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 对人的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究,是西方文化演变的深层动因。生长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的西方文学则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的考问之声,贯穿着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蕴。 本文认为,理性与原欲是人性中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原欲型的希腊—罗马文学和理性型的希伯来文学,因各自蕴含着人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内涵而成为既对立又互补的异质文化范畴。古希腊—罗马文学体现了原始初民无穷的生命活力,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既抑制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追寻,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与升华。本文从原欲与理性去理解与把握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与文化,揭示其相反相成的特点,并以此为线索,疏理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在文化与文明的演进中“人”的母题的递进,发掘其深层的人性意蕴与文化内涵,从而构建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演变的基本框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释了古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中关于“人”的诞生的故事的文化内涵。第二章分析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中原欲与理性的对立又互补的特征。第三章论述了中世纪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性及其与文艺复兴文化与文学的联系。第四章论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两希”文化传统的冲撞与融合的关系。第五章论述了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与政治理性的关系。第六章论述了18世纪启蒙文学“自然人”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包容性。 本文以“人”为基点把文化与文学紧紧结合在一起,从文化。浮论的角度剖析文化背景中的文学以及文学中的“人”,使文学的研究有文化的底蕴,又不偏离文学而异化为“文化研究”。 本文超越了以往“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泛泛之谈,而深入到西方文学的深层,勾勒出了“人”的母题的基本框架,从而深化了对西方文学人性内涵之理解。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理论为根据,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对西方文学进行深层次人性意蕴的开掘,在研究方法与观念上都有明显的创新。 21世纪初的中国将会受到西方文化的更大影响,而且在一定层面上与西方现代社会有相似之处,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意义、人的价值的思考也将因物质文明的日趋发达,物质主义日渐兴盛而愈显重要。可以说,在我国,正是人文情怀的普遍失落反而使对西方文学的“人”的研究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正确、深入认识西方文学的人学母题,对ZI世纪的我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03960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