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对他从小就耳濡目染,非常熟悉。神佛显灵的传闻,妖怪作祟的迷信,祭天祀祖的礼仪,驱邪赶鬼的巫术等等都是我们熟知甚至遇到过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向更深处思索宗教这个伴随历史发展下来的产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宗教在历史但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影响与作用? 社会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帕森斯认为宗教有两种功能:一是宗教使道德的价值、情感和行为体系的规范具有了认识上的意义;二是宗教平衡了合理期待行为后果与实际能看到后果之间的差异。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对整个体系的作用都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地正功能的一面,又有消极的负功能的一面;既有已被人们意识到的显功能,又有未被认识但发挥着作用的潜功能。这种思想对于功能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宗教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宗教的负功能即宗教对社会造成的分裂作用,并把宗教对社会的功能和对个人的功能作用分开研究,认为有些功能在社会和个人之间起到相反的作用。 功能论告诉我们,宗教会整合社会或者阻扰变迁,宗教会提供慰藉会促进冲突,宗教会提供稳定性或阻挠进步。例如,宗教对于社会文化的作用。做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功能日益加深。宗教既有阻碍各种世俗文化自然发展的消极作用方面,也有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例如对于中国的壁画方面,佛教从西域传入,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一举动在宣传了佛教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中国的壁画艺术的发展。其次,中国佛教对于中国受封建统治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支持和慰藉,支持了统治者乐以希望的价值观和目标,稳固了统治者的统治。例如古代的魏晋,就是利用宗教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虽然,佛教巩固了魏晋的统治,但是,统治者乐于推动佛教的发展,却导致了种种的问题。例如修建寺庙,招收信徒,导致劳动力短缺,土地减少,信众的免税减少了财政收入。佛教与政府争人争地争税收,从而产生了难以预料的消极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de1ed9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