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措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语文实践的途径之一,主要指引学生在信息获取过程中投入思维和情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及阅读方法和审美情趣,强化语文学习体验。写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生活,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两者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读写结合设计和实施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个性化阅读。其次,找准读写结合点,坚持先读后写的原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重点感悟写作迁移部分,设计一些相关话题进行读写训练,一方面促进学生理解阅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最后,坚持读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阅读与写作是辩证统一关系,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写作中,通过写作阅读信息的输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整合。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措施 2.1多角度整合教材资源,挖掘读写结合点 教材是教学依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中, 1 教师要重视教材资源的整合,挖掘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一方面可以选择以单元主题为读写结合点,挖掘单元组中相关的课文。人教版教材是以“课文”为组编排阅读文本和写作,每一课文结尾都包含“语文园地”板块,设计了针对性作文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单元主题,撰写单元导读,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包括该单元课文阅读的重点、写作的重点、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要点等。以“课文4”单元为例,主要包括《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文章,从主题上看,都是叙事。仔细分析能够发现《寓言二则》主要训练学生通过故事叙述悟出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画杨桃》训练学生做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客观看待事物;《小马过河》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自己动脑想一想,不可光听众人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思想主题和表达方法,并尝试回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某件事,表达出自己的简单看法,实现智育与德育双向发展。 2.2创设情景丰富体验,激发学生表达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读写结合最终也是从学生出发,最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落脚点。首先要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在学习“荷花”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播放白洋淀图片,以真实的画面重现文字语言描述的情景,强化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完成阅读教学后,筛选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句,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联想力,在写作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尝试让学生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一处景物,发挥想象力,锻炼写作能力。又或者重视用实践和语言的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选图片、配音乐、写解说词,在理解内化语言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外化转述自己的感想,感悟文字魅力,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2.3完善教学评价,重视读写结合效果的检测 2 评价是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整合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价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及时检查、诊断、反馈学生写的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根本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读写结合学习效果,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除了课下实践性作业布置外,还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改——老师再评——班级交流——学生完善的方式进行,重视过程性评价。此外,还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定期统计学生的写作量,反馈每篇写作的问题,实现定性和定量评价,全方位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态,随时把握学情。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新课标教学理念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为教学有效整合过程中,可以从教材资源分析、情境创设、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挖掘读写结合点、激发学生表达欲、重视读写结合效果的检测。将“读写结合”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文字审美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b6b5f7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