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 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2 23:3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望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古诗。

2. 品味字句,研读赏析,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

猜字谜:山上有山,堪称大山。打一字。

“岳”的古文字形像两座高大的山峰相叠,因此本义是高大的山。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五大名山,即“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 岳嵩山。这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望岳》写的就是东 岳泰山。

(二)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 言的家族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7岁学诗,15岁扬名。因曾居长安 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柱工部、柱拾遗,自号少 陵野老。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杜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 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 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影响长远。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从二十岁起,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 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 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杜甫困守长安。这一时期杜甫生活艰苦,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他逐渐体 会到民生疾苦,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 主义杰作。

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陷贼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目 睹国破家亡,哀鸿遍野,后历经千辛万苦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官职。这期间,他创作了《春望》、 “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此后十一年间,他漂泊西南时期,儿经辗转,寄人篱下,生活尤为艰苦,后病死孤舟,年五 十九。诗人不幸诗家幸。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 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三)朗读诗歌

读诗,有三个层次一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 读准字音:岱、夫、了、曾、毗。

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节奏:岱宗//如何?齐鲁//未了。造化//神秀,阴阳//昏晓。 //曾云,决眦//归鸟。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读两遍。

(四)研读赏析

1. 从诗题可知,诗人并未登上泰山,而是从旁观望,诗人望见的泰山有何特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它横跨齐鲁大地,青翠的峰峦连绵不断。开篇 以设问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齐鲁青未了”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空间上泰山横跨 齐鲁,绵延不绝;二是说时间上,泰山经历千年,青翠未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仿佛天地有灵性,偏心地将所有美 景给予泰山,极言泰山景色之壮美。“割”是分的意思,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 部分,写出了泰山之高,参天矗立,遮蔽天日。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曾”同“层"。毗,眼眶。山上白云生起,层层叠叠,使人心 胸震荡。黄昏己至,倦鸟归林,诗人举目仰望,目不转睛,眼眶似有决裂之感。这里运用夸张的 手法,写诗人对美景的沉迷。

2. 这六句都是写诗人所望,其角度有什么区别?

诗人紧扣“望”字,首联远望,让我们看到了雄伟壮阔、连绵不绝的泰山;颔联近望,我们 看到了奇秀壮美,巍峨高大的泰山;颈联细望,还看到了云起云涌、归鸟翱翔的泰山。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有什么含义?

会当,终要,终当。凌,登上。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矮小的众山都 会一览无遗。这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展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


4. 古人以诗言志,以诗传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最后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开元年间,诗人赴洛阳赶考,落第后漫游山河,途经泰山所 作。杜甫出自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诗人,母亲出身名门望族崔氏。在''立功立言”的家庭环 境的煎陶下,他自小好学,才思敏捷,有报国之志。杜甫又成长在开元盛世,见证了王朝最辉煌 最鼎盛的时刻,生逢盛世,让他更坚定“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对年轻的杜甫而言,区区一次落 第不算什么,下次再战便可。我终将登顶,看遍人世风光。青年人的乐观、自信在这首诗中得到 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总结:今日中国之国势,远远超过开元盛世,今日中国需要的人才,更是远远多于开元盛世。 年强则国强,希望你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奔赴山海!

(五)拓展提升

陈子昂登幽州台,心绪悲苦;杜子美望泰山,豪情万丈;王安石登飞来峰,感悟哲理…… 你登过山吗?当你登顶时,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你乂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悟?请你写一篇随笔, 记录下那一瞬间的所见所感。 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望岳





首联:雄伟阔大绵延不绝 颔联:神奇秀丽参天慕立 颈联:云起云涌归鸟翱翔 尾联: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豪情勃发 壮志满怀





细望 抒情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c43713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