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导思维 所谓利导思维就是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也就是遇事往好的方面考虑,尽想些愉快的事情。 利导思维是一种乐观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常进行利导思维对人有很多好处:一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二是有利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身处逆境仍坚持乐观。三是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那么,怎样进行利导思维呢? 一、凡事多从正面理解 很多事情,既可以从正面理解,也可以从反面理解。有一句格言:“生活有风浪并无恶意,它只是要我们更坚强些。”这是从正面去理解生活的风浪。(苏格拉底) 二、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 按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真理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的因素,坏事中包含了好的成分。老子日:“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比如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既可以使一个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精神崩溃;也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升华一个人的精神。利导思维教我们睁大眼睛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发现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玫瑰和刺) 三、改变认知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一个故事: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被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劲地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一位女士议论说:“等他指挥完,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之中。”另一位男士有点忧伤地说:“到完了的时候,他劲上只会挂着一道绳索。” 两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情景:女士看到的是“可爱的花瓣”,而男士看到的却是“一道绳索”。谁乐观,谁悲观,不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吗? 四、调整比较对象 传说,有一个瞎子性格十分开朗,生活非常愉快。有人问他,作为一个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 眼睛瞎了还丝毫不痛苦,这是因为他调整了比较对象和方法,是用自己的优势去比人家的劣势,用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如此相比,比出了自豪感,比出了优越感。 五、破除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的是在过去经验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它是一种情性思维,封闭性思维,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极大的误导性和束缚性。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就是用过去经历的痛苦经验来推论当前发生的事端,因噎废食。因此,要进行利导思维,必须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漫画周刊) 六、优化情绪 思维方式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比如利导思维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弊导思维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反过来,情绪也会影响思维。积极的情绪推动利导思维,而消极的情绪则拉动弊导思维。比如,自卑者看不到自身的优点,看到的全是缺陷与不足;抑郁症患者的眼里没有明媚灿烂的春光,只有萧瑟凄凉的秋风。 因此,我们要培养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消除负面的、消极的、恶劣的情绪,以便利导思维的顺畅展开。 第一个例子是有关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据传,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位朋友在雅典城里悠闲自得地散步,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人冲过来举起手中的棍子朝苏格拉底身上抽了一棍,然后转身就跑。苏格拉底的朋友要追上去找小伙子算账,但是被苏格拉底死死地拉住了。朋友问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让他去教训这个小伙子,难道怕这个小伙子不成。苏格拉底笑着对朋友说:“我并不惧怕这个小伙子,我只是想,当一只驴子踢了我一脚之后,我绝不能还它一脚。再说接受驴子的一脚不也是一种有趣的事吗?” 苏格拉底这种笑看世间万物云风的积极心态使朋友大受教育。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一份新创刊的《漫画周刊》里的故事。 这份杂志为了提升读者对其的阅读兴趣,经过一番策划之后,推出了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以《世界的末日》为题。在规定的截稿日期内,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堆积如山,所有的投稿者都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有的画是是在世界的最后时刻他们和情侣紧紧相抱在一起;有的画是在狂饮狂欢;有的画是将大堆钞票焚烧一空;有的画是乘坐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然而,最后获得十万元大奖的是一位家庭主妇用铅笔在一张包装纸上随便画的一幅漫画:她在厨房洗碗筷,并伸手关水龙头,她的丈夫悠闲地坐在地板上,有两个小孩在一旁玩积木。 评委们震惊于这一家人平静的心态,他们相信这一家人一定在想:活着很好,死亡也没什么不好,不必大惊小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07136c3968011ca300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