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创新 作者:王凯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35期 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时代重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对自身的发展和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尝试思政课程、体育课程、中医药课程、国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形式,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在高校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屡现不止,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校园的和谐,高校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国家教育部对当时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4%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015年林磊等人研究显示,成长发展、人际和谐与环境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一桩桩血的教训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恰当的方法和路径解决。 二、当前中医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校这所特殊的机构,既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又是预防和改善这一问题的重要环境。国内众多研究认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健康制度保障、优秀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和谐的校园氛围等途径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不同,高校之间差异较大。基本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下: l传统公共课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普遍,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现今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育。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认知、情绪、意志、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虽很多高校开展心理学专业选修课程教育,但通常科目较少,专业性强,对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贡献有限。 3辅导员与相关人员的教育及校园活动。 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并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和心理危机排查,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专业性较低以及教育内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具有较大局限性。 三、中医药高校心健康教育跨学科的创新路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生力军的重要社会组成部分,其最丰富的便是教育资源,而大学生在高校生活的时光大部分便是在课堂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今天的教育绝不是简单技能传授,应该在此基础上促进人格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体育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行尝试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就本人来看仍有许多不足,如涉及的学科较少,形式不够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否为学生所需要、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即考虑到课程讲授的专业性,又能增进学生的兴趣。中医药院校最大的特色则是中医药相关学科,其不仅是治病救人有效手段又是中医药院校学生梦寐以求的学习重点,而中医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如果在课程讲授中能够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即,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中医学的领悟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向中医药及其以外学科渗透必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创新。 l思政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思想政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渊源,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以人为本,都是注重人格的发展。这些都为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必要的基础与保障。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更为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强有力的支持。 2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被证实。体育锻炼在促进机体健康的同时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这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又可以是一种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体现出来。中医药院校特有的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一系列具有传统特色的锻炼形式同样起到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3.中医药课程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中医药课程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几乎涉及全校各个专业,具有极好的覆盖优势。中医药课程是专业课,必修课,因此会有很高的认可度,这些都为其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先决条件。 中医药课程从基本理论看,其内容具有先天优势。中医药学强调天人合一,形神统一,顺应自然。这些内容均可以有效融入心理学观点。西方的心身一元论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极为接近。从中医药课程的实践教学看,其内容是应用心理学的具体体现。中医学在治病救人方面强调情志病,治未病等观点与西方的心身医学,健康心理学不谋而合。在医患关系方面,中医学强调大医精诚,儒家思想对医患关系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与西方强调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基础高度一致。因此,中医学的理论,实践等多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讲授给学生。 4国学课程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的提出,要求高校心理工作要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中医药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往往包含国学课程。此外,中医药课程本身就是一种中国文化。如其中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养生思想等。积极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健康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提升积极学习态度、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确立健康和谐的婚恋观念和缓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心理压力等。 四、中医药高校心健康教育跨学科的创新路径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观教育的创新路径开展,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进中医药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及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题名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教学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033018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313714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