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作文的准确审题 作文是语文学习和测试中的“重头戏”。语文测试,作文分数往往占卷面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作文写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是否优秀。如果学生作文离题,就会因失分较多而成绩无法达“优”。可见作文教学中审题相当关键,审题是走好应试作文的第一步,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准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测试成绩就会高分;否则,就会偏题,语文测试成绩就很难优秀了。那么,怎样才能审好题,把文章写得切题呢? 误区透视 审题就是审核题意,通过对试题实行分析和思考,理解命题意图,弄清写作内容、范围、重点、体裁,并据此实行立意、构思的思维过程。审题发生偏差,误入歧途,损失惨重;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审题的常见误区主要有:1、对题目中的词语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比如,《难忘的那一幕》很多习作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件令我真难忘的事。显然不懂什么叫一幕;2、画蛇添足,因误解或读不懂题意而离题。《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很多习作写成了一件难忘的事,认为感动和难忘一样,其实,感动的事肯定是难忘的事,但难忘的事并不一定令人感动,更有甚者要求写一件事却写了两件事;3、抓了枝叶,丢了主干,扣题意识不强、写作随意而离题;如,《我和我的妹妹》写成了我的妹妹;4、没有全面把握题目要求,粗心大意而偏题。如,学生写《获奖之后》这个作文题目时,整篇文章仅仅写自己获奖的经过,而获奖之后的滋味、心情及获奖后怎么做的没写出来或一句话掠过;5、对于给定的命题偷换概念。如,把《信任》写成了诚信。 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作文的准确审题,写出一篇好文章呢? 第一、观察题目,审明范围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很明显,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题目,明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如《可敬的老师》,《我的爸爸》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令人感动的一件事》、《童年趣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家乡的小溪》,《美丽的田野》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我家的小猫》,《我的文具盒》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能够写景,也能够记事;《放学路上》,既能够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能够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审明作文范围限制,还包括学生一看题目就明白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鸡》,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鸡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二十年后回故乡》属于想象文,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第二、分解词语,确定选材范围 作文题目一般都由独立的词、词组或句子构成。审题时可用分解的方法,把构成题目的每个词分解出来,弄清他们的意思,抓住题眼(关键词)确定选材范围。如:《发生在校外的一件趣事》可把词语分解为三个部分:“发生在校外的”是限制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一件”是数量词,规定了事件的多少;“趣事”是规定了事件的性质。这样分析一下,文章的取材范围就十分明确了,然后在综合起来去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很显然,这个题目的重点是在“趣”上,选材时就必须选择有趣的事来写,离开了这个重点而去选择其他的事迹来写就文不切题了。 又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也可从语法结构上实行词组分解法去分析。分解为四方面要求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它包括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理应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第三、深入思考,挖掘深刻主题 1、小题大做,深入思考。挖掘出普遍的、深刻的道理;如《一支粉笔》能够从平凡的一支粉笔联想到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又如《升国旗的时候》,它的主要线索就是升国旗,作文就应该紧紧围绕它来实行构思。当站在旗杆下瞻仰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的时候,能够联想到当年革命烈士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为了人民解放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怀念,进而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也能够思索在今天的幸福年代里,我们如何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不再受欺侮,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等。如果紧紧围绕升国旗时我们怎么做来谈那就没意义了; 2、大题小做,平中见奇。所谓“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这样的作文才会立意深刻、意蕴丰富,收到“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道材料作文:“我们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大地张开了裂缝,小村农作物欠收,河沟水塘干涸了,家乡的山林不再拥有往日的翠绿和美丽。缺水的魔掌正伸向村民,狰狞地大笑着,将严重地危及我们的生产生活。请以“抗旱救灾、节约用水”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面对这样一个作文题,学生看后无从下手,不知从哪方面去写。这时,教师可作这样引导:这个作文的范围很宽,可“大题小做”,选取其中某个角度来表现主题就行。如:可表现灾情的严重性和人们怎样想方设法对抗旱情;可表现抗旱救灾中的模范先锋人物;可表现抗旱救灾中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私奉献的真情;可表现村民或同学们如何节约用水等。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某个角度来确定一个题目和中心,并且可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诗歌或建议书等文体。 3、展开联想,找出内蕴意义 审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有些题目的引申义、象征意义。像我们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它要写的并非鱼钩,而是象征着老班长的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不能停留在字面意思,而要通过展开联想,找出题目的内蕴意义。如《路》《梦》等,它不是让学生去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道路和你夜里熟睡时做的梦,而是要学生写出自己成长中的人生道路和梦想。 第四、认真审题,研读写作提示 一些习作,除了出示题目,下面还会有一段写作要求和提示,要告诉学生不要一看题目就动笔,要认真审题,按要求或提示写作,如:有这样一次考试,作文题目为《我笑了》,部分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真的笑了,认为很好写,就连题目下面的一段要求提示也不看,就草率写了一件高兴的事 。却不知题目下面有这样一段要求或提示:近年,我国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同学们上学再也不交一分钱,就能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贫困生还能得到一些补助。这样的好事谁不开心呢?请以《我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上述那些只看题目,不看要求和提示就马上动笔写作的同学,作文又怎么能不离题呢?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像下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而作文成绩又对语文测试成绩是否优秀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提高学生们作文的审题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297065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