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同学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端午粽》,看一看这一课讲了端午节的哪些故事。 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并学习生字“端”和“粽”,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生听录音标出课文自然段,并初步感受课文中长句子的读法。 2、生自由尝试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识记生字 1、初识生字: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标有注音),分别请两位小老师领读,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利用识字方法记住生字并说给同学们听一听,比如: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接火车识读生字。 四、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的想来学习这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来看一看在端午节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1、第一自然段:这里有一个时间,是什么时候?——端午节。 外婆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她希望我们回去吃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指导学生体会“盼着”一词的意思,感受外婆的心情,并能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 (1)外婆包了一锅粽子,那她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呢?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这么漂亮的粽子谁愿意再开读给大家听听? 课件重点标示“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三词,生观察这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除了课文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之外,还可以说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进行词语拓展训练。 (2)外婆包的粽子这么漂亮,吃起来的味道怎么样呢? 闻起来——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 3、第三自然段 (1) 这么好吃的粽子只有一种味道吗? 生边回答边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种类的粽子。 (2)这么多种味道的粽子吃起来是什么感觉呢?你从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美滋滋。 哪位同学可以把美滋滋的感觉读出来? 既然粽子这么好吃外婆为什么还要我们带一小篮粽子分给邻居呢?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快乐。 (3)量词拓展训练:一锅粽子,一篮粽子,一盘粽子,一个粽子 4、第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花样和味道,但这些粽子和端午节有些什么关系呢? 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同学们谁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屈原的事情? 师总结: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离骚》,还是“楚辞”这一文学体裁的开创者,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国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他们分别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a71a9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