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反思(1)

时间:2022-10-06 15:06:4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代表作品,诗歌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古诗教学我究竟要让学生掌握什么?40分钟的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有所得。学校的其它教师跟我说古诗教学应该在朗读上下功夫,分三步读:1能够准确流利地读古诗。2、读出古诗的韵味。3、有感情地朗读。这就是本课我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如何上好《从军行》这首古诗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讲的太过朦胧,小学生对古诗歌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而言,这些离他们有些远。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带领学生感受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带着这种情景初读诗歌,学生们兴致很高。而让学生们能准确而有节奏地读是诗歌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诗歌情感。我采取了多样朗读方式。(自己读、小组读、学生PK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我引导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分小组讨论质疑。我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在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课堂意犹未尽结束了,课后感觉到了很多地方还存在的不足。各位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有效的建议。张浪老师分析我时间把握问题,课堂超时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探究的深度要适当,在指导学生对“暗”字的理解时,挖掘的太深,因而耽误了时间。同时,再设计让学生理解不击败敌人,决不还的这种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时,可以从“不还”二字反问学生,将士们真的不想回家吗?从而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戈主任在讲到我在指导“遥望”的时候,可以提问为什么远远地望着,都只能看到玉门关呢?可以从这启发学生体会大漠的荒凉。林老师说道:“其实这个暗字,不仅仅是环境恶劣,也体现将士们内心的孤独、沉重、压抑。”后待自己在细细地品味,确实如此。

古诗——中国文化的结晶,我想它得细细品尝,慢慢回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读,多想、多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艮山口小学 汤宇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个有心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a7ea41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