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贞观政要》随笔 (管理教研室 张文正) 长期以来,我都在阅读《贞观政要》,虽粗览略读,不得精义,但从文章的味道里,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疏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 《贞观政要》与《资治通鉴》相比,对贞观政事的记载较为详细,读起来也更具趣味性。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民本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等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 《贞观政要》之卷二求谏篇载李世民言“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金石之言也。《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人寻己过然后思改,将闻己过然后列兵,是为知己也。知己是知彼的前提,知彼是开战的条件,要想在惨烈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首先知己,然后积极地用各种办法了解竞争对手的战术。故人需明镜以照自身之不足,主需铮臣以明施政之纲领。反面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例如隋炀帝暴虐,臣下缄口以避祸,奸佞谄媚而得宠,最终隋炀帝因看不到自身的过错,不知道改过,以致灭亡,虞世基等馋邪之辈也最终被杀。 长青子曰:人都应该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时刻检查自身的缺陷,然后任用贤能之人,帮助自己改正错误,不断进取。万不可置镜而不照,求贤而不任。 《贞观政要·卷三择官篇》载“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杜如晦还说到,今之选才,厚貌饰词,而铨简之理未精;亦或亲朋上位,而才行兼具之人,仍长久蜗居躇行。 综观贞观贤臣之议,用人之道惟“唯在得人”。《贞观政要·崇儒》对于人才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即必须能够克己恭俭,正直廉洁,经世济民,崇德扬善。 长青子曰:当今国际、国内形势风云不定,犹如云涌日蔽之大海,随时都有沉船之风险。这种形势下,必须有善于驾驭风浪的舵手,勇敢无畏的水手,才能保证行船不失方向,在浪涛中疾行励进,克服层层困难,到达三山之地。获取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贞观政要·卷六诚信篇》有言:“人之贤佞,犹若流之清浊,关键在其源头。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而欲臣下直行,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为政者,当学道休明,道德益厚,去矫伪,存信真,修德礼以自好,明人伦而令人。欲君子佞人之不杂,必欲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然后慎罚而明赏,布德而施惠。 然而,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馋人蔽之。治国者善择官、施诚信,必远佞人、辨明馋。然后飨士人、馈亲友,以广其理,以善其行。 故长青子曰:学人当明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为政者当依景行择官,轻言辞,辨真伪,以为国选才;书院当依诚信立人,思清贤、远浊佞。如此,方可源清而理得,修身而化人。 水细长流,书读常新。《贞观政要》叙事之详赡,谋篇之奇异,堪称富彩瑰丽,长期与之为伴,可以明人之理,可以启人之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79ee3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