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9.古诗三首

时间:2022-11-23 14:1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第 课时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苏轼的生平资料。 (二)抓字眼,明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板书:横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板书:远 低千姿百态)

5.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三)多诵读,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四)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

横岭、侧岭----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千姿百态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380fd6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