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是我校的立项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半(2014年4月---2016年9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黄克勇校长、沈月红主任担任课题负责人,吉天勇、李海艳、王通媛、徐磊、刘曙光、周明芹、朱中国、程任红、朱婷婷、冯红霞、苏秀梦、姜军、朱艳梅等13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材料。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 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结合本校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课题的研究主导理念,也就是研究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4-2014.12)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确定各科子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2)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收集经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3)搜集研制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资源。 2.实施阶段(2015.1-2016.6) (1)本阶段完成学生试验前各项测试、摸清底数、建立学生档案。 (2)做好实验课例,实验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3)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实验研讨,交流实验体会。 (4)组织研究实验的观摩、展示、研讨、评比活动。 (5)写出第一阶段实验报告和总结,撰写实验论文。 3.总结阶段(2016.7-2016.9) 搜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课件等,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研究与实践,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课题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自觉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次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再其次课题组教师自觉以新的教学质量观评价学习绩效,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并逐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堂形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由于人员的调动、变更,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广度,达到有效辐射的目的,我们充实了部分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的成员。补充名单如下:李海艳、周明芹、程任红、朱婷婷、冯红霞、苏秀梦、姜军、朱艳梅。退出名单如下:罗海艳、卢爱青、李霞、沈凤、赵红春、徐子娟、时文秀、胡锦东。 四、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一)我校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收获殊荣(详见成果附件)。 淮安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示范校 涟水县智慧校园创建先进集体 涟水县数字化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江苏省“中国梦”网络读书优秀组织单位 “书香江苏”网上读书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 (二)我校课题研究以来,教师硕果累累(详见成果附件)。 (三)我校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素养提升(详见成果附件)。 (四)其他相关成果 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软件材料、网站课题实验材料等 五、 提交验收的课题资料。 “二表六汇编” “二表” 1、《淮安市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结题信息报表》 2、《淮安市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六汇编” 1、《课题研究主要文件汇编》。 2、《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汇编》。 3、《优秀教学论文与教育叙事汇编》。 4、《课题实验软件资料汇编》。 5、《学校、教师、学生获奖汇编》。 6、《课题研究大事记汇编》)。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和打算。 总的来说,我校课题组是认真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遵循教育研究的基本规律开展的,按计划完成了既定目标。应该说,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教学中全面实践我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她。 涟水县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组 二○一七年九月十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c6083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