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与元日

时间:2022-08-24 10:1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除夕与元日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2014年第2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春节,尤其是除夕和元日,新旧交替,意义非凡,文人骚客在这两天自然不会闲着,或表达客居他乡的愁思,或感慨光阴易逝的无奈,或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怆,当然,也有的诗词描写当时的风俗。画家也不例外,尤其是钟馗、门神等节令画供不应求,到南宋,都城临安等地腊月时市场上开始出售用雕版印制的节令画。

在诗词中描写的除夕风俗主要是驱傩。比如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描写宫中的驱鬼仪式,突出宫廷的奢靡,“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驱傩不仅仅是一种迷信,还是一种娱乐,比如,唐代诗人孟郊在《弦歌行》中呈现了一种幽默的戏剧气氛,“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疫鬼花脸、红裤、赤足的夸张服饰、鬼鬼祟祟的情状和假装逃命的滑稽引起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不同于诗歌,流传至今的驱傩题材绘画并不多见,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大傩图》是其中的代表作,此画面上共画有十二个人,面部化妆,也可能戴的是假面具。他们身着奇服,戴着各式帽子,除了斗笠、巾和冠之外,还有粗角的兽头,或者是农家器具斗、箩、箕等,并且携

着鼓、铃、檀板等乐器或扇、篓、帚等用具。十二个人团团围住,手舞足蹈,充满欢乐的气氛。

除夕是一年的终结,而元日是新的一年的肇始,相比于除夕的忧大于喜,元日更带给人希望。从宋代开始,宫廷开始盛行岁朝图题材,在宋徽宗时尤盛,与格物致理的画院风格一致,岁朝图的画面形象逼真,多为花卉树木,目的是增加节日气氛。台北故宫藏《宋人岁朝图》绘泉石临流,绿竹新生,雉鸡一对,麻雀数只,水仙、白梅、红茶盛开,朱白相映,一派和煦春色。当然,也有些是描绘生活生产习俗的,比如传为宋代画家李嵩的《岁朝图》生动地再现了宋人饮茶习俗、贴门神习俗以及始现于宋时的以文官为门神的习俗等等。

到明清时期,除了花卉外,佛教的五件供器(蜡台、香炉等)也偶尔被画入其中,到清代,宫廷画师需要交例画以供宫室春节点缀之需,善绘事的皇亲贵胄和大臣也往往会进画,甚至皇帝本人也会亲绘《岁朝图》,尤其是乾隆,清宫收藏有数十幅御笔岁朝图,构图简单,多是带有寓意,比如画柿子祈祝“事事如意”,画宝瓶以祝祷平安,画钟馗抬眼看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到齐白石的笔下,岁朝图开始平民化,鞭炮、茶壶被画入其中。至今,画家所画岁朝图也多是作为春节前后的礼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5356e1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