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见于《学而》篇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第二、三则见于《为政》篇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第四则见于《公冶长》篇 论语六则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第五、六则见于《述而》篇。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这六则,其核心思想在于系统的介绍了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95636e27d3240c8447ef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