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7、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宋庆龄,还有奋起反抗、保卫卢沟桥的抗日军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2、板书课题,作者。 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诗歌,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学习生字“孤、遥”。 2、读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3、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 1、朗读诗歌前两句,并思考: (1)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试结合“暗”和“孤”字说出这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边疆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 过渡语:边疆的环境这么恶劣,生活这么艰苦,那边疆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着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2、齐读诗歌后两句,并思考: (1)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写出了边疆的环境荒凉、艰苦,战争频繁、残酷、漫长,表达出战士们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黄沙、百战、不破、终不还) 四、小结 1、读读这首诗,大家想一想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后两句写出了什么(抒发了感情)对,这种写作手法就叫作情景交融。 2、其实,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一首边塞诗。“边塞”指“边关”、“边疆”,而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诗中有的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有的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守边将士们奋不顾身、不畏艰险、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那么,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交流体会。 六、板书设计: 边塞景物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战斗之苦 从军行 抒发感情 黄沙、百战、不破、终不还 决心之坚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想象力。 3.学习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感受到了戍边将士们不畏艰险、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古诗《塞下曲》,来认识一位勇猛无比、武艺高强的边塞将军。 2、板书课题,作者。 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学生自读诗歌,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学习生字“塞、棱”,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回答,然后集体更正错误。 3、 学生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生朗读诗歌前两句,并思考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写夜晚打猎的情景:林暗、惊、引弓) (2)“惊”字说明了什么(写出风来得很突然,来得很凶猛。) (3)一有动静,将军立即“引弓”,写出了将军什么品质(将军很机警、沉着、动作敏捷) 过渡语:将军射中了吗我们接着学习诗歌的后两句。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1、 学生齐读诗歌后两句,并思考: (1)后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写次日寻找猎物的情景:白羽、没、石棱) (2)“没”字说明了什么(写出箭射入棱角的深度,说明将军力量之大、技艺之高) 五、小结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认真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夜晚打猎 林暗、惊、引弓 临危不乱 塞下曲 赞扬将军的勇武 平明寻箭 白羽、没、石棱 箭力之劲 八、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18cb9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