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时间:2022-07-29 21:1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冯锦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7年第11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用现代的话解释来说就是,在对别人进行给予的时候,选择给他人鱼吃,只能够解决他人的一时之需,满足他人当时的需求,仅仅是为他人提供一顿饭的帮助罢了。教会他人捕鱼的方法,则不仅仅能够实现对他人一顿饭的满足,还能够为他们解决一生的食物问题,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在这个如同逆水行舟的时代,语文的知识更新的都很快,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的是不是只为学生解决一时之需,而是让学生一生受益。将对学生的教育行为不再仅仅局限于为他们带来一粥一饭,而是更多的教他们如何去获得粮食,如何能够将老子、儒家、庄子、墨子等多元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趋势 1.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社会需求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向社会输送社会需要型人才,所谓的社会需要型人才指的是,能够快速的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当今社会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看清的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更有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结合国内的小学整体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上更多的偏向于重视书本教育,为了读书而读书似乎是传教育的常态。很多学生在问到读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常常是无言以对,或者直接的回答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教育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已经不仅仅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内心里种下读书是为了考试的种子,对于教育者而言,绝大多数的教育者也将自身在教育上获得的成果的多少,以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来衡量。然而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我们更多的则是将中华传统文融入其中,符合社会需求。 2.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家园需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小学的语文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教会学生对中传统文化的认知,语文教育是高尚的,它应该去教育学生人生道理、社会哲学,进而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中国的《弟子规》拥有更多的对学生的启蒙,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突破文本思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作为一种不断服务于社会,不断服务于学生的理性行为,让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方向紧密的和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相结合,社会在那个方面需要人才,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120df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