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解析(doc 200页)

时间:2022-07-11 11:56: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

宣贯材料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


20102




第一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 ......................................................... 4

1 项目来源 .............................................................................................................................. 4

2 编制目的 .............................................................................................................................. 4 3 编制原则及思路 .................................................................................................................. 4 4 编制依据 .............................................................................................................................. 4 5 标准编制过程 ...................................................................................................................... 5 6 标准主要内容 ...................................................................................................................... 6 第二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 8 第一章 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 8 1 适用范围 .............................................................................................................................. 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 术语和定义 .......................................................................................................................... 9 4 技术要求 .............................................................................................................................. 9 5 检验规则 ............................................................................................................................ 28 6 运行管理要求 .................................................................................................................... 30 第二章 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 31 1 适用范围 ............................................................................................................................ 3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1 3 术语和定义 ........................................................................................................................ 32 4 技术要求 ............................................................................................................................ 33 5 检验规则 ............................................................................................................................ 54 6 运行管理要求 .................................................................................................................... 56 第三章 通信单元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 57 1 适用范围 ............................................................................................................................ 5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7 3 定义 .................................................................................................................................... 58 4 结构 .................................................................................................................................... 58 5 技术要求 ............................................................................................................................ 59 6 检验规则 ............................................................................................................................ 68 第三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 76 第一章 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 76

1 适用范围 ............................................................................................................................ 7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76 3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 76 4 外形结构 ............................................................................................................................ 73 5 显示 .................................................................................................................................... 75 6 通信接口结构 .................................................................................................................... 76 7 材料及工艺要求 ................................................................................................................ 76 8 标志及标识 ........................................................................................................................ 79 第二章 集中抄表终端形式规范条文解释 ......................................................................... 81


1 适用范围 ............................................................................................................................ 7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76 3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 82 4 外形结构 ............................................................................................................................ 82 5 显示 .................................................................................................................................... 85 6 通信接口 ............................................................................................................................ 86 7 材料及工艺要求 ................................................................................................................ 90 8 标志及标识 ........................................................................................................................ 94 第三章 采集器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 117 1 适用范围 .......................................................................................................................... 11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76 3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 76 4 外形结构 .......................................................................................................................... 111 5 通信接口 .......................................................................................................................... 114 6 材料及工艺要求 .............................................................................................................. 114 7 标志及标识 ...................................................................................................................... 117 第四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 141 第一章 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 131 1

2 3 4 5

适用范围 .......................................................................................................................... 14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4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41 帧结构 .............................................................................................................................. 141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 144

第二章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条文解释............................................................. 117 1 适用范围 .......................................................................................................................... 14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4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42 4 帧结构 .............................................................................................................................. 144 5 集中器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 ...................................................................... 148 第五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终端设备安全防护培训材料 ............................... 186

1 术语和定义 ...................................................................................................................... 186

2 安全防护设备的部署 ...................................................................................................... 187 3 采集终端加密算法的应用 .............................................................................................. 188 4 安全芯片数据交互流程 .................................................................................................. 189 附录1 安全部分扩展协议 ................................................................................................... 195


第一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

1 项目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功能、型式、技术性能及验收试验等相关要求,满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公司系统经营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在取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化标准列入了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2 编制目的

通过制定《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现系统和采集终端的互联、互通,满足电能信息采集需要,体现智能电网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建设要求,提高采集终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促进采集终端质量提升,保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可靠运行,进一步完善计量技术管理体系,推动用电信息采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3 编制原则及思路

1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2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分析各网省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规范,充分了解各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状,明确系统及终端功能需求,建立采集系统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研究新的需求形势下不同管理要求、预付费管理方式以及不同地域与环境对终端的使用要求,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3认真研究国内外现行相关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体现通信特性和功能拓展的最新发展。

4坚持集中公司系统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吸收公司系统各单位先进的管理要求和发展思路,体现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5规范该类终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功能要求、型式要求、验收试验方法等相关内容,切实指导该类终端的采购和检测工作。 4 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主要依据和参考如下文献:

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一部分 总则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11部分 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429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3部分 总则 术语

GB/T 16935.11997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 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17626.2200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2008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200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4部分:性能要求 GB/T 19862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DL/T 5332008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535-200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5 标准编制过程

1项目启动

2008922日,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在天津召开会议 ,部署开展《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明确该项目中的《电能信息采集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子课题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吉林、甘肃、新疆以及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通公司等21家单位共同承担。

2交流座谈

2008924日,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在天津召开会议,详细了解公司系统主要单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和应用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建设需求和技术方案,研讨相关技术可行性、系统可靠性和建设管理等问题。

3确定研究大纲

20081011日,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在北京怀柔召开会议,听取各课题组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课题组编制课题研究大纲。会后国家电网公司按照会议研究结果,下发了《关于开展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研究工作的通知》,以及《电能信息采集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大纲》,明确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思路、任务、分工以及进度要求。

4项目调研

根据研究大纲的要求,课题组编制了《电能信息采集技术及推广应用调研提纲》和《调研表格》,并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组织在公司系统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现状调研。

5集中研究

1013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明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方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涉及采集系统建设、运行、检验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标准化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设备产业化、金融产业化发展策略等相关内容的16个课题,1016日至1023日,课题组在哈尔滨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状及需求分析、功能规范、建设模式及技术方案、投资及收益分析四个课题的集中研究工作。完成了4个课题


的研究报告,并编写了提交党组会审议的汇报材料,为党组决策提供依据。

6分组研究

在完成第一阶段研究的同时,其他12个课题同步开展了研究工作,1017日—1110日,各课题组进行课题前期准备,编制研究大纲工作,1110日在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对12个课题的研究大纲进行了审议,确定了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各课题组按照研究大纲的要求采用分组编写、集中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方式于1230日完成了16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对16个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总,形成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报告》

7标准编制

课题组采用研究与编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分组研究与全体讨论的形式,召开多次会议,先后完成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

8征求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组织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征求意见稿在公司系统进行征求意见,并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型式规范在社会主流采集设备制造企业征求意见。课题组对反馈的166条意见进行了认真讨论,确定了采纳修改的内容,形成了评审稿。

9项目评审

200949日,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在北京召开“计量、抄表和收费标准化建设”项目研究成果评审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一致建议尽快完成企业标准的报批和印发,以便更好指导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采集终端的生产、采购、检验和运行管理工作。

10标准送审

2009828日至93日,邀请采集终端制造企业的代表以及公司系统的专家对采集终端的型式、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功能进一步修改完善。925日至26日,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科技部、智能电网部、信息化工作部共同组织,审议通过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送审稿”

6 标准主要内容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由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型式规范、检验规范、设计导则等616个标准构成,见表1

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

功能规范(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

技术规范(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集中抄表终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单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专变采集终端

型式规范(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集中器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采集器

通信协议(2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主站软件

设计导则(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终端应用软件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技术方案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系统

检验规范(4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集中抄表终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通信单元



1)功能规范

对系统及终端的功能进行了规范统一。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控制、综合应用、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接口等。

2)技术规范

主要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通信单元的环境条件、机械影响、工作电源、绝缘性能、输入/输出回路、功能、电磁兼容性、连续通电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型式规范

主要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的类型代码、外形结构、显示要求、通信接口结构、安装尺寸、材料及工艺等型式要求。

4)通信协议

主要规定了系统主站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以及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的物理接口和帧格式等。

5)设计导则

规定了主站软件和终端应用的设计架构、关键流程要求、界面设计要求、应用接口要求、系统配置要求等,以及系统建设典型方案。

6)检验规范

主要规定了在不同环节对系统、终端和通信单元进行检验及验收的条件、项目和方法。


第二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第一章 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1 适用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的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运行质量管理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等相关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 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功能规范

Q/GDW 374.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5.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376.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379.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条文解释】


列入引用标准一览表的标准或全部引用或部分引用,一经引用就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在执行本标准时,遇到引用标准则应按引用标准(全部或部分)的要求执行,其要求应是一致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当引用标准有更新版本时,原则上采用新版本标准。 【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除下述定义外,Q/GDW 3732009其它部分定义均适用本部分。 数据转发 data transfer

一种借用其它设备的远程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主站通过数据转发命令,可以将电能表的数据通过主站与电能采集终端间的远程信道直接传送到主站。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条件

4.1.1 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参比温度为23℃;参比湿度为40%~60%。 4.1.2 温湿度范围

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1

场所类型

级别

范围

协议特定

C2 C3 CX

25+55 40+70



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最大变化率a

/h 0.5 1

相对湿度b

10100



湿

最大绝对湿度

g/m3

35

a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4.1.3 大气压力

63.0kPa108.0kPa(海拔4000m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2 机械影响

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频率范围:10Hz150Hz

——位移幅值:0.075mm(频率≤60Hz ——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60Hz 【条文解释】

本条规定了终端的机械强度要求。在经过上述强度的机械振动和冲击后,终端应无损坏


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条文】

4.3 工作电源 4.3.1 一般要求

终端使用交流单相或三相供电。三相供电时,电源出现断相故障,即三相三线供电时断一相电压,三相四线供电时断两相电压的条件下,交流电源能维持终端正常工作。 4.3.2 额定值及允许偏差

——额定电压:220V/380V57.7V /100V,允许偏差20%~+20%; ——频率:50Hz,允许偏差6%~+2%。 4.3.3 功率消耗

在非通信状态下,采用单相供电的终端,有功功耗应不大于7W,视在功耗应不大于15VA;采用三相供电的终端,每相有功功耗应不大于5W,视在功耗不大于10VA

电流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25VA(单相);电压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5VA(单相) 4.3.4 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存储数据保存至少十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五年。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3.5 抗接地故障能力

终端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在此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 【条文解释】

由于单相接地故障变压器需容许带故障运行4个小时,因此,终端每相应能承受4个小时的过电压不损坏。 【条文】 4.4 结构

终端的结构应符合Q/GDW 375 .12009的结构要求。 4.5 绝缘性能要求 4.5.1 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2所示:

额定绝缘电压

V U60 60U250 U250

正常条件 10 10 10

2

绝缘电阻

湿热条件 2 2 2

测试电压

V 250 500 10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




4.5.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3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3



位:V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U125

试验电压有效值

500 1500

额定绝缘电压

125U250 250U400

试验电压有效值

2000 2500

注: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2500V



4.5.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U125

4

单位:V

试验电压有效值

2000 5000

额定绝缘电压

125U250 250U400

试验电压有效值

5000 6000

注:RS485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4000V

4.6 温升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终端正常工作的温度。

具有交流采样的终端每一电流线路通以额定最大电流,每一电压线路(以及那些通电周期比其热时间常数长的辅助电压线路)加载1.15倍参比电压,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7 数据传输信道 4.7.1 安全防护

终端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实现数据的加解密。硬件安全模块应支持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对称密钥算法应采用国密算法,推荐使用国密SM1算法。非对称密钥算法可采用RSAECC算法。 4.7.2 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可采用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 【条文解释】


无线和有线信道均可分为公用信道和专用信道。无线公网包括GPRSCDMA3G等,无线专用信道包括230M电力专用信道,考虑到技术发展,也包含无线宽带城域网技术;有线公用信道可采用PSTN互联网,有线专网指电力系统局域网和光纤网络。电力线载波分为高压电力线载波、中压电力线载波和低压电力线载波,对于专变采集终端,特指中压电力线载波技术。 【条文】

4.7.3 数据传输误码率

专用无线、电力线载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5,微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6,光纤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9,其他信道的数据传输误码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7.4 通信协议

终端与主站的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67.12009终端与电能表的数据通信协议至少应支持DL/T 645 【条文解释】

本条规定了终端与电能表的通信数据通信协议,至少能够支持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及其备案文件,根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需要,也可支持DL/T 6451997IEC62056IEC1107等通信协议。 【条文】

4.7.5 通信单元性能

通信单元性能应符合Q/GDW 374.32009相关要求。 4.8 输入/输出回路要求

4.8.1 电压、电流模拟量输入

交流采样模拟量输入有:

a交流电压:输入额定值为57.7V / 100V220V/380V,输入电压范围:(0120%)

Un。电压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5VA(单相)。

b交流电流:输入额定值为5A(或1.5A),输入电流范围:06A,能承受200In

连续过载;耐受20倍额定电流过载5s不损坏。电流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25VA(单相).

4.8.2 脉冲输入

脉冲输入回路应能与DL/T614规定的脉冲参数配合,脉冲宽度为:80ms±20ms 4.8.3 状态量输入

状态量输入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每路状态量在稳定的额定电压输入时,其功耗0.2W

4.8.4 控制输出

——出口回路应有防误动作和便于现场测试的安全措施;

——触点额定功率:交流250V/5A380V/2A或直流110V/0.5A的纯电阻负载; ——触点寿命:通、断上述额定电流不少于105次。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 功能要求 4.9.1 功能配置

终端的功能配置见5选配功能中交流模拟量采集可为异常用电分析和实现功率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5 专变采集终端的必备功能和选配功能



电能表数据采集

必备 a

选配

1 数据采集

状态量采集 脉冲量采集 交流模拟量采集 实时和当前数据 历史日数据

2 数据处理 历史月数据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电能质量数据统计

5(续)





时钟召测和对时

TA变比、TV变比及电能表脉冲常数

限值参数

3

参数设置 和查询

功率控制参数 预付费控制参数

终端参数 抄表参数 费率时段等参数 功率定值闭环控制 预付费控制

4

控制

保电/剔除 遥控

5

重要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

一般事件记录 与主站通信

6

数据传输

与电能表通信 中继转发

必备

选配


7

本地功能



显示相关信息 用户数据接口 自检自恢复

必备

选配

8

终端初始化

终端维护

软件远程下载 断点续传

a 有交流(电压、电流)模拟量采集功能的终端,脉冲量采集功能可以作为选配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2 数据采集

4.9.21 电能表数据采集

终端能按设定的终端抄表日或定时采集时间间隔对电能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并在主站召测时发送给主站,终端记录的电能表数据,应与所连接的电能表显示的相应数据一致。 4.9.2.2 状态量采集

终端实时采集位置状态和其它状态信息,发生变位时应记入内存并在最近一次主站查询时向其发送该变位信号或终端主动上报。 4.9.2.3 脉冲量采集

终端能接收电能表输出的脉冲,并根据电能表脉冲常数Kpimp/kWhimp/kvarhTV变比KTVTA变比KTA计算1min平均功率,并记录当日、当月功率最大值和出现时间。

脉冲输入累计误差应不大于1个脉冲。

功率显示至少3位有效位,功率的转换误差在±1%范围内。 4.9.2.4 交流模拟量采集

交流模拟量采集要求: a测量准确度

专变采集终端可按使用要求选配电压、电流等模拟量采集功能,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测量准确度见表6

具有电压监测越限统计功能的终端,其电压准确度等级为0.5;具有谐波数据统计功能的终端,谐波分量准确度等级为1 测量量

准确度等级 误差极限

6 准确度等级及误差极限



0.5/1 0.5/1



0.5/1 0.5/1

有功功率

0.5/1 0.5/1

无功功率、功率因

2 2



b被测量的参比条件见表7 被测量



7 被测量的参比条件




有功功率

额定电压±2



零到额定值内任一值

功率因数

Cosφ=1.00.5 (滞后或超前)



无功功率 相角或功率因数 谐波分量

额定电压±2 额定电压±2 额定电压的80%~120

零到额定值内任一值 额定电流的40%~100 额定电流的10%~120

sinφ=1.00.5 (滞后或超前)





c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应满足表8要求。 环境温度 电源电压 被测量的频率 被测量的谐波 被测量的超量限值 电流不平衡

射频场感应传导抗扰度 高频振荡波抗扰度 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8 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

使用范围极限 C2C3级或CX 20%~-20 47.5Hz52.5Hz 3次、5次,10 120 三相缺一相

允许改变量注 100 100 100 200 5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注:此改变量为用准确度等级百分数表示的允许改变量。

4.9.3 数据处理

4.9.3.1 实时和当前数据

终端按照要求可以采集实时和当前数据,采集数内容见 9

序号 1 2 3 4 5

9 实时和当前数据

当前总加有功功率 当前总加无功功率

当日总加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当日总加无功电能量

当月总加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当月总加无功电能量 终端当前剩余电量(费) 实时三相电压、电流 实时三相总及分相有功功率 实时三相总及分相无功功率

实时功率因数

当月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当前电压、电流相位角

当前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当前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当前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三相断相统计数据及最近一次断相记录

终端日历时钟 终端参数状态 终端上行通信状态 终端控制设置状态 终端当前控制状态 终端事件计数器当前值 终端事件标志状态 终端状态量及变位标志 终端与主站当日/月通信流量

电能表日历时钟

电能表运行状态字及其变位标志 电能表参数修改次数及时间

终端 终端 测量点 测量点 测量点 测量点 电能表 测量点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测量点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4.9.3.2 历史日数据

终端将采集的数据在日末(次日零点)形成各种历史日数据,并保存最近30天日数据,数据内容见表10

序号 1 2 3

10

日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日总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日正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序号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日正向无功总电能量

日反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日反向无功总电能量

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日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日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日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日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终端日供电时间、日复位累计次数

终端日控制统计数据 终端与主站日通信流量 抄表日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抄表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抄表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总加组有功功率曲线 总加组无功功率曲线 总加组有功电能量曲线 总加组无功电能量曲线

有功功率曲线 无功功率曲线 总功率因数曲线

电压曲线 电流曲线 正向有功总电能量曲线 正向无功总电能量曲线 反向有功总电能量曲线 反向无功总电能量曲线 正向有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正向无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反向有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反向无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测量点 测量点 测量点 测量点 测量点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可以按照设定的冻结间隔15min30min45min60min形成各类冻结曲线数据,并保存最近30天曲线数据,数据内容见表10 4.9.3.3 抄表日数据

终端将采集的数据在设定的抄表日及抄表时间形成抄表日数据,并保存最近12次抄表日数据,数据内容见表11




序号 1 2 3

11



抄表日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抄表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抄表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4.9.3.4 历史月数据

终端将采集的数据在月末零点(每月1日零点)生成各种历史月数据,并保存最近12个月的月数据,数据内容见 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月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月总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月正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月正向无功总电能量

月反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月反向无功总电能量

月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月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月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月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月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月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月电压越限统计数据 月不平衡度越限累计时间 月电流越限统计数据 月功率因数区段累计时间 终端月供电时间、月复位累计次数

终端月控制统计数据 终端与主站月通信流量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3.5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终端能够监测电能表运行状况,可监测的主要电能表运行状况有:电能表参数变更、电能表时间超差、电表故障信息、电能表示度下降、电能量超差、电能表飞走、电能表停走等。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3.5 电能质量数据统计

a电压监测越限统计

专变采集终端可具有电压偏差监测及电压合格率统计的功能。对被监测电压采用有效值采样。

具有按月统计的功能,按照设定的允许电压上、下限值,统计: ——电压合格率及合格累计时间; ——电压超上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 ——电压超下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 b功率因数越限统计

按设置的功率因数分段限值对监测点的功率因数进行分析统计,记录每月功率因数越限值发生在各区段的累计时间。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4 参数设置和查询 4.9.4.1 时钟召测和对时

终端应能接收主站的时钟召测和对时命令,对时误差应不超过5s。终端时钟24h内走时误差应小于1s。电源失电后,时钟应能保持正常工作。 4.9.4.2 TA变比、TV变比和电能表常数

有脉冲输入的终端应能由主站或在当地设置和查询TV变比KTVTA变比KTA 以及电能表脉冲常数Kpimp/kWhimp /kvarh 4.9.4.3 限值参数

终端能由主站设置和查询电压及电流越限值、功率因数分段限值等。 4.9.4.4 功率控制参数

终端能由主站设置和查询功控各时段和相应控制定值、定值浮动系数等时段功控参数以及厂休功控、营业报停功控和当前功率下浮控参数,控制轮次及告警时间等。改变定值时应有音响(或语音)信号。 4.9.4.5 预付费控制参数

终端能由主站设置和查询预付电费值、报警门限值、跳闸门限值等预付费控制参数。设置参数时应有音响(或语音)信号。 4.9.4.6 终端参数

终端能由主站设置和查询终端组地址、终端配置及配置参数、通信参数等,并能查询终ID

4.9.4.7 抄表参数

终端能由主站设置和查询抄表日、抄表时间、抄表间隔等抄表参数。 4.9.5 控制

终端的控制功能主要分为功率定值控制、电量定值控制、费率定值控制、保电/剔除、远方控制这四大类。

4.9.5.1 功率定值控制 4.9.5.1.1 一般要求

主站向终端下发功率控制投入命令及参数,终端在所定限值范围内监测实时功率,当不在保电状态时,功率达到限值则自动执行功率定值闭环控制功能,执行跳闸。功率定值控制


解除或控制时段结束后,终端允许用户合上由于功率定值控制引起的跳闸开关。

功率定值闭环控制根据控制参数不同分为时段功控、厂休功控、营业报停功控和当前功率下浮控等控制类型。控制的优先级由高到低是当前功率下浮控、营业报停功控、厂休功控、时段功控。若多种功率控制类型同时投入,只执行优先级最高的功率控制类型。在参数设置、控制投入或解除以及控制执行时应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用户。各类功率控制定值先要和保安定值比较,如大于保安定值就按功率控制定值执行,小于保安定值就按保安定值执行。 4.9.5.1.2 时段功控

控制过程:

a主站依次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功控时段、功率定值、定值浮动系数、告警时间、控

制轮次等参数,终端收到这些命令后设置相应参数。

b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时段功控投入命令,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显示“时段功控

投入”状态,当不在保电状态时,终端在功控时段内监测实时功率,自动执行功率定值控制功能。控制过程中应在显示屏上显示定值、控制对象、执行结果等。 c控制时段结束或时段功控解除后,应有音响(或语音)通知客户,允许客户合上由于时段功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1.3 厂休功控

控制过程:

a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厂休功控参数(功率定值、控制延续时间等)以及控制轮

次等,终端收到这些命令后设置相应参数。

b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厂休功控投入命令,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显示“厂休功控

投入”状态,当不在保电状态时,终端在厂休日监测实时功率,自动执行功率定值控制功能。控制过程中应在显示屏上显示定值、控制对象、执行结果等信息。 c控制时段结束或厂休功控解除后,应有音响(或语音)通知客户,允许客户合上由于厂休功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1.4 营业报停功控

控制过程:

a)根据客户申请营业报停起、止时间,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营业报停功控参数,

终端收到这些命令后设置相应参数。

b)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营业报停功控投入命令,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显示“营业报

停功控投入”状态,当不在保电状态时,终端在报停时间内监测实时功率,自动执行功率定值控制功能,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应信息。

c)营业报停时间结束或营业报停功控解除后,应有音响(或语音)通知客户,允许客户合上由于营业报停功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1.5 当前功率下浮控

控制过程:

a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功率下浮控的功率计算滑差时间Mmin)、定值下浮系

k %等参数。终端收到这些参数后计算当前功率定值。

b专变采集终端收到当前功率下浮控制投入命令后,显示“当前功率下浮控投入”状


态,终端不在保电状态时,自动执行功率定值控制功能,直至实时功率在当前定值之下。

c当前功率下浮控解除或控制时段结束后,终端有音响(或语音)通知客户,允许客户合上由于当前功率下浮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1.6 功率控制的投入或解除

专变采集终端应能由主站远方投入或解除其功率定值闭环控制的功能,并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客户和在显示屏上显示状态。功控解除,应自动撤消由功率定值闭环控制引起的跳闸控制,并有音响(或语音)通知客户。当专变采集终端处于保电状态时,不执行功率定值闭环控制的跳闸。 4.9.5.2 电能量控制 4.9.5.2.1 控制类型

电能量定值控制主要包括月电控、购电量(费)控等类型。。 4.9.5.2.2 月电控

控制过程:

a主站依次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月电能量定值、浮动系数及控制轮次等参数设置命令,

专变采集终端收到这些命令后设置月电能量定值、浮动系数及控制轮次等相应参数,并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客户。

b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月电控投入命令,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显示“月电控投入”

状态,监测月电能量,自动执行月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功能,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应在显示屏上显示定值、控制对象、执行结果等信息。

c月电控解除或月末24时,终端允许客户合上由于月电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2.3 购电控

控制过程:

a)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购电量(费)控参数设置命令,包括购电单号、购电量(费)

值、报警门限值、跳闸门限值、各费率时段的费率等参数,终端收到这些参数设置命令后设置相应参数,并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客户。

b主站向专变采集终端下发购电量(费)控投入命令,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显示“购电

控投入”状态,自动执行购电量(费)闭环控制功能。终端监测剩余电能量,如剩余电能量(或电费)小于设定的告警门限值,应能发出音响告警信号;剩余电能量(或电费)小于设定的跳闸门限值时,按投入轮次动作输出继电器,控制相应的被控负荷开关。

c专变采集终端自动执行购电量(费)定值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应在显示屏上显示剩余

电能量、控制对象、执行结果等信息。

d购电量(费)控解除或重新购电使剩余电能量(或电费)大于跳闸门限时,专变采集终端允许客户合上由于购电量(费)控引起的跳闸开关。 4.9.5.3 保电和剔除

终端接收到主站下发的保电投入命令后,进入保电状态,自动解除原有控制状态,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执行跳闸命令。终端接收到主站的保电解除命令,恢复正常执行控制命令。在终端上电或与主站通信持续不能连接时,终端应自动进入保电状态,待终端与主站恢复通


信连接后,终端自动恢复到断线前的控制状态。终端接收到主站下发的剔除投入命令后,除对时命令外,对其它任何广播命令或终端组地址控制命令均不响应。终端收到主站的剔除解除命令,恢复到正常通信状态。 4.9.5.4 远方控制

终端接收主站的跳闸控制命令后,按设定的告警延迟时间、限电时间和控制轮次动作输出继电器,控制相应被控负荷开关;同时终端应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用户,并记录跳闸时间、跳闸轮次、跳闸前功率、跳闸后2min功率等,显示屏应显示执行结果。终端接收到主站的允许合闸控制命令后,应有音响(或语音)告警通知用户,允许用户合闸。 4.9.6 事件记录

终端根据主站设置的事件属性按照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分类记录。每条记录的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及相关情况。

对于主站设置的重要事件,当事件发生后终端实时刷新重要事件计数器内容,记为记录,并可以通过主站请求访问召测事件记录,对于采用平衡传输信道的终端应直接将重要事件主动及时上报主站。对于主站设置的一般事件,当事件发生后终端实时刷新一般事件计数器内容,记为事件记录,等待主站查询。

终端应能记录参数变更、终端停/上电等事件。记录的主要事件见 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数据初始化和版本变更记录

参数丢失记录 参数变更记录 状态量变位记录 遥控跳闸记录 功控跳闸记录 电控跳闸记录 电能表参数变更 电流回路异常 电压回路异常 相序异常 电能表时间超差 电能表故障信息 终端停/上电事件 电压/电流不平衡越限 购电参数设置记录 消息认证错误记录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交流采样 电能表、交流采样 电能表、交流采样

终端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终端故障记录

有功总电能量差动越限事件记录

电压越限记录 电流越限记录 视在功率越限记录 电能表示度下降 电能量超差 电能表飞走 电能表停走 485抄表失败

终端与主站通信流量超门限 电能表运行状态字变位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7 数据传输 4.9.7.1 与主站通信

与主站通信要求:

a 终端能按主站命令的要求,定时或随机向主站发送终端采集和存储的功率、最大需

量、电能示值、状态量等各种信息。

b 与主站的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76.1-2009,并通过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检验测试。 c 对重要数据和参数设置、控制报文的传输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d 采用光纤专网信道的终端应具有RJ-45通信接口。

e 采用230MHz专用信道的终端应设长发限制,长发限制时间可以设置为12min f 采用无线公网信道的终端应采取流量控制措施。 4.9.7.2 中继转发

对于具有中继转发功能的终端应能按需求设置中继转发的功能。 4.9.7.3 与电能表通信

终端与电能表通信,按设定的抄收间隔抄收和存储电能表数据;可以接受主站的数据转发命令,将电能表的数据通过远程信道直接传送到主站。 4.9.8 本地功能

4.9.8.1 本地状态指示

终端应有本地状态指示,指示终端电源、通信、抄表等工作状态。并可显示当前用电情况、抄表数据、终端参数、维护信息等。 4.9.8.2 本地维护接口

终端应有本地维护接口,通过维护接口设置终端参数,进行软件升级等。 4.9.8.3 本地用户接口

本地通信接口中可有1路作为用户数据接口,提供用户数据服务功能。由用户根据需要查询实时用电数据和参数(如用电曲线、时段费率、购用电信息等)、供电信息(如停限电通知、电价信息、催费信息等)、告警信息等。


4.9.9 终端维护

4.9.9.1 自检自恢复

终端应有自测试、自诊断功能,发现终端的部件工作异常应有记录。 终端应记录每日自恢复次数。 4.9.9.2 终端初始化

终端接收到主站下发的初始化命令后,分别对硬件、参数区、数据区进行初始化,参数区置为缺省值,数据区清零,控制解除。 4.9.10 其它功能

a 软件远程下载:终端软件可通过远程通信信道实现在线软件下载。 b 断点续传:终端进行远程软件下载时,终端软件应具有断点续传能力。 c 终端版本信息:终端应能通过本地显示或远程召测查询终端版本信息。 d 通信流量统计:终端应能统计与主站的通信流量。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4.10.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终端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终端存储数据无变化,并能正常工作。试验电压具体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1、终端在通电状态下,按GB/T 17626.11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a 电压试验等级40UT ——从额定电压暂降60

——持续时间:1min3000个周期; ——降落次数:1次。 b 电压试验等级0UT ——从额定电压暂降100 ——持续时间:1s50个周期;

——中断次数:3次,各次中断之间的恢复时间10s c 电压试验等级0UT ——从额定电压暂降100 ——中断时间:20ms1个周期; ——中断次数:1次。

以上电源电压的突变发生在电压过零处。

试验时终端不应发生损坏、错误动作或死机现象。试验后终端工作正常,存储数据无改变,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合 Q/GDW 374.12009 4.10.1 的相关条款的规定 【条文】

4.10.2 工频磁场抗扰度

终端应能抗御频率为50Hz磁场强度为400A/m的工频磁场影响而不发生错误动作,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1、将终端置于与系统电源电压相同频率的随时间正弦变化的、强度为400A/m的稳定持续磁场的线圈中心,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2的相关条款的规定。

2、对于具有交流采样功能的终端,试验过程中误差改变量不得超过200%。 【条文】

4.10.3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工作频带以外如表14所示强度的射频辐射电磁场的骚扰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试验项目

14 阻尼振荡波、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磁场试验的主要参数

等级 2 4

试验值 1.0kV(共模)

2.5kV(共模)1.25kV(差模)

1.0kV(耦合)

1.0kV 2.0kV 4.0kV 1.0kV(共模) 2.0kV(共模)

4.0kV(共模)2.0kV(差模)

10V/ m 30V/m 400A/ m 10V

试验回路

交流电压、电流输入,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

出回路 电源回路

通信线,脉冲信号输入线

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交流电压、电流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电源回路

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出回路(≤60V 控制输出回路(>60V 电源回路 整机 整机 整机 电源回路

阻尼振荡波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3 4 4 2

浪涌 3 4

射频辐射电磁场 工频磁场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3 4 3

【条文解释】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3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a 一般试验等级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 ——严酷等级:3

——试验场强:10V/m(非调制) ——正弦波1kHz80%幅度调制。 b 抵抗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的试验等级 ——频率范围:1.4GHz2GHz ——严酷等级:4

——试验场强:30V/m(非调制)


——正弦波1kHz80%幅度调制。

采用无线通信信道的终端,试验时终端天线应引出,终端在使用频带内不应发生错误动作;在使用频带外应能正常工作和通信,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3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一般等级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采用其它信道的终端,试验时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1的相关条款规定,一般等级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条文】

4.10.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频率范围在150kHz80MHz、试验电平为10V的射频场感应的电磁骚扰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6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频率范围:150kHz80MHz ——严酷等级:3

——试验电平:10V(非调制) ——正弦波1kHz80%幅度调制。

试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供电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试验时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4的相关条款的规定。

电源回路、交流电压、电流入回路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条文】

4.10.5 静电放电抗扰度

终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2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严酷等级:4 ——试验电压:8kV

——直接放电。施加部位:在操作人员正常使用时可能触及的外壳和操作部分,包括485接口;

——间接放电。施加部位:终端各个侧面;

——每个敏感试验点放电次数:正负极性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 如终端的外壳为金属材料,则直接放电采用接触放电;如终端的外壳为绝缘材料,则直接放电采用空气放电。


试验时终端容许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存储数据无改变,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5的相关条款的规定。 【条文】

4.10.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如表14所示强度的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GB/T 17626.4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a 终端在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分别施加于终端的状态量输入、控制输出(≤60V的每一个端口和保护接地端之间。

——严酷等级:3 ——试验电压:1kV

——重复频率:5kHz100kHz ——试验时间:1min/次;

——试验电压施加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b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分别施加于终端交流电压、电流输入端、控制输出的每一个端口(60V)和保护接地端之间。

——严酷等级:4 ——试验电压:4kV

——重复频率:2.5kHz5kHz100kHz ——试验时间:1min/次;

——试验电压施加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c 终端在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供电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 ——严酷等级:4 ——试验电压:4kV

——重复频率:2.5kHz5kHz100kHz ——试验时间:1min/次;

——施加试验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用电容耦合夹将试验电压耦合至脉冲信号输入及通信线路上。 ——严酷等级:3 ——试验电压:1kV

——重复频率:5kHz100kHz ——试验时间:1min/次;

——施加试验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在对各回路进行试验时,容许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其它功能和性能


应正常,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6相关条款规定。

电源回路、交流电压、电流入回路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条文】

4.10.7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强度如表14所示的,由电源回路或信号、控制回路传入的1MHz的高频衰减振荡波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12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电压上升时间(第一峰)75ns±20%; ——振荡频率:1MHz±10%; ——重复率:至少400/s

——衰减:第三周期和第六周期之间减至峰值的50%; ——脉冲持续时间:不小于2s ——输出阻抗:200

20%;

——电压峰值:共模方式2.5kV、差模方式1.25kV(电源回路),共模方式1kV(状态量输入)、控制输出各端口以及交流电压、电流输入回路)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测试时间:60s

在对各回路进行试验时,容许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7相关条款规定。

电源回路、交流电压、电流入回路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条文】

4.10.8 浪涌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如表14所示强度的浪涌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379.22009相关条款规定。 【条文解释】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5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严酷等级:电源回路、交流采样回路4级,大于60V控制输出回路3级,状态量输入回路和≤60V控制输出回路2级;

——试验电压:电源电压两端口之间2kV,电源电压、交流采样各端口与地之间4kV状态量输入和≤60V控制输出各端口与地之间1kV大于60V控制输出各端口与地之间2kV

——波形:1.2/50 s


——极性:正、负;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5次;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

在对各回路进行试验时,容许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Q/GDW 374.12009 4.10.8相关条款规定。

电源回路、交流电压、电流入回路试验时终端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200%。 【条文】

4.11 连续通电稳定性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72h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和性能以及交流电压、电流的测量准确度应满足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条文】

4.12 可靠性指标

1、终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2×104h 【条文解释】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即平均无故障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具体来说,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它仅适用于可维修产品。同时也规定产品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为MTBF

2MTBF值应基于专变采集终端的可靠性预计报告获得。 【条文】

4.13 包装要求

应符合GB/T154641995可靠包装要求。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验收检验、型式检验、全性能检验三类。 5.2 验收检验

5.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对于到货验收的终端,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质检部门按表15项目和建议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5.2.2 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判该终端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换或修理。 5.3 型式检验 5.3.1 周期

终端新产品或老产品恢复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终端,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对样品进行检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在生产定型时进行,或按客户要求,在系统试运行时进行。


5.3.2 抽样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终端中随机抽取。按GB/T 28292002选择判别水平Ⅰ,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的一次抽样方案,即



nAcRe

3

01



式中:n ——样本大小;

Ac ——合格判定数; Re ——不合格判定数。 5.3.3 不合格分类

GB/T 28292002规定,不合格分为AB两类。各类的权值定为:A1.0B0.5

5.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的划分见表12当一个样本不合格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权值的累积数大于或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反之为合格品。

对一个样本的某个试验项目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不合格,均按一个不合格计。 5.4 全性能检验

全性能检验一般在产品招标前进行,全性能检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样品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方案符合5.3.2要求。 5.5 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如 表所示。

建议顺序

1 2 3 4 5 6 7 8

结构 功能 数据传输信道 通信协议一致性

电源影响(电源断相、电压变化) 功率消耗 接地故障能力 连续通电稳定性



15 试验项目明细表

型式检验/全性能

检验



验收检验 a * * * * *

不合格类别

B A A A A B A A

15(续)

建议顺序

9 10 11 12 13

高温 低温 温升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工频磁场抗扰度



型式检验/全性能

检验



验收检验 * * *

不合格类别

A A A A A


建议顺序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冲击电压 机械振动 湿热

型式检验/全性能

检验



验收检验

* * *

不合格类别

A A A A A A A A A B B

注:验收检验中“√”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批次抽查的项目。 a 功能和性能中数据采集、控制功能

【条文解释】

略。

6 运行管理要求 6.1 监督抽检

由监督抽检工作组按照统一的监督抽检方案进行抽样和监督抽检试验,对运行的终端进行监督、考核管理,及时排查故障隐患,对抽检结果不满足判定标准要求的及时通报。 6.2 周期检测

由当地网省级或地(市)级电能计量中心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组织开展终端周期检验。 6.3 故障统计分析

按照制造单位、产品型号等信息分类统计终端故障类型、故障次数、故障原因、故障率,并及时将统计分析结果上报国家电网计量中心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查找影响终端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结果。 【条文解释】

略。


第二章 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1 适用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集中抄表终端(集中器和采集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和质量管理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集中器和采集器等相关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条文解释】

本标准规范、统一了集中抄表终端(集中器和采集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和质量管理要求,从而规范集中器和采集器的生产、检验、使用和验收。

【条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 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17215.321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21部分 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

GB/T 17215.322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22部分 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0.5s级)

GB/T 17215.323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21部分 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1部分:总则 Q/GDW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功能规范

Q/GDW 374.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5.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二部分:集中器型式规范

Q/GDW 375.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三部分:采集器型式规范

Q/GDW 376.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376.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379.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集中抄表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条文解释】

所有引用标准一览表前的导语都是相同的。就其内容而言,它表明列入引用标准一览表的标准或全部引用或部分引用,一经引用就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在执行本标准时,遇到引用标准则应按引用标准(全部或部分)的要求执行,其要求应是一致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导语声明了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一旦引用标准被修订,在使用本标准时要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特别是当引用标准与本标准的要求有冲突时,应研究如何执行要求更高的标准。

在引用的标准中有部分没有注明日期的,这部分标准一是正在修改之中,二是时间较久即将修改,为增强本标准的时效及适用性故未标注日期。

【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除下述定义外,Q/GDW 3732009其它部分定义均适用本部分。 3.1

集中器 concentrator

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终端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


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以下简称为集中器。 3.2

采集器 acquisition unit

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电能表电能信息, 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以下简称为采集器。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低压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

3.3

手持设备 hand-held unit

手持设备(或称手持抄表终端)是指能够近距离直接与单台电能表、集中器、采集器及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

【条文解释】

3.2条定义的基本型采集器、简易型采集器是基于功能进行划分的,QGDW 375.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采集器型式规范》中的Ⅰ型采集器Ⅱ型采集器是按外型结构和I/O配置进行划分的

【条文】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条件

4.1.1 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参比温度为23C;参比湿度为40%~60%。 4.1.2 温湿度范围

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

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场所类型

级别





C1 C2 C3

5+45 25+55 40+70

最大变化率a

/h 0.5 0.5 1

相对湿度b

595 10100

湿

最大绝对湿度

g/m3 29 35


协议特定 CX

a 温度变化率取5 min 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4.1.3 大气压力

63.0kPa108.0kPa(海拔4000m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

【条文解释】

参比温度是终端进行各项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气候影响试验除外)。在规定的气候环境条件内终端应正常采集、通信、处理、存储及显示。

【条文】



机械影响

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频率范围:10Hz150Hz

——位移幅值:0.075mm(频率≤60Hz ——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

60Hz

【条文解释】

试验后的受试设备应无外观和结构损坏、机械紧固件、电子元件松动脱落现象,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条文】

4.3 工作电源 4.3.1 工作电源

集中器应使用交流三相四线供电,采集器可使用单相或三相四线供电。三相四线供电时,在断一相或两相电压的条件下,交流电源应能维持集中器和采集器正常工作和通信。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3.2 额定值及允许偏差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6%~+2%。

20%~+20%;频率:50Hz,允许偏差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3.2 功率消耗

在非通信状态下,采集器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3W;集中器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1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10W

【条文解释】

功率消耗是指在额定工作电压、参比温度条件及非通信状态下,所测得的终端所消耗的总功率。

【条文】

4.3.3 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集中器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措施至少保持数据和时钟一个月。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简易型采集器可选配该功能。

【条文解释】

集中器应有数据及时钟的停电保持能力,要求保持时间为不低于一个月,在停电前记录集中器中已有的各项数据和时钟,然后断开供电电源30天后,再加上电源,检查、核对各项数据应无改变和丢失,时钟走时应正确。



【条文】

4.3.4 抗接地故障能力

集中器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在此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

【条文解释】

接地故障持续时间要求至少4小时,故障持续器件终端应不出现损坏,当故障消失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参数区、数据区的数据应无改变。

集中器或采集器在进行抗接地故障抑制能力试验时,包含载波模块和远程通信模块。

【条文】

4.4

结构

集中器的结构应符合Q/GDW 375.2-2009的结构要求,采集器的结构应符合Q/GDW 375.3-2009的结构要求。

【条文解释】

Q/GDW 375.2-2009集中器型式规范和Q/GDW 375.3-2009采集器型式相应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4.5 绝缘性能要求


4.5.1 绝缘电阻

集中器、采集器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2所示:

额定绝缘电压

V

正常条件

U60 60U250 U250

10 10 10

湿热条件 2 2 2

250 500 1000

2

绝缘电阻 MΩ

测试电压

V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



【条文解释】



【条文】

4.5.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3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U125

试验电压有效值

500 1500

3

额定绝缘电压 125U250 250U400

单位:V

试验电压有效值

2000 2500

注: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2500V



【条文解释】

略。

4.5.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U125 注:RS

试验电压有效值

2000 5000

4 冲击电压峰值

额定绝缘电压 125U250 250U400

单位:V

试验电压有效值

5000 6000

485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4000V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6 温升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终端正常工作的温度。

具有交流采样的终端每一电流线路通以额定最大电流,每一电压线路(以及那些通电周期比其热时间常数长的辅助电压线路)加载1.15倍参比电压,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

【条文解释】

试验时间持续2小时,外表面的任一点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

【条文】

4.7 数据传输信道 4.7.1 安全防护

集中器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实现数据的加解密。硬件安全模块应支持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密钥算法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相关政策,对称密钥算法推荐使用SM1算法。

【条文解释】

国密SM1算法是由国家密码管理局编制的一种商用密码分组标准对称算法。该算法是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审批的SM1分组密码算法, 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为128比特,算法安全保密强度及相关软硬件实现性能与AES相当,该算法不公开,仅以IP核的形式存在于芯片中。

【条文】

4.7.2 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可采用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

【条文解释】

通信介质是指上行通信的物理信道。

无线信道可以是无线专网信道(如230M专网信道)、公网信道(如GPRSCDMA3G等无线公网信道)

有线信道可以是PSTN信道、ADSL、光纤信道等。 上行通信介质的电力线载波主要是指中压电力载波。

4.7.3 数据传输误码率

专用无线、电力线载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5,微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


不大于106,光纤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9,其他信道的数据传输误码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条文解释】

通信组网时要根据所组建的通信信道进行误码率测试,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专用无线、电力线载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5微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6光纤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9,其他信道的数据传输误码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条文】

4.7.4 通信协议

集中器与主站的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76.12009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应支Q/GDW 376.22009

【条文解释】

终端与主站的上行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76.12009;与本地通信模块间的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76.22009。需要进行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试验;

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默认通信速率为9600bps

电能表用载波模块与电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 DL/T 6452007

【条文】

4.7.5 通信单元性能

通信单元性能应符合Q/GDW 374.32009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Q/GDW 374.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 功能要求 4.8.1 功能配置

集中抄表终端的功能配置见 表。

序号



电能表数据采集

1

数据采集

状态量采集 交流模拟量采集 直流模拟量采集 实时和当前数据

2

数据管理 和存储

历史日数据 历史月数据 重点用户采集

5 集中抄表终端的功能配置

集中器 必备

选配

必备

采集器

选配


序号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公变电能计量

集中器 必备

选配

必备

采集器

选配

5(续)

序号



时钟召测和对时

3

参数设置 和查询

终端参数 抄表参数

其它(限值、预付费等)参数

4

事件记录

重要事件记录 一般事件记录 与主站(或集中器)通信

5

数据传输

中继(路由)

级联

数据转发(通信转换)

运行状态指示

6

本地功能

本地维护接口 本地扩展接口 自检自恢复

7

终端维护

终端初始化 软件远程下载 断点续传

集中器 必备

选配

必备

采集器

选配

【条文解释】

1. 5中的必备功能为集中器(采集器)所必须具备的功能,选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客户的应用要求进行选择性配置。

2. 集中抄表终端除必备的功能外,主站不下发中继表号,中继路径等中继信息直接抄表,


采集器能自动组网,完成抄表功能;集中器能够根据下发的参数信息定时抄读电表数据;集中器可实时对所管辖的某一块电表或多块电表进行点抄;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采集器和集中器可实时将异常事件上报到主站。



【条文】

4.8.2 集中器功能要求

4.8.2.1 数据采集 4.8.2.1.1 采集数据类型

集中器采集各电能表的实时电能示值、日零点冻结电能示值、抄表日零点冻结电能示值。电能数据保存时应带有时标。

集中器采集的实时或当前数据内容见 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6

当前总加有功功率 当前总加无功功率 实时三相电压、电流 实时三相总及分相有功功率 实时三相总及分相无功功率

实时功率因数

当月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当前电压、电流相位角

脉冲/交采 脉冲/交采 交采 交采 交采 交采 电能表 交采

6(续)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当前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当前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当前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序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相断相统计数据及最近一次断相记录

终端日历时钟 终端参数状态 终端上行通信状态 终端事件计数器当前值 终端事件标志状态 终端状态量及变位标志 终端与主站当日/月通信流量 终端集中抄表状态信息

电能表日历时钟

电能表运行状态字及其变位标志 电能表远程控制状态及记录 电能表远程控制操作次数及时间 电能表参数修改次数及时间

电能表预付费信息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8.2.1.2 采集方式

集中器可用下列方式采集电能表的数据:

a 实时采集:集中器直接采集指定电能表的相应数据项,或采集器存储的各类电能数

据、参数和事件数据。

b 定时自动采集:集中器根据主站设置的抄表方案自动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 c 自动补抄:集中器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抄读到数据的电能表应有自动补抄功能。补抄

失败时,生成事件记录,并向主站报告。

【条文解释】

实时采集主要指集中器响应主站“数据转发命令”,对电能表或采集器进行抄读;对于采集器Ⅰ型,优先读取存储的各类数据返回集中器,没有的数据项实时从电能表抄读;集中器处理数据转发命令时,采集器需将所转发的数据发送给电表,再将电表返回数据返回给集中器,完成透明传输功能。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如果电表未回答数据,则采集器也不返回数


据;如果电表有数据返回,将电表数据返回给集中器。

对于07规约电表的历史日、月数据采集器只存储不冻结;对于97规约电表历史日数据,采集器可以由电表当前示数冻结而成。

定时采集指集中器根据主站设置的“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自动采集电表数据。

集中器抄读电表当前示数成功后不清除,主站可根据集中器返回的抄读电表成功时的时标判断当前电表抄读情况。

【条文】

4.8.2.1.3 状态量采集

终端实时采集开关位置状态和其它状态信息,发生变位时应记入内存并在最近一次主站查询时向其发送该变位信号或终端主动上报。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8.2.1.4 交流模拟量采集

集中器可按使用要求选配电压、电流等模拟量采集功能,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交流模拟量采集要求应符合Q/GDW 374.320094.9.2.4条要求。

【条文解释】

本条为选配功能,具体要求见Q/GDW 374.320094.9.2.4条解释。

【条文】

4.8.2.1.5 直流模拟量采集

对一些非电气量监测点(如:温度、压力等),经变换器转换成直流模拟量;集中器可实时采集直流模拟量测量温度、压力等非电气量,直流模拟量测量准确度要求在±1%范围内。

【条文解释】

直流模拟量需通过变送器以4-20mA电流接入终端,要求测量准确度在±1范围内,一般用于对温度、压力的测量。

【条文】

4.8.2.2 数据管理和存储 4.8.2.2.1 存储数据类型

集中器应能按要求对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如日冻结数据、抄表日冻结数据、曲线数据、历史月数据等。曲线冻结数据密度由主站设置,最小冻结时间间隔为1h采集数据内容


7和表8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

日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日总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日正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日正向无功总电能量

日反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日反向无功总电能量

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日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日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日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日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电容器投入累计时间和次数 日、月电容器累计补偿的无功电能量

日功率因数区段累计时间 终端日供电时间、日复位累计次数

终端日控制统计数据 终端与主站日通信流量 抄表日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抄表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抄表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总加组有功功率曲线 总加组无功功率曲线 总加组有功电能量曲线 总加组无功电能量曲线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序号 26 27 28 29 30

有功功率曲线 无功功率曲线 总功率因数曲线 电压曲线 电流曲线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7(续)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正向有功总电能量曲线 正向无功总电能量曲线 反向有功总电能量曲线 反向无功总电能量曲线 正向有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正向无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反向有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反向无功总电能示值曲线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8

数据项

月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月总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月正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月正向无功总电能量 月反向有功电能量(总、各费率)

月反向无功总电能量

月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月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月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月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数据源 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电能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月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月二/三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月电压越限统计数据 月不平衡度越限累计时间 月电流越限统计数据 月功率因数区段累计时间 终端月供电时间、月复位累计次数

终端与主站月通信流量

电能表 电能表 终端/电能表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条文解释】

日冻结数据是指终端在每日日末24点时刻所冻结的数据,上送的数为集中器在上日0点到24点之间采集的电能表上的上日零点的冻结数据,集中器上送的日冻结数据时标为上日时间,其中由抄表得到的数据是日末24点时刻所抄回冻结的电表数据,如果电表具有该数据项优先从电表读取;

月冻结数据是指终端在每月月末24点时刻所冻结的数据,其中由抄表得到的数据是月末24点时刻所抄回冻结的电表数据;

对于载波表曲线数据的最小冻结时间间隔为1h

【条文】

4.8.2.2.2 存储要求

集中器数据存储容量不得低于32M

集中器应能分类存储下列数据:每个电能表的31个日零点(次日零点)冻结电能数据,12个月末零点(每月1日零点)冻结电能数据,以及10个重点用户10天的24个整点电能数据。

【条文解释】

本条文规定的存储要求为必备的最低要求,集中器数据存储容量不得低于32M字节,实际产品设计可以优于本条文要求,此处描述的电能数据还包括电压、电流等其它数据,具体数据项参照QGDW 376.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相关解释。

【条文】

4.8.2.2.3 重点用户采集

集中器应能按要求选定某些用户为重点用户,按照采集间隔1h生成曲线数据,采集数据内容见表7

【条文解释】

重点用户可以通过主站对集中器进行设置,当某用户被设置为重点用户时,集中器可以


自动按照重点用户的采集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条文】

4.8.2.2.4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终端监视电能表运行状况,电能表发生参数变更、时钟超差或电能表故障等状况时,按事件记录要求记录发生时间和异常数据。

【条文解释】

终端能够监测电能表运行状况,可监测的主要电能表运行状况有:电能表参数变更、电能表时间超差、电表故障信息、电能表示度下降、电能量超差、电能表飞走、电能表停走等。

【条文】

4.8.2.2.5 公变电能计量

当集中器配置交流模拟量采集功能,计算公变各电气量时,应能实现公变电能计量功能,计量并存储正反向总及分相有功电能、最大需量及发生时刻、正反向总无功电能,有功电能计量准确度不低于1.0级,无功电能计量准确度达到2.0级,并符合GB/T 17215的有关规定。

【条文解释】

分相有功电能只需计量总电能,不需计量分时电能,为了校验有功、无功电能误差,带交采功能的集中器输出端子上应有有功、无功脉冲输出。

【条文】

4.8.2.3 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 4.8.2.3.1 时钟召测和对时功能

集中器应有计时单元,计时单元的日计时误差≤±1s/d。集中器可接收主站或本地手持设备的时钟召测和对时命令。集中器应能通过本地信道对系统内采集器进行广播对时或对电能表进行广播校时。

【条文解释】

建议不使用载波信道对电表进行对时。

【条文】

4.8.2.3.2 终端参数设置和查询

可主站远程查询或手持设备本地设置和查询下列参数: ——集中器档案,如采集点编号等;


——集中器通信参数,如主站通讯地址(包括主通道和备用通道)、通信协议、IP地址、

振铃次数、通信路由等。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8.2.3.3 抄表参数

可远程或本地设置和查询抄表方案,如集中器采集周期、抄表时间、采集数据项等。

【条文解释】

测量点采集的数据项由大类号、小类号决定。

如果载波主节点未收到重新定义的抄读数据项,按默认抄表数据项,抄读电表数据;如果载波主节点收到参数初始化的命令,重新按默认抄表数据项抄读电表数据。

【条文】

4.8.2.4 事件记录

集中器应能根据设置的事件属性,将事件按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分类记录。事件包括终端参数变更、抄表失败、终端停/上电,电能表时钟超差等,记录的主要事件见

9

当集中器采用双工传输信道时,集中器应主动向主站发送告警信息;当采用不具有主动上报的远程信道时,集中器在应答主站抄读电能量数据时将请求访问位(ACD)置1,请求主站访问。集中器应能保存最近500条事件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数据初始化和版本变更记录

参数丢失记录 参数变更记录 状态量变位记录 电能表参数变更 电流回路异常 电压回路异常 相序异常 电能表时间超差 电能表故障信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序号 11 12 13 14

终端停/上电事件 电压/电流不平衡越限 电容器投切自锁 消息认证错误记录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9(续)

序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终端故障记录

有功总电能量差动越限事件记录

电压越限记录 电流越限记录 视在功率越限记录 电能表示度下降 电能量超差 电能表飞走 电能表停走 485抄表失败 终端与主站通信流量超门限 电能表运行状态字变位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条文解释】

当集中器具备双工传输信道时对于设置的重要事件,要求实时传送到主站,如不具备双工传输信道,集中器在应答主站抄读电能量数据时将请求访问位ACD1请求主站访问。

【条文】

4.8.2.5 本地功能 4.8.2.5.1 本地状态指示

应有电源、工作状态、通信状态等指示。

【条文解释】

指示灯位置见附录A

【条文】


4.8.2.5.2 本地维护接口

提供本地维护接口,支持手持设备设置参数和现场抄读电能量数据,并有权限和密码管理等安全措施,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

【条文解释】

本地维护接口应有封印保护,手持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和现场抄表应有权限和密码管理,防止非授权人操作。

【条文】

4.8.2.5.3 本地扩展接口

提供本地通信接口,可抄读台区考核表数据,并可支持用于配变监测的交采装置和无功补偿装置进行通信。

【条文解释】

集中器提供的三个RS485口,可以约定一个用于抄读电能表,一个用于级联。本地扩展接口,最高通信速率不低于19.2K

【条文】

4.8.2.6 终端维护 4.8.2.6.1 自检和异常记录

集中器可自动进行自检,发现设备(包括通信)异常应有事件记录和告警功能。

【条文解释】

异常事件记录和报警功能见4.8.2.4条解释。

【条文】

4.8.2.6.2 初始化

终端接收到主站下发的初始化命令后,分别对硬件、参数区、数据区进行初始化,参数区置为缺省值,数据区清零,控制解除。

【条文解释】

参数区初始化需对参数区、数据区进行全面初始化(保留通信参数),并进行初始参数默认;数据区初始化需对一类、二类及三类数据清零,保留参数区数据;参数初始化和数据初始化都需对终端复位。

【条文】

4.8.2.6.3 远程软件升级


集中器支持主站对集中器进行远程在线软件下载升级,并支持断点续传方式,但不支持短信通信升级。

【条文解释】

远程升级可选择支持FTP升级或自定义规约升级。

【条文】

4.8.3 采集器功能要求

4.8.3.1 数据采集

采集器应能按集中器设置的采集周期自动采集电能表数据。

【条文解释】

默认抄表间隔为30分钟。

【条文】

4.8.3.2 数据存储

采集器应能分类存储数据,形成总及各费率正向有功电能示值等历史日数据,保存重点用户电能表的最近24小时整点总有功电能数据。

【条文解释】

重点用户数据包括正/反向有功总电能数据,不要求费率数据。

【条文】

4.8.3.3 参数设置和查询

可远程查询或本地设置和查询下列参数:

a 支持广播对时命令,对采集器时钟进行校时。

b 支持设置和查询采集周期、电能表通信地址、通信协议等参数,并能自动识别和适

应不同的通信速率。

c 能依据集中器下发或本地通信接口设置的表地址,自动生成电能表的表地址索引表。

【条文解释】

采集器可以不需要通过上行规约下发档案,采集器在收到集中器抄读电能表命令后若发现该表不存在,则直接转发到下行485通道,如果集中器抄读的电能表在本机的下行通道上,则自动建立该表档案。同时,启动对该表各数据项的抄读。

采集器在收到集中器抄表命令(实时数据除外)后,若存在该表,则直接从采集器中取数据应答。实时数据需转发,从电表直接抄读。

采集器需能保存32块表的档案。连续3天未抄到电表数据,则可认为该电表已不存在,就应该置该电表档案无效,不再自动抄表,仍需参与实时抄表,实时抄表成功后,激活该档案;当电表档案存满后,发现新的电表后,采用FIFO方式优先更新无效档案;




采集器抄表数据项如下表所示: 序号 数据类别 1 实时数据 正向、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正向、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零序电流、相角

电表运行状态字、电能表日历时钟 ABC三相正/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ABC三相正/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2 日数据 正向、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正向、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3 月数据 正向、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正向、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4 重点数据 正向、反向总有功电能示值



基本型采集器要求带地址和时钟芯片,需提供存储功能,预抄并保存电表的各类数据供集中器抄读。

集中器抄读指定采集器下的电表数据时,采集器如果没有抄到其档案内电表数据,否认应答,提高集中器判断效率;

采集器默认抄表间隔为60分钟,默认日冻结时间为0000分,默认月冻结时间为010000分,默认不对电表校时,默认抄表重发次数为3次。



【条文】

4.8.3.4 事件记录

采集器应能记录参数变更、抄表失败、终端停/上电等事件。

【条文解释】

应记录最近10参数变更、抄表失败、终端停/上电等事件,可通过红外掌抄、维护485口等方式抄读;

【条文】

4.8.3.5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功能内容如下:

a 可以与集中器进行通信,接收并响应集中器的命令,向集中器传送数据。 b 中继转发,采集器支持集中器与其它采集器之间的通信中继转发。 c 通信转换,采集器可转换上、下信道的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条文解释】

集中器与主站的通信可以通过RJ45口以光纤方式通信,没有光纤通道,采用GPRS3G公网信道等通信方式;

采集器需支持所有经集中器转发的主站下发的DL/T645-1997DT/645-2007通信协议中所有数据项。

集中器和采集器之间通信可采用载波、微功率无线等通信方式;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的通信协议应符合Q/GDW 376.22009

电能表用载波模块与电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 DL/T 6452007



【条文】

4.8.3.6 本地功能

具有电源、工作状态、通信状态等指示。

提供本地维护接口,支持手持设备通过红外通信口等本地维护接口设置参数和现场抄读电能量数据。本地参数设置和现场抄表应有权限和密码管理。

【条文解释】

4.8.2.5.2条文解释。

【条文】

4.8.3.7 终端维护 4.8.3.7.1 自检自恢复

终端应有自测试、自诊断功能,发现终端的部件工作异常应有记录。 终端应记录每日自恢复次数。

【条文解释】

采集器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应记录自恢复次数。

【条文】

4.8.3.7.2 终端初始化

终端接收到主站下发的初始化命令后,分别对硬件、参数区、数据区进行初始化,参数区置为缺省值,数据区清零。

【条文解释】

采集器接收到主站(如红外掌抄、维护485口)下发的初始化命令后,分别对硬件、参数区、数据区进行初始化,参数区置为缺省值,数据区清零;


【条文】

4.8.4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4.8.4.1 机械强度

集中器、采集器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4.2 阻燃性能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4.3 外壳防护性能

集中器、采集器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42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5 接线端子

4.8.5.1 一般要求

集中器、采集器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46mm2的引出线配合。其它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mm2的引出线配合。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5.2 绝缘强度

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本部分4.5.2的要求。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5.3 阻燃性能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6 天线

采用无线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集中器封印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集中器上拔出或拆下。

【条文解释】

无线通信信道可以是230M专网、GPRS/CDMA/3G公网或微功率无线通信信道等,其天线均应满足本条要求。

【条文】

4.8.7 接地端子

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0mm2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10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T 16935.1 的规定进行修正。

额定电压

V U25 25U60 60U250 250U380

10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mm 1 2 3 4

爬电距离 mm 1.5 2 4 5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9 加封印

集中器、采集器应能加封印: ——门应能加封印;

——机架式终端无门且小机箱为可抽出结构的,小机箱应能加封印,不拆除所加封印,

小机箱应无法抽出。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8.10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条文解释】

Q/GDW379.3-2009相关条文解释。

【条文】

4.9 采集数据可靠性 4.9.1 采集数据准确度

集中器直接或通过采集器采集电能表的数据时,集中器采集的电能表累计电能量读数E应与电能表示值E0一致。

【条文解释】

集中器直接或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读数应该与采集时刻的电能表示值相一致。

【条文】

4.9.2 数据采集成功率

集中器、采集器和一定数量的电能表组成一个数据采集网络。在试验条件下以0.5h采集周期自动定时采集各电能表数据,运行时间7d,统计集中器采集电能表数据的成功率应满足表11的规定。

集中器下行信道类型

有线 无线 电力线载波

11 试验条件下数据采集成功率指标

采集成功率

99 98 97

【条文解释】

本指标规定的是集中器采集电能表数据的成功率,其中有线信道是指本地通道为RS485总线接入方式的电能表数据采集;无线是指本地通道采用小无线接入方式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电力线载波是指本地信道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的电能表数据采集。


【条文】

4.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集中器、采集器应能承受传导的和辐射的电磁骚扰以及静电放电的影响,设备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包括: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工频磁场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浪涌抗扰度。试验具体要求见Q/GDW 379.32009相关条款规定。

试验等级和要求见表12

试验项目 工频磁场抗扰度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

等级 3/4 3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3 4 2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4 2

浪涌抗扰度

4

12 电磁兼容试验的主要参数

400A/ m

10V/m80MHz1000MHz 30V/ m1.4GHz2GHz

10V(非调制) 8kV,直接和间接 1.0kV(耦合)

1.0kV 4.0kV 1.0kV(共模) 2.5kV(共模) 1.25kV(差模) 1.0kV(共模) 4.0kV(共模) 2.0kV(差模)



整机 整机

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

外壳

通信线脉冲信号输入线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电源回路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RS 485接口

电源回路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电源回路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11 连续通电稳定性

集中器、采集器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72h,在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和性能以及交流电压、电流的测量准确度应满足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本条只要考核集中器、采集器工作的稳定性,在连续通电期间要按照规定间隔进行功能和性能抽测。


【条文】

4.12 可靠性指标

集中器、采集器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7.6×104h

【条文解释】

要求根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7.6×10h的要求进行可靠性设计和元器件质量等级选择。

4

【条文】

4.13 包装要求

应符合GB/T 154641995可靠包装要求。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验收检验、型式检验、全性能检验三类。

【条文解释】

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在表13中进行了详细规定。

【条文】

5.2 验收检验

5.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对于到货验收的终端,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质检部门按表15项目和建议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2.2 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判该终端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换或修理。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 型式检验 5.3.1 周期

终端新产品或老产品恢复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终端,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对样品进行检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在生产定型时进行,或按客户要求,在系统试运行时进行。 5.3.2 抽样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终端中随机抽取。按GB/T 28292002选择判别


水平Ⅰ,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的一次抽样方案,即



式中:n ——样本大小;

nAcRe

3

01

Ac ——合格判定数;

Re ——不合格判定数。 5.3.3 不合格分类

GB/T 28292002规定,不合格分为AB两类。各类的权值定为:A1.0B0.5

5.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的划分见表12当一个样本不合格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权值的累积数大于或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反之为合格品。

对一个样本的某个试验项目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不合格,均按一个不合格计。 5.4 全性能检验

全性能检验一般在产品招标前进行,全性能检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样品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方案符合5.3.2要求。 5.5 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如 表所示。

建议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结构 功能 数据传输信道 通信协议一致性

电源影响(电源断相、电压变化) 功率消耗 接地故障能力 连续通电稳定性 高温 低温 温升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工频磁场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13



型式检验



验收检验

a * * * * * * * *

不合格类别

B A A b A A B A A A A A A A A


建议顺序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冲击电压 机械振动 湿热

型式检验



验收检验

* * *

不合格类别

A A A A A A A A B B

注:验收检验中“√”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批次抽查的项目。 a 功能和性能中数据采集、控制功能

b 通信单元性能可按“B”类不合格分类进行判定。

6 运行管理要求 6.1 监督抽检

由监督抽检工作组按照统一的监督抽检方案进行抽样和监督抽检试验,对运行的终端进行监督、考核管理,及时排查故障隐患,对抽检结果不满足判定标准要求的及时通报。 6.2 周期检测

由当地网省级或地(市)级电能计量中心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组织开展终端周期检验。 6.3 故障统计分析

按照制造单位、产品型号等信息分类统计终端故障类型、故障次数、故障原因、故障率,并及时将统计分析结果上报国家电网计量中心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查找影响终端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结果。

【条文解释】

略。


第三章 通信单元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的技术要求,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要求。安装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应符合相应终端的技术规范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等相关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条文解释】

本规范所指的通信单元,包括安装在采集终端中的可插拔式通信模块和以产品方式提供的用于采集终端通信的设备,通信单元的技术要求需符合本规范,通信单元的型式需符合型式规范中关于通信模块部分的具体要求,通信单元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230MHz无线专网、无线公网(GPRSCDMA3G)、以太网、EPON无源光网络、中压电力线载波、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等。 【条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规范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 DL/T 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載波的配电自动化 3部分:配电线載波信号传输要 1 篇:频带和输出电平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5312006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条件 YD/T 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FCC Part 152003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15部分 射频设备法规 【条文解释】

所有引用标准一览表前的导语都是相同的。就其内容而言,它表明列入引用标准一览表的标准或全部引用或部分引用,一经引用就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在执行本标准时,遇到引用标准则应按引用标准(全部或部分)的要求执行,其要求应是一致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导语声明了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一旦引用标准被修订,在使用本标准时要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特别是当引用标准与本标准的要求有冲突时,应研究如何执行要求更高的标准。


在引用的标准中有部分没有注明日期的,这部分标准一是正在修改之中,二是时间较久即将修改,为增强本标准的时效及适用性故未标注日期。 【条文】 3 定义

3.1 通信单元 communication unit

本标准的通信单元指用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采集终端与采集器、以及采集器/采集终端与电表之间本地通信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 3.2 1000BASE-LX

在多模或单模光纤上使用长波长激光设备的1000BASE-X 3.3 1000BASE-SX

在多模光纤上使用短波长激光设备的1000BASE-X 3.4 1000BASE-X

IEEE802.3对使用ANSIX3.230-1994FC-PH[B19]9得到的物理层的1000Mbit/s CSMA/CD的局域网的物理层规定。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 结构

4.1 一般要求

通信单元结构根据安装要求可为无外封装的通信模块或有机壳封装的通信设备。模块的尺寸和接口应符合各类终端型式规范的要求。 4.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有机壳封装的通信单元其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420820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750℃,试验时间为30s 4.3 接线端子

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交流电源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mm2的引出线配合。其它弱电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0.51.5mm2的导线配合。

绝缘强度应符合本标准5.2.2的要求,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750℃,试验时间为30s 4.4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条文解释】

见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中关于结构部分的条文解释。


【条文】 5 技术要求

5.1 气候环境条件

通信单元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要求。分类见表 1

1

空气温度

场所类型

级别

25+55 40+70

/

最大变化率a

/h

0.5 1

相对湿度b

% 10100



湿

最大绝对湿度

g/m3

29 35

遮蔽场所 协议特定

C2 C3 CX

a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条文解释】

见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中关于气候环境条件部分的条文解释。 【条文】

5.2 工作电源

通信单元可采用工频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工作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20%20%

a)

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电压

4h

b) 安装在终端或电能表的通信模块的功耗要求见表 2

2 通信模块的功耗要求

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 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 微功率无线



三相表:≤0.35W;单相表:≤0.25W 终端:≤1W 终端:≤5W 0.5W



三相表:≤2.5W;单相表:≤1.5W 终端:≤6W / /

【条文解释】

本条文只列出了安装在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中的三种类型通信模块的功耗要求,其他类型通信模块具体要求将根据今后实际应用补充完善。 【条文】

5.3 通信功能和基本传输特性 5.3.1 EPON接入网设备 5.3.1.1 基本要求


5.3.1.1.1 EPON系统构成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以及光分配器(ODN)组成,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系统,上、下行使用不同工作波长。 5.3.1.1.2 网络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

网络侧接口:必须支持GE接口、可选支持10/100BASE-T10GBASE-X接口。 OLT存在多个PON接口时,应提供至少2GE上联接口。对于提供TDM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OLT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或者STM-1接口。

用户侧接口:至少具备一个10/100BASE-T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FEGERS232接口、RS485接口、E1接口等。 5.3.1.1.3 基本功能要求

OLTONU应符合YD/T 1475-2006的功能要求,具有动态带宽分配、业务QoS保证、信息加密、ONU认证、VLAN、帧过滤等功能以及对系统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操作管理维护。具体要求见YD/T 1475-2006 【条文解释】

详细参见YD/T 1475-2006标准的内容。

【条文】

5.3.1.2 OLTONU光接口特性 5.3.1.2.1 工作波长

E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行工作波长使用1260nm1360nm,下行工作波长使用1480nm1500nm

5.3.1.2.2 平均发射功率

平均发射功率要求见表3

3

方向

1000BASE-PX10-D 1000BASE-PX10-U 1000BASE-PX20-D 1000BASE-PX20-U

测试点 OLT ONU OLT ONU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dBm dBm

2 4 7 4

3 1 2 1

平均关断发射功率

dBm

39 45 39 45

传输距离 km 10 10 20 20

5.3.1.2.3 接收灵敏度

c)

接收灵敏度是指达到误码率BER10时能接收到的最低平均光功率,接收灵敏度要求见表4

12

4

1000BASE-PX10-D 1000BASE-PX10-U

OLT ONU

接收灵敏度(最大)

dBm

24 24


1000BASE-PX20-D 1000BASE-PX20-U

OLT ONU

24 27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1.3 基本传输性能

在单模光纤上,1000Mb/s速率,分路比至少为1:32OLT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

在单模光纤上,1000Mb/s速率,分路比至少为1:16OLT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

误比特率≤1012。正常条件下,2048kbit/s通道的24h测试,误比特率为0 【条文解释】

勘误,第二段应该是“在多模光纤上...”。

【条文】

5.3.2 以太网交换机

5.3.2.1 以太网交换机功能、性能要求

以太网交换机应具有YD/T 1099-2005要求的以太网接口、逻辑链路层、数据帧转发、据帧过滤、数据帧转发/过滤信息维护、运行维护、网络管理等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应满足YD/T 1099-20059章相关要求,设备吞吐量(所有端口同时收发数据速率的总和)应满足使用要求,数据包传输时延应小于500ms 【条文解释】

具体参见YD/T 1099-2005的标准的相关内容。

【条文】

5.3.2.2 接口传输特性

1000Base接口的主要性能见表 5接口性能,其它性能以及10Gbit/s接口等性能应符合YD/T 1141-20075.1接口功能测试的结果要求。

5

接口类型 1000BASE-SX 1000BASE-LX

中心波长 770nm860nm 1270nm1355nm

发送光功率 9.5dBm4dBm 11.5dBm3dBm

接收灵敏度 19dBm 17dBm

误码率 10-11 10-11

传输距离



【条文解释】

具体参见YD/T 1141-2007标准的相关内容。 【条文】

5.3.3 无线公网传输特性

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工作频率


与射频性能要求见表6

6 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 参考灵敏度 输出功率误差 载波频率误差 RMS相位误差

GSM900

Tx890915MHz Rx935960MHz 102dBm4级和5级) ±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在±1×107范围内 ±5

GSM1800

Tx17101785MHz

Rx18051880MHz 102dBm4级和5级) ±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在±1×107范围内 ±5

CDMA

Tx825835MHz Rx870880MHz 105dBm/1.23MHz +2/4dB 300Hz+300Hz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4 230MHz无线通信单元 5.3.4.1 工作频率

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的频段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点。 5.3.4.2 基本调制参数

基本调制参数见表 7

7

比特速率 bit/s 600

调制速率 bps 600

特征频率 Hz 1700

调制方式 FSK

频率“0

Hz 2100

频率“1

Hz 1300

带宽 Hz 1800

7(续)

比特速率 bit/s 1200 2400 4800 9600

调制速率 bps 1200 2400 2400 9600

特征频率 Hz 1700 1800 1700 1700

调制方式 FSK MSK 4PSK GMSK

频率“0

Hz 2100 2400 / /

频率“1

Hz 1300 1200 / /

带宽 Hz 1800 2400 2400 9600

5.3.4.3 接收机电性能指标

接收机电性能指标见表8

8

参考灵敏度 邻道选择性(±25kHz

杂散响应抗扰性



1μV(正常和极限工作温度)

70dB 65dB


互调抗扰性



65dB

5.3.4.4 发射机电性能

发射机电性能指标见表9

9



输出载波功率 载波频率误差 发射频偏 杂散射频分量 启动时间



一般为5W10W,特殊需要时不大于25W 在±7×106范围内(正常和极限工作温度) 5kHz

10μW25W电台≤65dB 30ms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5 电力线載波通信单元 5.3.5.1 中压电力线載波 5.3.5.1.1 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范围推荐采用3kHz500kHz 5.3.5.1.2 标称阻抗

标称输入/输出阻抗为75(不平衡式)3kHz30kHz频率范围内标称阻抗可小于75(不平衡式)

5.3.5.1.3 标称信号输出功率

信号输出功率分为1W级和5W级,其限值分别为:

a1W级:3kHz处限值为1000W,随频率增加每10倍频程减少30dB,直至30kHz

处限值为1W30kHz以上不超过1W

b5W级:3kHz处限值为1000W,随频率增加每10倍频程减少30dB,直至17.5kHz

处限值为5W17.5kHz以上不超过5W

5.3.5.1.4 带外输出限值乱真输出

工作频带外输出限值见表10

10

频率范围 kHz 3070 70140 140200 500

骚扰电平限值(准峰值)

0dBm1mW 10dBm100W 15dBm(约35W

10W



200Hz 9kHz 9kHz 9kHz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5.2 低压窄带电力线載波 5.3.5.2.1 信号频率

采用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时,其载波信号频率范围应为3kHz500kHz,优先选择IEC 61000-3-8规定的电力部门专用频带9kHz95kHz 5.3.5.2.2 输出信号电平限值

输出信号电平限值见表 11,电平测量均在GB/T 6113.102-2008 4章和附录A50/50H+59kHz150kHz)和50/50H(>150kHz)的V型人工电源网络上。

11

工作频率 kHz 39 995 95148.5 148.5500

134

带宽<5kHz134120(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带宽≥5kHz134 122

66~56(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输出电平限值(峰值)

dBV



200Hz 200Hz 200Hz 9kHz

5.3.5.2.3 带外传导骚扰电平

带外传导骚扰电平限值见表 12

12



MHz 3kHz~9 kHz 9kHz~150kHz 150kHz~500 kHz 500kHz~5MHz

骚扰电平限值(准峰值)

dBV

89 89~66

66~56(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56



100Hz 200Hz 9kHz 9kHz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5.3 低压宽带电力线載波 5.3.5.3.1 系统网络管理要求

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应具有网络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网络管理功能。 5.3.5.3.2 工作频带

宽带电力线載波的基本频带为1MHz20MHz,扩展频带为3MHz100MHz


5.3.5.3.3 功率频谱密度

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大于50dBm/Hz,工作频带外不大于30dBm/Hz 5.3.5.3.4 辐射骚扰限值

参考FCC part 15-2003G低压电力线宽带接入设备的要求,在9kHz30 MHz频带内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 13

13 9kHz30MHz频带内的辐射限值

MHz 0.009-0.490 0.490-1.705 1.705-30

μV/m 2400/FkHz 24000/FkHz

30 d)



测量距离

m 300 30 30

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 14

14 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限值

MHz 30-88 88-216 216-960 960

3m处场强 dBμV/m

100 150 200 500

5.3.5.3.5 吞吐量

11吞吐量测试条件下,测试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20s,平均吞吐量应不小于2Mbps

14吞吐量测试条件下,测试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20s,平均吞吐量的最小值应不小于512Kbps 5.3.5.3.6 网络时延

11时延测试中,测试包长为1518字节下的上行、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时延应小于30ms

5.3.5.3.7 长时间传输性能

系统在11的情况下,1518字节帧长,90%吞吐量,2小时测试时间的情况下,上、下行丢帧率应小于102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3.6 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 5.3.6.1 工作频率和发/收电性能

按照《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推荐表 15的工作频率及收/发电性能。


15 工作频率和收/发电性能

工作频率 MHz 433434.79 470510

发射功率限值

mW

10 50

占用带宽 kHz 400 200

频率容差

/ 100*106

接收灵敏度

dBm 105 120

5.3.6.2 杂散发射

最大功率发射时杂散辐射限值:频率范围30MHz1GHz36dBm,频率范围1GHz5GHz30dBm

待机或空闲状态的杂散辐射限值:频率范围30MHz5GHz47dBm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4 电气安全要求 5.4.1 绝缘电阻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 16

16

额定绝缘电压

V

U60 60U250





正常条件 10 10

湿热条件 2 2

测试电压

V 250 500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4.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或2500V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4.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17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17


试验回路 直流电源对地 交流电源对地 信号输入/输出对地

冲击电压峰值

500V 5000V 500V

信号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 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 信号输出回路对电源回路

冲击电压峰值

500V 4000V 4000V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5 电磁兼容性要求

通信单元应在表18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表示。

评价等级A: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通信单元均能正常通信。 评价等级B:骚扰使通信单元暂时丧失通信功能,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能自行恢复通信功能。

【条文解释】

不同的电磁兼容性项目测试采用不同的合格评价等级,评价等级要求需符合表18中具体的要求,对于A/B,说明只要该项目满足AB中的一个等级即认为其合格。

【条文】

5.5.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通信。

18

电磁骚扰源 工频磁场 射频辐射电磁场

4

静电放电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4

振荡波

2

4.0kV 1.0kV(共模)

电源端口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A/B A/B

4

30V/m 8kV

1.0kV(耦合)

整机

外壳和操作部分 通信线

A A/B A

严酷等级

3

400A/m 10V/m

骚扰施加值

施加端口 整机 整机

评价等级要求

A A

18(续)

电磁骚扰源 振荡波 射频场感应的 传导骚扰

严酷等级

4 3

骚扰施加值

2.5kV(共模)1.25kV(差模) 10V

施加端口 电源端口 电源端口

评价等级要求

A/B A


浪涌

2 4

1.0kV(共模)

4.0kV(共模)2.0kV(差模)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电源端口

A/B A/B

5.5.2 工频磁场抗扰度

在表18所列严酷等级的工频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5.5.3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在表18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5.5.4 静电放电抗扰度

有外封装的通信单元,在表 18所列严酷等级的节点放电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在表 18所列严酷等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6 振荡波抗扰度

在表 18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

在表 18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5.5.8 浪涌抗扰度

在表18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9 无线电干扰抑制

除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的无线电干扰抑制应符合GB 92542008B级设备的要求。

【条文解释】

上面列出的各种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中,除说明“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的项目外,其他项目需保证通信单元不发生死机或损坏,不能出现复位现象;对于暂时丧失通信功能的通信中断现象,骚扰后应在不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自行恢复通信功能。 【条文】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型式试验、验收检验两类。

【条文解释】

型式试验和验收检验在表19中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条文】

6.2 验收检验

6.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对于到货验收的通信单元,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质检部门按表15项目和建议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6.2.2 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判该通信单元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换或修理。 【条文解释】

安装在采集终端中的可插拔式通信模块的验收检验应与采集终端的验收检验同步进行整体检验,重点检验通信模块的通信性能和基本传输性能;以产品方式提供的用于采集终端通信的设备单元的验收检验可独立进行测试,也可安装在标准采集终端上进行测试。 【条文】

6.3 型式试验 6.3.1 周期

通信单元新产品或老产品恢复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时,应进行型式试验。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终端,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试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对样品进行检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在生产定型时进行,或按客户要求,在系统试运行时进行。 6.3.2 抽样

型式试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终端中随机抽取。按GB/T 28292002选择判别水平Ⅰ,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的一次抽样方案,即



nAcRe

3

01



式中:n ——样本大小;

Ac ——合格判定数; Re ——不合格判定数。 6.3.3 不合格分类

GB/T 28292002规定,不合格分为AB两类。各类的权值定为:A1.0B0.5

6.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的划分见表12当一个样本不合格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权值的累积数大于或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反之为合格品。

对一个样本的某个试验项目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不合格,均按一个不合格计。

【条文解释】

安装在采集终端中的可插拔式通信模块的型式检验应与采集终端的型式检验同步进行整体检验;以产品方式提供的用于采集终端通信的设备单元的验收检验可安装在标准采集终端上进行测试,新产品需在国家电网计量中心进行型式试验合格后才可用于实际工程中。 【条文】

6.5 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如表19所示。

19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

建议 顺序



型式试验

验收检验

不合格 类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结构

通信性能和基本传输性能 电源影响(电源断相、电压变化) 功率消耗 接地故障能力 高温 低温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工频磁场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冲击电压 湿热



* * * * * * * *

B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注:验收检验中“√”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批次抽查的项目。 a 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性能可按“B”类不合格分类进行判定。

【条文解释】

略。


第三篇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第一章 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专变采集终端的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专变采集终端的制造、 检验、使用和验收。 【条文解释】

专变采集终端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从优化外形、规范型式等要求以及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现状以及公司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对专变采集终端的基本要求,对专变采集终端的环境条件、规格要求、显示要求、外形及安装尺寸、端子接线、材料、工艺等进行了规范,为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的设计、制造、选型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条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11 部分: 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1 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

GB/Z 211922007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Q/GDW 2052008 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Q/GDW 374.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条文解释】

除本标准中已经作了规定的内容外,未述及的有关技术要求、内容应遵循被引用文件的相关条款。如果制造单位有自已的标准或规范,原则上应比本规范更严格。 3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条文】 3.1 分类

专变采集终端按外型结构和 I/O 配置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型式。 【条文解释】

Ⅰ型终端为大型壁挂式终端,Ⅱ型终端为中型壁挂式终端,Ⅲ型终端为小型壁挂式终端,典型I/O配置见表2


【条文】

3.2 类型标识代码

专变采集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见表 1



1 专变采集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

FK

×

×

I/O 配置及路数

×

×

×××

采集器分类 上行通信信道

温度级别 品代号

由不大于 8

组成。 英文字母可 产企业 拼音简称表示, 数字 表产品设计序

路数:

W230MHz 专网

1919 路控制出/

G-无线 G

双位置状态入/脉冲入/1C1

C-无线 C 配置:

能表接口(厂站采集终2C2

FK-专变采J-微功率无线 A-交流模拟量输入 3C3 端) 集终端 Z-电力线载波 B-基本型

AW1032 路控制4CX

L-有线网络 D-外接装置 输出/双位置状态入/脉冲 P-公共交换电话网

/电能表接口(厂站采

T其它 集终端)×-大于 32



3.3 建议选用类型

建议选用的专变采集终端的类型见表 2

2 专变采集终端选型建议表



类型标识

大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 以太网, 配置交流模拟量输入, 4 路遥信

FKXA4X 输入、 4路脉冲输入、 4 路控制输出、 2 RS-485温度选用 C2 C3

级。

大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 8 路遥信输入、 8 路脉冲输入、 4路控制输出、 2 RS-485,温度选用 C2 C3 级。

专变采集终端Ⅰ型

FKXB8X

专变采集终端Ⅱ型

中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FKXB2X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 2 路遥信输入、 2 路脉冲输

入、 2路控制输出、 2 RS-485,温度选用 C2 C3 级。 中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FKXB4X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 4 路遥信输入、 4 路脉冲输

入、 4路控制输出、 2 RS-485,温度选用 C2 C3 级。 小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交流模拟量输入、 2/2 路开关

FKXA2X 量输入(可设置为有源或无源遥信/脉冲) 2 路控制输出、 2 RS-485

温度选用 C2 C3 级。

专变采集终端Ⅲ型

小型壁挂式,有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交流模拟量输入、 2/2 路开关

FKXA4X 量输入(可设置为有源或无源遥信/脉冲)、 4 路控制输出(其中 2 路通

过扩展模块实现)、 2 RS-485,温度选用 C2 C3 级。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 外形结构 【条文解释】

小型壁挂式,无控制功能,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 230MHz 专网、 GPRS

FCXA2X 线公网、 CDMA 无线公网、以太网,配置交流模拟量输入、 2/2 路开关

量输 (可设置为有源或无源遥信/脉冲) 2 RS-485 温度选用 C2 C3

级。

本条规范了专变采集终端的外形和结构要求。在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时,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符号应清晰、耐久,接线应牢固。

【条文】 4.1 终端外形

同一类型的终端在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接线端子、 通信接口、 铭牌、 标志标识上应符合本部分中所规定的要求。 【条文解释】

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条文】

4.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4.2.1 机械强度

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不应影响其正常工作。 【条文解释】

本条规范了专变采集终端的机械强度要求,应能够承受震动、碰撞、冲击试验。 【条文】

4.2.2 阻燃性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 GB/T 5169.11 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本条规范了采用非金属外壳的专变采集终端阻燃性能要求,根据GB/T 5169.11的规定,外壳的热丝试验温度为:650℃±10℃,试验时间为30s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和在其后的30s内,观察样品的试验端子以及端子周围,试验样品应无火焰或不灼热;或样品在施加灼热丝期间产生火焰或灼热,但应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 【条文】

4.2.3 外壳防护性能

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51 级要求, 即防尘和防滴水。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 GB/T 5169.11 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1、本条规范了专变采集终端的外壳防护性能和端子排的阻燃性能要求。 2、原文“GB/T 4208”有误,应为GB 4208(强制性标准)

3、根据GB 4208的对于IP51防护等级的规定,对于防尘的要求为:不能完全防止尘埃的进入,但是进入灰尘量不得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不得影响安全;对于溅水的要求为:向外壳各方向溅水无有害影响。


4、根据GB/T 5169.11的规定,端子排(座)的热丝试验温度为:960℃±15℃,试验时间为30s。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和在其后的30s内,观察样品的试验端子以及端子周围,试验样品应无火焰或不灼热;或样品在施加灼热丝期间产生火焰或灼热,但应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 【条文】 4.3 接线端子

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 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积为 2.54mm2的引出线配合。电压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积为 1.52.5 mm2的引出线配合。其它弱电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积为 0.51.5 mm2的引出线配合。端子排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本部分 4.8 的要求。 【条文解释】

1、电压、电流端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便于加工,应采用HPb59系列的铅黄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为保证接线端子防腐蚀、抗氧化性能,要求接线端子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处理。

2、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选择应保证:每一电流线路通以1.2倍额定最大电流,每一电压线路加载1.15倍参比电压,电能表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 K

3、电压、电流端子螺丝推荐使用不锈钢、铁镀锌(如镀彩锌)或镀镍并经硬化处理的一字、十字通用型的复合槽螺丝。螺丝底部应平整,保证与导线充分接触。

4RS485端子的孔径应能容纳20.75mm2的导线。要求孔径不小于3mm,建议孔径范围为3mm~3.5 mm

5、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清晰可辨,且不易磨损。

6、采用压接方式进行终端检测时,为保证校验装置的接线柱能与终端端子保持良好的接触,电压、电流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向6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辅助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内1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 【条文】

4.4 接线图和标识

终端应在端子盖内侧刻印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清晰、永久不脱落。 4.5 加封印

终端门应能加封印。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6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条文解释】

本条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金属部分的防腐蚀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2423.9的规定进行:试验箱内保持温度(40±2)℃、相对湿度(93±3)%,试验周期为48h。试验结束后,


检查终端金属部分应无腐蚀和生锈情况。

【条文】

4.7 接地端子

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20mm2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 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 3 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 2000m 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 GB/T 16935.1 的规定进行修正。

3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 V U25 25U60 60U250 250U380

电气间隙 mm 1 2 3 4

爬电距离 mm 1.5 2 4 5

【条文解释】

本条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按GB/T 16935.12008中第3章的规定,电气间隙指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指两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测量方法时用卡尺测量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条文】 4.9 时钟电池

终端所使用的电池在终端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断电后可维持内部时钟正确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 5年。电池电压不足时,终端应自动提示、报警 4.10 开关、按键

开关、按键等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4.11 终端内器件

终端内所有器件均能防锈蚀、 防氧化, 内部连接线路采用焊接方式或插接方式。 采用插接方式时应紧固、牢靠。端子座电流接线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4.12 天线

采用无线通信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终端端子盖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终端上拔出或拆下。

4.13 外形及安装尺寸

——型的外形尺寸为 400mm×300mm×125±5mm,外形及安装尺寸详见附录 A —— 型的外形尺寸为 305mm×195mm×90mm 外形及安装尺寸详见附录 B ——型的外形尺寸为 280mm×180mm×85mm 外形及安装尺寸详见附录 C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5 显示

——要求使用宽温型液晶显示模块。

——显示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灰色,须有背光灯。 ——LCD 应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

——型的液晶显示要求为 240×128 点阵,窗口尺寸不小于 115mm× 65mm显示的内容及主菜单详见附录 A A.4

——型、 型的液晶显示要求为 160×160 点阵, 窗口尺寸不小于 60mm×60mm 示的内容及

主菜单详见附录 B B.5 【条文解释】

专变采集终端均采用液晶LCD)进行显示, 统一要求为灰底黑字,终端的液晶屏可视尺寸、显示数字、汉字、符号的尺寸应严格按照附录A、附录B、附录C执行。根据工作温度范围分为常温型LCD和低温型LCD。常温型LCD的性能应不低于FSTN类型的材质,其工作温度范围为-25℃~+80℃;低温型LCD的性能应不低于HTN类型的材质,其工作温度范围为-40℃~+70℃;

FSTNLCD为格式化超级扭曲向列型(Formulated Super Twisted Nematic)液晶显示器。视角范围为80°-90°,响应速度一般,工作温度范围为-25℃~+80℃,对比度较好。

HTNLCD为高扭曲向列型High Twist nematic液晶显示器。视角范围为60°~70°,扭曲角度为110°-140°,响应速度较快,工作温度范围为-40℃~+70℃,对比度较好。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当用户操作专变采集终端时时,终端的显示屏能发出背光,以便更清晰地显示内容,推荐背光的颜色为白色。

对比度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对比度越高,其所能显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

液晶偏振片是有机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劣化,所以在液晶需要在前面装置防紫外线滤光片或其它的防紫外线方法。

为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的显示界面,给出了LCD显示参考图,不同类型的终端可参照执行。 【条文】

6 通信接口结构

终端通信接口应采用标准化设计, 要满足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可互换的要求, 结构见本部分相关附录。 6.1 远程通信接口

终端与主站数据传输通道可采用专网 230MHz,无线公网(GSM/GPRS/CDMA 等)、电 PSTN、以太网等通讯方式。 6.2 本地通信

——终端的本地抄表接口采用 RS485

——与交采等外部智能设备通信采用 RS485 接口。

——调试维护接口可采用红外、小无线、 RS232 USB 接口之一 ——客户数据接口可采用 RS232 RJ-45 RS485 接口之一。 【条文解释】


【条文】

7 材料及工艺要求 7.1 线路板及元器件

——线路板须用耐氧化、耐腐蚀的 A 级双面敷铜环氧树脂板,并具有终端生产厂家的标识。

——线路板表面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明显的污渍和焊迹。并经绝缘、防腐处理。 ——终端内所有元器件均能防锈蚀、防氧化,紧固点牢靠。

——电子元器件(除电源器件外)宜使用贴片元件,使用表面贴装工艺生产。 ——线路板焊接采用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

——终端内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隙和安全距离。

——电源变压器、 CT 等较重的器件不宜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确有必要直接焊接的,应具有相应措施保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条文解释】

线路板应采用双面或多层敷铜环氧树脂板或耐氧化、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板材,并在线路板明显可视位置上印制有电能表制造厂商的标志和线路板批号。

板材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CEPGC-32F标准规定的要求;CEPGC-32F对应的美标FR-4IEC标准为:IEC249-2 NO.12,国标为GB/T4725-1992《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焊接组装后的线路板表面应该洁净,无杂质、锡渣、松香等残留物,不允许残留足以腐蚀线路板或者元器件的化学物质;线路板表面及所有元器件应经过绝缘、防腐、防氧化处理;元器件紧固点应牢靠,对于较重元器件焊接点应该足够多,并且焊点足够大,满足QGDW_379.2-2009中关于振动试验的要求;并且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不足以造成线路板变形及元器件损伤。

终端内部互感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可参GB/T16935.1-2008的相关要求。 【条文】 7.2 Ⅲ 型终端特殊要求 7.2.1 终端底座

——采用嵌入式或延伸型底座。

——底座应使用绝缘、阻燃、抗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底座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采用嵌入式挂钩。 【条文解释】

1、终端底座要求采用嵌入式。

2、目前满足要求的底座材料主要有PCPC +GFPC+ABS三种,对于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等性能更好的环保材料可优先采用,禁止使用回收料。PC为聚碳酸酯;GF为一种玻璃纤维;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3、嵌入式挂钩是指电能表的挂钩嵌在表座内,方便运输及现场安装。要求挂钩可以调节不同伸缩档位,应牢固、可靠,且防锈、防氧化。


【条文】

7.2.2 终端上盖

——上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上盖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上盖的透明窗口(包括整个上盖为全透明的) 应采用透明度好、 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应使用再生料) 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上盖上按钮的材料和颜色应与表盖颜色一致。 【条文解释】

终端上盖材料要求与7.2.1条文要求一致。

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宜采用超声波焊接。

终端上盖的按钮的材料及颜色应与表盖一致。 【条文】

7.2.3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端子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要求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电压、电流端子应组装在端子座中,端子应采用 H62 铜或更好的材料钝化、镀铬或镀镍制成,

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应满足 1.2 倍最大工作电流长期使用而温升不超过限定值。 ——端子座接线端钮的孔径应能容纳至少 18mm 长去掉绝缘的导线, 和螺钉的配合应能确保牢固固定最小 2.5mm2的导线, 固定方式应确保充分和持久的接触,以免松动和过度发热。在加封后应不能触及接线端子。端子座的表内端子部分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电压、 电流端子螺丝应使用防锈且导电性能好的一字、 十字通用型螺丝, 接线螺杆直径在终端工作电流小于 40A 时, 应不小于 M4,工作电流大于 40A 时,应不小于 M6,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电压、电流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 60N 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 ——辅助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 10N 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 ——终端端子座与终端底座之间应有密封垫带,密封良好。 ——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刻印,不磨损。 【条文解释】

1、端子座材料要求是环保材料,建议采用满足要求的PC+GF材料。

2、电压、电流端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便于加工,应采用HPb59系列的铅黄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为保证接线端子防腐蚀、抗氧化性能,要求接线端子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处理。

3、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选择应保证:每一电流线路通以1.2倍额定最大电流,每一电压线路加载1.15倍参比电压,终端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 K

4、电压、电流端子螺丝推荐使用不锈钢、铁镀锌(如镀彩锌)或镀镍并经硬化处理的一字、十字通用型的复合槽螺丝。螺丝底部应平整,保证与导线充分接触。

5RS485端子的孔径应能容纳20.75mm2的导线。要求孔径不小于3mm,建议孔径范围为3mm~3.5 mm

6、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清晰可辨,且不易磨损。

7、采用压接方式进行终端校验时,为保证校验装置的接线柱能与终端端子保持良好的


接触,电压、电流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向6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辅助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内1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 【条文】

7.2.4 终端外壳及封印螺丝

——外壳及封印螺丝应采用 H62 铜或铁钝化、镀铬或镀镍制成的十字、一字通用螺丝。 ——除接线端子座的装表封印外, 终端还应具有出厂封印。 封印结构能防止未授权人打开表盖而触及终端内部。 封印不能隐藏在端子座内, 在安装运行状态, 终端封印状态应可在正面直接观察到。出厂封印为一次性编码封印,表座固定螺钉孔采用盖帽胶封。 【条文解释】

终端外壳螺丝和封印螺丝推荐使用HPb59系列铅黄铜、铁镀锌(如镀彩锌)或镀镍并经硬化处理的一字、十字通用型的复合槽螺丝。

出厂封印上应印有加封单位相关信息,加封后,封线在不破坏的情况下不能拉出,破坏后不能恢复。 【条文】

7.2.5 端子

——端子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要求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终端电流接线端子、 脉冲输出接线端子、 RS485 接口接线端子等均要在端盖上用硬质接线图刻印标明。 【条文解释】

1、为保证端子盖上接线图清晰、永久不脱落,接线图建议采用喷印、激光刻印或模具制作的方式,颜色醒目、清晰。

2、端子盖材料、颜色应与终端上盖保持一致。 【条文】 7.2.6 翻盖

——翻盖应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应使用回收材料),翻盖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翻盖应能实施封印, 在不打开封印的情况下, 无法拔下远程信道模块和本地信道模块,无法更换 SIM/UIM 卡。 【条文解释】

1、翻盖应与外壳具有同样的耐热阻燃特性。

2、翻盖上在加封后,封线在不破坏的情况下不能拉出,封印被破坏后不能恢复。 【条文】 7.2.7 铭牌

——铭牌材料采用铝板或阻燃复合材料,应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铭牌应符合相应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标志清晰,带有条形码的位置。 ——铭牌布置见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采用铝铭牌或PC材料的铭牌,铭牌表面的印刷颜料必须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铭牌条码使用喷墨打印或者激光刻蚀方式。 【条文】


8 标志及标识 8.1 产品标志

终端标志所用文字应为规范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 标志的汉字、 数字和字母的字体高度应不小于 4mm终端标志应清晰、牢固,易于识别。使用的符号应符合 GB/T 17441 的规定。终端上应有下列标识:

a 制造年份。 b 出厂编号。 c 资产条码。 d 名称及型号。

e 制造厂名称及注册商标。 f 本标准的编号。

g 终端交流采样精度的等级指数(仅适用于具有交流采样功能的终端) h 终端的相、线数(例如:单相二线、三相三线、三相四线),可由 GB/T 17441 规定的图形符号代替。

i 参比电压、参比频率。

j 对经互感器接入的终端,标志与其所连互感器的二次额定值。 k 参比温度(不是 23时,应标出) l 工作状态指示。 8.2 包装标志和标识

终端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 标以小心轻放 向上 防潮 层叠等图标。 b 制造厂商的名称、地址、电话、网址。 c 产品名称,型号,执行标准代号。 d 产品数量,体积,重量。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8.3 接线端子标识

接线端子应有清楚和不易擦除的文字、 数字和符号说明。 终端的端子盖板背面应有端子与外电路的连接线路图。 【条文解释】

端子标识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条文】

8.4 通信模块标识

a 指示灯状态。

b 产品商标或企业 LOGO c 端子说明。 【条文解释】

见附录C


第二章 集中抄表终端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条文】

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集中器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本标准中规定了集中器的环境条件、规格要求、显示要求、外观结构、安装尺寸、材料及工艺等型式要求。

【条文解释】

集中器是对采集终端或电能表进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备,本标准从精简外形、规范型式要求以及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集中器统一招标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集中抄表系统、通信技术现状以及公司全覆盖、全采集对集中器的基本要求,规范、统一了集中器的环境条件、规格要求、显示要求、安装尺寸、外观结构、材料及工艺等型式要求,从而规范集中器的制造及指导用户的使用。

【条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

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 GB/Z 211922007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Q/GDW 2052008 《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Q/GDW 374.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条文解释】

所有引用标准一览表前的导语都是相同的。就其内容而言,它表明列入引用标准一览表的标准或全部引用或部分引用,一经引用就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在执行本标准时,遇到引用标准则应按引用标准(全部或部分)的要求执行,其要求应是一致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导语声明了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一旦引用标准被修订,在使用本标准时要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特别是当引用标准与本标准的要求有冲突时,应研究如何执行要求更高的标准。

在引用的标准中有部分没有注明日期的,这部分标准一是正在修改之中,二是时间较久即将修改,为增强本标准的时效及适用性故未标注日期。

【条文】

3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集中器按功能分为交采型和非交采型两种型式。集中器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见表1

1 集中器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

DJ 终端分类

× 上行通信信道 W230MHz专网

G-无线G C-无线C

DJ 低压集中器

J-微功率无线 Z-电力线载波 L-有线网络 P-公共交换电话网 T其它



类型标识代码为DJ××2×-××××。上行通信信道可选用230MHz专网、GPRS无线公网、CDMA无线公网、以太网,下行通信信道可选用微功率无线、电力线载波、RS485线、以太网等,可选配交流模拟量输入,可选4-20mA直流模拟量输入,标配2路遥信输入2RS485接口,温度选用C2C3级。

×

2

× 温度级别 1C1 2C2 3C3 4C×

-×××× 产品代号 由不大于8位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英文字母可由生产企业名称示,数字代表产品设计序号

I/O配置/下行通信信道 通信道:

J-微功率无线 载波

L线

1919路电能表接口 AW1032路电能表接

Z线

【条文解释】

规定了集中器的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2路遥信输入和2RS485接口是集中器必备功能,交流模拟量与直流模拟量为选配功能。集中器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时选用温度等级为C2


C3级。

1919路电能表接口表示抄表物理接口路数。实际一般配置2路或3路。

【条文】

4 外形结构 4.1 集中器外形

同一类型的集中器外形结构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接线端子、通信接口、铭牌、标志标识上应达到统一。

【条文解释】

同一类型的集中器是指按照表一所列的类型进行唯一标识的某一型号的集中器,详细要求见附录A

【条文】

4.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4.2.1 机械强度

集中器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不应影响其正常工作。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2.2 阻燃性能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2.3 外壳防护性能

集中器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3 接线端子

——集中器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强

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2.54mm2的引出线配合。电压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mm2的引


出线配合。其它弱电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0.51.5mm2的引出线配合 ——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本部分4.8的要求。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条文解释】

接线端子的排列与尺寸要求按照见附录A

【条文】

4.4 接线图和标识

集中器应在端子盖内侧刻印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清晰、永久不脱落。

【条文解释】

接线图和标识建议采用铝铭牌或PC材料的铭牌,铭牌表面的印刷颜料必须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条文】

4.5 加封印

集中器外壳、翻盖、端子座应能加封印。

【条文解释】

集中器外壳、翻盖、端子座应可以分别进行铅封,见附录A

【条文】

4.6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条文解释】

金属部分包括金属外壳、安装螺钉以及集中器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

【条文】

4.7 接地端子

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集中器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0mm2

非金属外壳的集中器如果需要接地,接地端子应能与4mm2导线良好配合接触。

【条文解释】

本规范要求为非金属外壳,无接地端子,见附录A

【条文】

4.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 3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集中器的电气间


隙应按GB/T 16935.1 的规定进行修正。

3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

V U25 25U60 60U250 250U380

电气间隙 mm 1 2 3 4

爬电距离 mm 1.5 2 4 5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9 时钟电池

终端所使用的电池在终端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断电后可维持内部时钟正确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5年。电池电压不足时,终端应自动提示、报警。

【条文解释】

时钟电池在终端出厂后的终端寿命周期内属于不可更换器件。不使用终端电源的情况下,时钟电池可维持时钟电路正确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终端具备时钟电池电压检测功能,在电池电压不能维持时钟电路正常工作时进行告警提示。

【条文】

4.10 开关、按键

开关、按键等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条文解释】

略。

【条文】

4.11 终端内器件

终端内所有器件均能防锈蚀、防氧化,内部连接线路采用焊接方式或插接方式。如采用插接方式时应紧固、牢靠。端子座电流接线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条文解释】

终端内部器件进行防锈蚀、防氧化处理。终端内部连接线路要求紧固、牢靠。外部交流模拟量输入要求采用嵌入式双螺钉。


【条文】

4.12 天线

采用无线通信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集中器端子盖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集中器上拔出或拆下。

【条文解释】

无线通信信道可以是230M专网、GPRS/CDMA/3G公网或小无线通信信道等,其天线均应满足本条要求。

【条文】

4.13 外形及安装尺寸

集中器外形尺寸为290mm×180mm×95mm,外形及安装尺寸详见附录A

【条文解释】

本条解释详见附录A

【条文】

5 显示

——要求使用宽温型液晶显示模块。

——显示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灰色,背光灯白色。 ——LCD应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

——液晶显示选用160×160点阵,窗口尺寸不小于60mm×60mm,中文菜单显示,

显示内容见附录A的要求。

【条文解释】

集中器均采用宽温型液晶进行显示, 统一要求为灰底黑字。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当用户操作集中器时,集中器的显示屏能发出背光,以便更清晰地显示内容,背光的颜色统一为白色。

对比度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对比度越高,其所能显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

显示屏选用160×160点阵屏,显示内容详见附录A要求。

【条文】

6 通信接口

终端通信接口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要满足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可互换的要求,结构见本部分附录。

6.1 远程通信接口


——集中器应标配1RJ-45接口,RJ-45接口插拔寿命:≥500次。

——集中器与主站数据传输通道采用无线公网(GSM/GPRS/CDMA)、电话PSTN以太网等。

【条文解释】

集中器与主站的通信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更换不同的通信方式时只需更换通信模块而无需更换终端整体,要求可支持无线公网(GSM/GPRS/CDMA)电话PSTN以太网通信信道。

集中器标配1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接口插拔寿命不低于是500次。

【条文】

6.2 本地通信

——集中器的本地抄表接口具备2路可扩展3RS485

——调试维护接口可采用调制型红外、微功率无线、RS232USB接口之一。

——本地通信模块接口,用于安装窄带载波、宽带载波、微功率无线等本地通信模块。 ——以上各通信接口必须物理上相互独立。

【条文解释】

集中器本地RS485抄表口标配为两路,可扩展到3路。485I可作为被抄接口(有交采)485II为级联口(如果需要)485III为集中器抄表用接口。

集中器调试维护接口用于集中器的调试与维护,可采用调制型红外、微功率无线、RS232USB接口方式中一种或同时具备多种方式。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可以安装窄带载波、宽带载波、微功率无线等通信模块。 以上各通信接口在物理上必须是相互独立的接口,不可采取复用方式。

【条文】

6.3 接口器件各引脚功能定义 6.3.1 本地通信模块接口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定义如图 1,本地通信模块弱电接口管脚定义见表 4

246810121416182022

13579111315171921



1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定义俯视 4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弱电接口管脚定义说明

序号

管脚名称




序号 12 34 5 6 7

管脚名称 DGND D12V DCE_RXD DCE_TXD D5V



通信电源,集中器提供,直流,电压范围1215V,最大电流500mA,输出功率不小于4W

通信模块数据接收(5V TTL电平) 通信模块数据发送(5V TTL电平)

5V 信号电源 ,直流,最大电流50mA,与D12V电源共地,由模块提供给集中器,用于驱动通信接口的隔离光耦。

通信模块MAC或通信地址设置使能,低电平有效,信号有效时,使能载波模块MAC或通信地址设置。 复位输入(低电平有效) 空脚(备用)

空引脚,PCB无焊盘设计,连接件对应位置无插针,用于增加安全间距,提高绝缘性能。 空脚(备用) 以太网发送(差分线) 以太网发送(差分线) 以太网接收(差分线) 以太网接收(差分线)

以太网应答指示灯,高电平有效。 以太网链接指示灯,高电平有效。 系统地

8 9 10 11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

/SET /RST NC NC TD+ TD- RD+ RD- /LED_ACT /LED_LINK GND

【条文解释】

要求集中器侧均采用2×11双排插座作为连接件。通信模块电源由集中器提供,功率要求不小于4W。通信模块提供5V信号电源,用于驱动通信接口的光隔。

101314脚为备用管脚,不连接信号。

1112脚为无焊盘过孔,相应的引脚应无接插件连接。

1516脚为以太网发送线,1718脚为以太网接收线,上述以太网收发线皆需经过以

太网变压器接入以太网。

1920脚为以太网连接状态输出脚。

【条文】

6.3.2 载波耦合接口


集中器本地信道的载波耦合接口采用2×10双排插针作为连接件,采用2×10双排插座作为连接件。具体定义见图 2及表 5



2 集中器载波通信模块载波耦合接口信号定义俯视

5 载波耦合接口管脚定义说明

序号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管脚名称

A NC B NC C NC N

电网A相线作为信号耦合接入端

空引脚,PCB无焊盘设计,过孔非金属化,连接件对应位置无插针,用于增加安全间距,提高绝缘性能。

电网B相线作为信号耦合接入端

空引脚,PCB无焊盘设计,过孔非金属化,连接件对应位置无插针,用于增加安全间距,提高绝缘性能。

电网C相线作为信号耦合接入端

空引脚,PCB无焊盘设计,过孔非金属化,连接件对应位置无插针,用于增加安全间距,提高绝缘性能。

电网N相线作为信号耦合接入端



【条文解释】

集中器侧载波通信模块载波耦合接口,采用2×10双排插座作为连接件,在载波通信模块上采用2×10双排插针作为连接件。

【条文】

6.3.3 远程通信模块接口

集中器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定义见图 3和表 6 远程通信模块接口管脚定义表。

21

65

109

1413

1817

2221

2625

3029

43

87

1210

1615

2019

2423

2827



3 集中器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定义俯视


6 远程通信模块接口管脚定义表

集中器接口板引脚编号 135

2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模块对应引脚编号 135

2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信号类别

信号名称

信号方向 (针对模块) 电源输入 电源输入 USB差分信号 USB差分信号 电源输入 电源输入 输出 输入 电源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入 输出 电源输入 输出 输出 输出 输入



通讯模块电源输入,5V±0.25V,瞬时最大电流1.5A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USB HOST + USB HOST -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USB接口专用电源输入,5V±0.1V最大电流500mA

模块串口输出信号(3.3V/TTL) 模块串口输入信号(3.3V/TTL)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模块串口输出信号(3.3V/TTL) 模块串口输入信号(3.3V/TTL) 模块串口输入信号(3.3V/TTL) 模块串口输出信号(3.3V/TTL)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模块串口输出信号(3.3V/TTL) 模块类型识别 模块类型识别

通信模块控制信号,为“1”时通信模块处于工作模式(3.3V/TTL)

模块电源控制信号,为“0”时关断模块电源(3.3V/TTL)

通信模块复位控制信号,为“0”时通信模块处于复位状态(3.3V/TTL) 预留信号,暂无定义

电源 电源地 USB USB 电源地 电源 串口信号 串口信号 电源地 串口信号 串口信号 串口信号 串口信号 电源地 电源地 状态识别 状态识别 模块控制

VDD 5V GND USB-HP USB-HN GND VDDUSB RXD RTS GND CTS TXD DTR DCD GND RI STATE3 STATE4 IGT

21 21 电源控制 PCTRL 输入

22 23

22 23

模块控制 预留

RST NC

输入 预留


24 25 26 27 28 29 30

24 25 26 27 28 29 30

状态识别 电源 状态识别 电源 状态识别 电源 电源

STATE0 GND STATE1 VCC3v3 STATE2 VCC3v3 GND

输出 电源输入 输出 电源输入 输出 电源输入 电源输入

模块类型识别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模块类型识别

逻辑电路电源,3.3V±0.3V最大电流50mA

模块类型识别

逻辑电路工作电源,3.3V±0.3V最大电流50mA

通讯模块电源地输入

【条文解释】

远程通信模块信号接口,模块侧采用2×15双排插针作为连接件,在集中器侧采用2×15双排插座作为连接件。

USB接口电源、通信模块电源和逻辑电路电源为同一个电源系统的三路不同电源。USB电源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2426281819脚为模块类型识别管脚,用于识别CDMA模块、GPRS模块、3G模块、网络模块、电台模块、PSTN模块等通信模块类型。

20脚为通信模块开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开机与关机。 21脚为通信模块电源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电源。 22脚为通信模块复位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复位。 3的管脚排列图为俯视图。

【条文】

6.3.4 热拔插

通讯模块应具备热插拔功能。为保证通讯模块带电插拔不损坏,电源地(GND信号)引脚应适当比各信号引脚的插针稍长,约长0.5mm,同时在电源和信号线上应做适当的保护措施。

【条文解释】

具有热插拔保护措施,防止热插拔时的瞬间能量对集中器或模块造成损坏。模块热插拔时集中器应能及时识别出通信模块的状态。

【条文】


7 材料及工艺要求 7.1 线路板及元器件

——线路板须用耐氧化、耐腐蚀的A级双面敷铜环氧树脂板,并具有集中器生产厂家的标识。

——线路板表面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明显的污渍和焊迹。并经绝缘、防腐处理。 ——集中器内所有元器件均能防锈蚀、防氧化,紧固点牢靠。

——电子元器件(除电源器件外)宜使用贴片元件,使用表面贴装工艺生产。 ——线路板焊接采用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

——集中器内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隙和安全距离。 ——电源变压器等较重的器件不宜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确有必要直接焊接的,应具有

相应措施保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条文解释】

线路板应采用双面或多层敷铜环氧树脂板或耐氧化、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板材。 板材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CEPGC-32F标准规定的要求;CEPGC-32F对应的美标为FR-4IEC标准为:IEC249-2 NO.12,国标为GB/T4725-1992国标的名称为《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焊接组装后的线路板表面应该洁净,无杂质、锡渣、松香等残留物,不允许残留足以腐蚀线路板或者元器件的化学物质;线路板表面及所有元器件应经过绝缘、防腐、防氧化处理;元器件紧固点应牢靠,对于较重元器件焊接点应该足够多,并且焊点足够大,满足DLT/614-2007以及GB/T17215.211-2007中关于振动试验的要求;并且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不足以造成线路板变形及元器件损伤。

集中器内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可参照GB/T17215.211-2006的相关要求。

【条文】

7.2 集中器底座

——采用嵌入式或延伸型底座。

——底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底座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 ——挂钩应采用嵌入式结构,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防锈性能。

【条文解释】

1、表座要求采用嵌入式。


2、目前满足要求的表座材料主要有PCPC +GFPC+ABS三种,对于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等性能更好的环保材料可优先采用,禁止使用回收料。(PC为聚碳酸酯;GF为一种玻璃纤维;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3、嵌入式挂钩是指集中器的挂钩嵌在表座内,方便运输、线路板布板及现场安装。要求挂钩可以调节不同伸缩档位,应牢固、可靠,且防锈、防氧化。

【条文】

7.3 集中器上盖

——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

——透明窗口(包括整个上盖为全透明的)应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

材料(不应使用再生料),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按钮的材料应与上盖一致。

【条文解释】

表盖材料要求与7.2条文要求一致。 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表盖上按钮的材料及颜色应与表盖一致。

【条文】

7.4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端子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材料制成,要求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电压、电流端子应组装在端子座中;端子应采用HPb59-1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

料,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处理;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应满足1.2倍最大电流长期使用而温升不超过限定值。

——端子座接线端钮的孔径应能容纳至少18mm长去掉绝缘的导线,和螺钉的配合应

能确保牢固固定最小2.5m2的导线,固定方式应确保充分和持久的接触,以免松动和过度发热。在加封后应不能触及接线端子。端子座的表内端子部分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电压、电流端子螺丝应使用防锈且导电性能好的一字、十字通用型螺丝,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电压、电流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60N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 ——辅助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10N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 ——端子座与上盖之间应有密封垫带,密封良好。


——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刻印,不磨损。

【条文解释】

1、端子座材料要求是环保材料,建议采用满足要求的PC+GF材料。

2、电压、电流端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便于加工,应采用HPb59系列的铅黄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为保证接线端子防腐蚀、抗氧化性能,要求接线端子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处理。

3、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选择应保证:每一电流线路通以1.2倍额定最大电流,每一电压线路加载1.15倍参比电压,终端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 K

4、电压、电流端子螺丝推荐使用不锈钢、铁镀锌(如镀彩锌)或镀镍并经硬化处理的一字、十字通用型的复合槽螺丝。螺丝底部应平整,保证与导线充分接触。

5RS485端子的孔径应能容纳20.75mm2的导线。要求孔径不小于3mm建议孔径范围3mm~3.5 mm

6、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清晰可辨,且不易磨损。

7、电压、电流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向6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辅助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内1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

【条文】

7.5 外壳及封印螺丝

——集中器外壳螺丝及封印螺丝应采用HPb59-1铜或铁钝化、镀锌、镀铬或镀镍制成

的十字、一字通用螺丝。

——集中器外壳和封印螺丝应采用防锈材料。

——除接线端子盖的装表封印外,集中器还应具有出厂封印。封印结构能防止未授权人

打开外盖而触及内部。在安装运行状态,集中器封印状态应可在正面直接观察到。出厂封印为一次性编码封印。

【条文解释】

表壳螺丝和封印螺丝推荐使用HPb59系列铅黄铜、铁镀锌(如镀彩锌)或镀镍并经硬化处理的一字、十字通用型的复合槽螺丝。

出厂封印上应印有加封单位及序列编码,加封后,封线在不破坏的情况下不能拉出,破坏后不能恢复。

【条文】

7.6 端子盖

——端子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要求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集中器RS485接口接线端子要在端盖上用硬质接线图刻印或贴签标明。

【条文解释】

在端子盖不做透明要求的情况下,端子盖材料、颜色应与表盖保持一致;如端子盖要求透明可采用透明PC材料。

【条文】

7.7 翻盖

——翻盖应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应使用回收材料),翻

盖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翻盖应能实施封印,在不打开封印的情况下,不应触及USB接口,无法拔下远程

信道模块和本地信道模块,无法更换SIM/UIM卡。

【条文解释】

1 翻盖材料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翻盖与上盖紧密结合、密封性好。 2 翻盖有封印,可限制对USB接口及信道模块进行非授权操作。

【条文】

7.8 铭牌

——铭牌材料采用铝板或阻燃复合材料,应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铭牌应符合相应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标志清晰,带有条形码的位置。 ——铭牌布置见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采用铝铭牌或PC材料的铭牌,铭牌表面的印刷颜料必须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铭牌条码使用喷墨打印或者激光刻蚀方式。

【条文】

8 标志及标识 8.1 产品标志

集中器标志所用文字应为规范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文。标志的汉字、数字和字母的字体高度应不小于4mm

集中器标志应清晰、牢固,易于识别。使用的符号应符合GB/T 17441的规定。 集中器上应有下列标识: a制造年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154467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