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不知处”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及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不知处”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及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推敲推敲,理解它的意思。〔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诗人贾岛寻访隐者没有遇到) 过渡: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品品、推敲。 (二)初读感知 把握韵律 1、课件出示全诗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童 子 , 言 师 /采药 去 。 只 在 /此山 中 , 云 深 /不知/处 。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边读边划出诗歌的停顿、重音,读准节奏。 2、分组读,齐读。 3、师: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读诗歌 体味意境 1、师:(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为什么作者要写“松下”而不写树下或其他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推敲。出示“青松”一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是为了表现什么?(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诗中是为了突出谁呢?(隐者远离尘俗的风骨)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4、隐者采药的地点你找能到吗?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呢?理解“云深”(山深云雾浓),因为云深所以——“不知处”。 5、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诗中的人在说话,也就是对话)他们在问什么?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 问 答 松下问童子 (你师傅到哪去了?) 言 师 采 药 去 贾岛(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 童子 只 在 此 山 中 (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 云 深 不 知 处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 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这首诗中哪些是童子的回答呢?我们来对读一次,师是诗人,你们就是——童子。同学们,你们真会揣摩,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了不起。 7、来,我们同桌对叙,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礼貌。 (四)拓展升华 体悟诗情 1、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 (1) 首先,我们看这个“问”字,当贾岛去拜访隐者时,是怎么的 心情?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他满怀希望而来。(板书:问 满怀希望) (2)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寻访隐者却听童子“言师 采药去”,诗人心情如何?答非所想,不遇隐者,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板书: 不遇 失望) (3) 当得知隐者在山中采药,“只在此山中”,这时如果进山寻找, 有没有可能遇上?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了什么?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板书:可遇 一线希望) (4) 可是,当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看,云海漫 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板书:难遇 彻底失望) 是呀,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你们能再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到诗人心情的变化吗? 2、我们再来演一演这首诗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变化。评价。 3、诗人以答代问,六句话简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很了不起,同学们的表演也像这首诗一波三折,这是很难做到的,真不简单! 4、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诗人推敲的结果。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配乐吟诵)。 练笔 我们体会了《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把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四、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问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不遇 失望 只在/此山中, 可遇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难遇 彻底失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9fa9ad87c24028915fc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