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坚强成长 作者:石惠萍 来源:《祖国》2020年第05期 摘要:《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杜家生意失败之后,红门商店关闭,杜小康再也不是油麻地最富裕的孩子了,他不得不离开他所热爱的学校和亲密无间的小伙伴,跟随父亲到外乡的芦苇荡放鸭子。父子两人独对一个新的世界,一开始无尽的孤独侵袭、折磨着杜小康,最后他战胜自我,慢慢学会接纳孤独,勇敢的承受了放鸭的艰辛和痛苦,最终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自然环境; ;情感世界; ;孤独; ;坚强 父亲许诺,鸭子生蛋,杜小康就可以重返学校,所以杜小康也是带着希望离开油麻地小学的。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的艰难和枯燥、精神的孤独和紧张压迫着他,同时也很好的锤炼了他的心。文章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以自身的唯美和静谧为人物的心理感触成功的渲染了氛围,文中所衍生的未知场景的恐惧也作了恰到好处的铺垫,成功的再现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丰盈。一个少年成长的一段故事,一条人生之路的心迹,如诗如画,缓缓铺张,低吟清唱,娓娓道来。如一朵绚烂之花粲然绽放,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无数少年的心灵,启迪他们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从行动上去改变自己,从而到达那片神圣、光明的理想境地——成为坚强的自我。那么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杜小康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走出孤独,走向坚强的少年的。 一、身处自然环境,学会坦然面对,努力适应,从容接纳,这就是一种坚强 除了朦胧的树烟,什么也都没有了。好像在杜小康要开始新的征程时,这是他记忆中最后的一点印象了。杜小康和父亲两两相依划着小木船,赶着鸭子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油麻地,所有熟稔的景色都远远的抛却在了身后,杜小康终是离开了那群天真、质朴的伙伴。淘气顽强的桑桑、执拗乐观的秃鹤、文静内向的纸月、还有那可敬可畏的老师和校长。他再也听不到那叮当响的铃声了,所有熟悉的人和物此刻猛然间都从杜小康的眼中化为乌有,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的内心是柔弱的,他一时半会不能应对,他茫然,他哭喊着他不要去放鸭子了,他要回家。一个陌生的天空,一个陌生的水面,在陌生之地将要开始他们新的生活。天地如此的空旷,只有鸭们的叫声在回响,动物和人的感触有时候是不一样的,鸭子因有水而兴奋,因有这父子俩而安心觅食,无忧无虑,而人呢?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这种空旷,鸭的这种欢愉愈发让杜小康感到茫然和孤寂。所以杜小康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他已经再没有心思去想他的油麻地了,他想着前方在哪里?还要走多远?还要走多久?他明白他面对的是新的环境,他终于面对了。黄昏,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境界,一个心事沉重,对儿子心存内疚的父亲,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船舱的小泥炉飘起了唯一的一缕炊烟,还有被太阳晒了一天的河水也飘起了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像炊烟一样的热气,到底是热气还是炊烟,又怎能分的清楚?就像杜小康所承受的孤独一样,在滋生,又在不由自己的刻意去压制,这就是一种心智的成长。终于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一片真正的芦荡,掺杂着不知名的香草味,杜小康时不时的用劲儿去嗅着。他觉得他该面对这些该来的孤独,不能再去抵触了。这个少年他终于知道了该走进他新的世界,自然的纯净和美好让这个少年学会了享受这份恩赐。时间是公平的,它给你无数的磨难之后,它又会让你心安理得的去接纳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杜小康面对天空飘过的浮云和这浩浩荡荡的芦苇,还有那一丝炊烟时,他不再觉得心里是空的,这难道不是坚强吗? 二、对未来恐惧产生的心情演变也是坚强成长的见证 鸭子把安全感和希望都寄托在了杜小康和父亲的身上,鸭子和人都是无家的漂游者。鸭子也对未来产生了恐惧感,时不时要抬起头看一眼这一老一小,才可安心的睡去。而杜小康初次来到这浩波碧漾的芦苇荡时,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该有的胆怯,他多么想听到故乡村落中此起彼伏的牛叫或者狗吠,然而他的这种渴望在瞬间就被风吹散了,熄灭了,这一切皆不可能了。尽管有父亲在,但杜小康还是有些心怯。从未有过的这种内心的煎熬无情的折磨着这个少年,这种不该他承受的苦难如泛滥的洪水一样一次一次侵袭着弱小的他。他紧紧挨着父亲却又迟迟不能入睡。别的孩子在温暖的家里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在阳光、清风下,戏嬉于操场,而他却不得不承受过早来到他身边的苦难。他做梦也会哭着醒来,他开始想家,而且是日甚一日,这种迫切的想法难道不是杜小康在感受芦苇荡放鸭生活的艰辛与恐惧在梦中的表现吗?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在一个少年的心底无力的挣扎着。父亲觉得对不起杜小康,觉得不应该把一个孩子拉进他的计划中,所以心有愧疚的父亲信誓旦旦的对杜小康说等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其实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他们必须得承受这些孤独带来的未知恐惧,所以杜小康面对这一切他所不喜欢的情景,他忽然间不再恐慌了。所以说作者其实想通过人物的内心变化告诉读者,告诉成长的少年们,孤独衍生而来的恐惧是无法回避的,要学会随遇而安,同时也暗示了杜小康正在一步一步的成长。在这个少年逐渐成长之后,一次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恐惧再次袭击了他,而他却是勇敢坚强的面对了。天黑了,河水也黑了,芦苇荡也黑了,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鸭子四散逃走,杜小康任凭芦叶割破脸颊,任凭芦苇茬刺破脚心,钻心的痛,他都顾不上了,只知道拼了命的去找鸭子。当鸭子聚拢在他身旁时,他几乎把自己的脸埋进了鸭子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其实他自己也是不明白为什么而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决然不是悲哀的哭,这是喜悦的泪,是欣慰的泪,是见证成长真谛的泪。这种情感恰好说明了一个少年不仅战胜了大自然给他的磨难,也战胜了未知的恐惧,他的心智成熟了,他不再脆弱,他坚强了。 三、孤独之后便是新生,这是成长的最高境界 孤独之旅,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极致的孤独世界,是一场心灵远行而又飘荡的旅行。一个单调、枯燥的环境,一个意味着与世隔绝的生存空间,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是一场心灵和身体接受双重磨难的考验。然而,他却战胜了自我,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无助和孤独,他拥有了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人般的勇敢和坚强。孤独在于他失去了交流的人文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与同学的少年来说,在寂寞敲击他的心扉时,这种痛苦是何等的沉重,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故乡,离开了热闹、充满温情的屋子,身边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寂静的世界,一个让他不敢憧憬的世界,却把他彻底彻头彻尾的重塑了,这就是自然环境的磨砺,这就是心路的成长与成熟。孤独处处再现,如影如随,对话的人物只有父子两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流淌,这种交际已经显得很苍白,无力,甚至他们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而当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这个少年心中的期望便一次性的定格了,他不再想着回去,于是他的心便静下来,他也学会了去接纳。孤独之旅,大自然的空間与不可知让一个幼小的心灵积聚了太多的压力,对未来的不可知,让他对前途产生了迷惘与无奈。而在孤独再也无法避免时,成长的洗礼就是磨难之后的平静与坦然,这就是成长的境界。 四、鸭子生蛋,少年惊喜,这是释怀的兴奋与成长的体现 文中对鸭子极尽笔力的描写,写它们的羽毛日渐丰绰,尤其是公鸭变得更加漂亮了,说明鸭子长大了。这何尝又不是以鸭喻人,移情于物,说明这个少年也羽翼丰满,长大成人了。鸭子在八月的一个早晨,终于生蛋了,当这个少年在草丛里看到一颗白色的东西时,他惊喜的大叫:“蛋!爸!鸭蛋!鸭子下蛋了!”这个少年在芦苇荡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战胜了孤独,终于长大了,成为一个坚强的少年。 总而言之,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路阳光灿烂,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了艰辛和无尽的磨难。成长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生命也正是在这种锻造中逐渐成熟、丰满起来的,就像杜小康一样,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放鸭的一段孤独生活,成长经历正是他人生中收获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少年杜小康战胜了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以一个小男子汉的毅力和责任感不惜疼痛的找回了鸭群,他长大了,他成熟了,他坚强了。文中的自然环境为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文中芦苇荡的浩瀚和暴风雨带来的恐惧也给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舞台。同时父亲的存在和鸭子的成长也很好的为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不可缺少的衬托作用。所以说杜小康在芦苇荡经受了所有的孤独和痛苦的磨难之后,犹如“凤凰涅槃”,获得了新生,成为一个坚强的少年,这就是生活,而生活中的成长问题也是我们大家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战胜孤独,像《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一样坚强成长,闪耀人格中的光彩。 (作者单位:清水县第五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d737cb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