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读法

时间:2023-04-01 13:0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肯定不对。下面几种读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制,。个人比较认同最后一种读法。

在中国的历史剧,或古装剧里,凡是涉及皇帝圣旨的,开头都要来这么一句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

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

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即"奉天承运皇诏曰"八个字出现在圣旨中,始于明朝。为了彰显其"天子"的合法性,他自承"奉天法祖",还在手持的玉圭上刻下"奉天法祖四个字。清承明制,其诏书也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到1912年,随着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为纪念这一伟大功绩,嬴政声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于是丞相王倌、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三人合议后提出新的帝号:王为'泰皇。命为',令为',天子自称曰'嬴政把泰皇改为皇帝,其他不变。从此,中国的皇帝就有两种命令类型:制、诏。制,东汉蔡邕的解释是制度之命,即在符合法令下的皇帝命令。诏,即告,是发布全国性的命令。

也就是说,制,是皇帝一般性、日常性所用的命令,比如同意某些建议、谏言。诏,是对某些重大制的公开性发布。先有的定议,才有的发布,是对制的选择性发布。 简单来说,制,是皇帝给大臣、有司下命令时所用的,诏则是公告天下的法令。因此,皇帝用得最多的是制,而不是诏。对于没有正式登基的皇帝的命令,一般都是使用

以上是对诏的一些说明。即便是明朝朱元璋发明这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明、清两朝皇帝依然使用制,只不过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制、诏,在秦朝以前的商、周两朝,是没有的。秦朝之所以使用制、诏,最大的原因是法令一统、以法治国。整个秦国,除了制、诏两种命令外,官员不再听命于其他人的命令,杜绝政出多门,或者人情请托等因素,也无需理会什么皇子、丞相等王公贵族,而非仅仅如后世出于皇权独尊的目的。

以皇帝为天子的思想,在秦、西汉时代是没有的。秦始皇从来没有祭天,祭拜泰山,主要是出于稳定,原齐国、尊重其风俗的目的。西汉在汉武帝前都是祭拜五帝,汉武帝开始才开始祭拜天,但汉武帝并没有以天子自居。真正以皇帝为天子的思想,是西汉中后期儒家经学派的发展,提出了五德始终才真正深入儒家人心。王莽是第一个以五德始终更替皇帝的人,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子。东汉的开创者汉光武帝刘秀,是第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天子。自此之后,中国的皇帝才以天子自居。天,即昊天上帝。天子,即昊天上帝之子。

无论是天子思想,还是五德始终论,对人们的影响,除了皇权的尊贵,更多的是给人们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影响:有德,我就是天子,就能做皇帝。

最后,回到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的读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肯定不对。于是就有下面几种读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哪种读法才正确呢?

首先,按照皇帝是天子的思想,天承运是一个专称。奉,更多的意思仅仅是诏令的抬头。 其次,既然是诏书,必然是皇帝诏,即我诏的意思。曰,是表示诏书的具体内容,不能和曰连读,要断开。

所以最有可能接近的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才显得前后工整、连贯。而明、清两朝的圣旨原件中的写法,也支持这种读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0682c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