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庄学校阅读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课程资源,提倡通过阅读开阔学生视线,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1、落实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是教师改变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产生促进外,而且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国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陈伟新总编对当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也表示了忧虑,他认为“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教育专家霍懋征认为: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 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深浅与内容偏重也要有不同。而阅读那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的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对孩子来说永远大有裨益。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为小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虽然渠道也有,但还是太少,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导致了课外阅读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以现行的教科书为例,除了课内教材外,另外配备了补充阅读教材,但是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他们只是一味要求学生重视课内课本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成了真正的“书呆子”。其实课内课外是个互相补充的过程,所以课外阅读的研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 3、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目前教师发展的实际现状是教师的实验操作在黑板上,活动体验在口头上,社会实践在教室里,综合考试在分数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的推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要想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本课题的 研究,也尝试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水平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上进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①完善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②强化和完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体系;③逐步建立起适合小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教育纲要;④为创设小学生阅读心理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结论,实验对比结果,以及相应的理论框架。 2、实践意义: ①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准和效果,提高他们对各种读物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提高阅读品位,进而促进其个体素质的优化;②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③促进丰富多彩的小学生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④有利于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5dc8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