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与小学生写作的有机整合 1. 作文的立意选材首先需要一个好的角度一篇优秀的作文的创意往往都有一个好的角度。例如2011年深圳中考作文……的滋味。当年的一篇满分作文:“弄堂的滋味”从弄堂这个角度写,角度新颖,加上文笔优美,获得满分。关于角度实际上是一个“分类”“归类”的过程,是一个逻辑上“归纳”的过程。例如深圳2014年中考作文“快乐加减法”,学生在立意上分类:快乐,谁的快乐?写自己的快乐,自己怎样做快乐加减法的?这样当然可以,但是,有新意么?恐怕难有。如果我们能想到其他人,例如孔子是怎样做快乐加减法的,颜回是怎样做快乐加减法的,那么角度就不同的,立意也不同了。 2.因此,我们阅读《论语》首先可以对其进行一个分类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其实,我们并非要求初中的学生就具有这方面的归纳、分类能力。而杨玉英老师的《论语》分主题读本(中华书局出版)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这个工作,把《论语》进行了一个主题分类。 全书分为十四个单元,也就是十四个主题,它们分别是“与孔子初相识”“动人的师生情谊”“孔门弟子群像”“百善孝为先” “修身为君子”“仁以为己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人与自知”“处世哲学”“交友之道”“礼乐治天下”“为政以德”“兴于诗,成于乐”。 3.我们再以深圳其它年份的中考作文为例,尝试从《论语》 中寻找作文的立意与创意 深圳2013年的中考作文:“我最喜欢的的一个词” 很多学生写“坚强”“勇敢”“天真”……这些角度好不好?当然可以,立意可以,但是选材呢?选材又写自己,虽熟悉,但难有新意、深度。我们再从《论语》中寻找思路。 《论语》分主题阅读课本中第三单元“修身为君子”中第一节 “君子文质彬彬”“文质彬彬”孔子认为君子的一个素养就是“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和文采要搭配和谐,外在的文(仪态、口才)很重要,一个人道德很好,但是不能表达,给人呆板粗野的感觉,我们觉得他是书呆子。一个人仪态、口才很好,但是内在不行,像很多被包装的明星,给人浮夸虚假的感觉。你从这个词入手,角度不是很好吗?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有意思的词,例如“不忧不惧”“见贤思齐”“成人之美”“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在其他章这样的词更多“学而不厌”“择善而学”…… 这些角度都有新意且有深度,倘若能从这样的角度去写,再加上语言的训练、结构的合理安排,不能成为一篇佳作。 又例如子路的死,这种死,本身就非常具有震撼性,200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完全可以从子路的死入手,作为素材来写,这样的作文就具有了“文化”的高度。 总结 《论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素材库,对于学生作文的立意、选材具有很好的启示,我们细读、深度它,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461f31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