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授祝智庭

时间:2022-05-02 00:2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授祝智庭

祝智庭,华东师大教授兼南京师大特聘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另外,还担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JCAL杂志编委、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组长、UNESCO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技术理论、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知识管理技术、技术哲学等。近年已出版著作有《网络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利用》《信息教育展望》《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软件的交叉文化可移性:面向通信的方法》等。

教育创新本质上是教育文化创新,其根本目的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探讨的是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它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创新教育只有依靠教育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我们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分别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其中,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远程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教材多媒化 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 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学习自主化 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


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

环境虚拟化 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

教育创新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手段等的全面变革。教育创新本质上是教育文化的创新,它离不开教育信息化这一必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能够促成教育文化革新

通过回顾国际上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可以考察IT对于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影响。当无线广播和电视技术开始用于教育时,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是众体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后便进入了实用阶段;当分立计算机(特别是PC机)进入教育领域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转向个别化指导;当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开始用于教育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变为合作性的小组学习;当Internet进入教育后,教育者则转向对虚拟教的研究,并出现了虚拟教室虚拟学校之类的新概念。

由此分析我们看到,各种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造就崭新的教育文化。当基于技术的新颖教学模式出现并被人们尝试时,主体文化与技术文化相互作用。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新模式,这种技术文化就变为人们主体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实现了教育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最有利的方面是,它能够便利地提供有利于创新意识发展的环境,使创新素质获得成长的土壤。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使学习者及时掌握最新知识,掌握进行创新的知识基础;其二,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交流和应用创新成果的条件。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交流优势,开展跨专业交流、建立学习组,并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中。




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创新的实现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但这一种作用不会自行产生。教育能够培养创新,同时也可能抑制创新。任何一种技术手段、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应用。只有教师形成教育创新的主动意识,认识到教育息化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掌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教育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deb95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