋律,加上吉他或口琴的伴奏,以此来抗争校园外商业化音乐的日益喧嚣。由于过于简单,一直没有太大的影响,1986年,是大陆流行音乐全面复兴的年份,其中以《一无所有》为代表的摇滚乐直接影响了校园歌曲的创作。在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中,体现着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纠缠。在新一代的青年身上,既有觉醒了的个人意识,重视自己与个性,同时又存在着对社会现实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责任感,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意识和个人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校园歌曲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音乐的多样化,校园歌曲渐渐正式成为流行歌曲的一份子,也以其自身的创新意识成为推动流行歌曲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歌曲是校园里的主旋律,现今,这样的主旋律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尴尬处境之中。 (1)校园歌曲内容单一,歌曲质量有待提高。八十年代初,《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内地。1994年,《校园民谣》系列专辑问世,老狼、高晓松、郁冬等才华横溢的校园音乐人纷纷涌现。可十年来,随着日韩音乐的东进和内地流行音乐的低迷,味道纯正的校园音乐也渐渐成了人们泛黄的记忆,有的作品情调低沉,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多愁善感、颓废灰暗的消极情绪常有流露。对学生人格形成了负面的影响。 (2)缺少独创的风格特色。校园歌曲融入了流行音乐和本民族音乐的因素,当今又吸收了许多西方音乐的风格。大学生没有很好地认识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认识音乐和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音乐要素中的文化脉络,并对若干相关问题作深层次地思考,盲目推崇美国嬉皮士的一些形式化的颓废生活,使其进入所谓的“创作状态”,无思想地模仿,使得创作和演唱虚假做作,情感不真实,给人无病呻吟之感,由于相互仿造使得一部分作品平庸乏味,旋律曲式单一,反映出非音乐专业作品的局限性。 4 结语 校园民谣讲述的是校园人自己的故事,反映大学生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份纯真与诚恳。社会在发展,校园本身在变化,学生群体的精神关注和情感表达方式也在变化,校园歌曲必然要变化,在内容和精神上都要提升和扩展,使它保持着一定的人文品质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在每个时代留下学生们自己的声音和故事。 参考文献: [1] 刘传波.新形势下如何创作和推广校园歌曲[J].大众文艺,2009. [2] 杨加力.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特殊阶段——略论19661976年间创作歌曲的音乐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3] 文丽君.对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中校园歌曲地位的调查报告[J].音乐天地,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0280e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