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笑》之赏析 引言: 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因风格独特、文字优雅及笔触亲切等特点,都曾风靡于整个文坛,被人们誉为“冰心体”。郁达夫在《中国新大系》中写道:“冰心散文的清新,文字的优雅,思想的纯洁,放眼整个中国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女作家了。”《笑》是早期成名之作,于1921年1月发表在《小说月报》上,这篇不到800字的作品,在历经90多年的岁月洗礼后,仍然充满着永恒的魅力,每一次的拜读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份感动和怜爱。因此,本文对冰心散文《笑》的研究具有某种现实意义。 一、冰心散文《笑》之创作背景 冰心在创作散文《笑》时,年仅二十岁,此时的她已成为“爱的”追随者,其大多数作品歌颂母爱、儿童爱及自然爱,矛盾曾在《冰心论》中提到:“她时常憧憬着美与爱的理想国度”。散文作品《笑》尽管未对封建制度、社会黑暗与腐败进行直接批判和揭露,也没有锋利的针尖麦芒,但创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美与爱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出对封建、社会黑暗以及现实污秽等的批判和摒弃,这可谓是另一种都斗争形式。冰心所倡导的真、善、美,显然对人的内心具有某种净化作用,甚至可以引导人们向真、从善和治美,所以人类应对整个世界、宇宙充满感激之情。 二、冰心散文《笑》之内容赏析 散文《笑》的大部分笔墨都在描述大自然的景色,作者化身为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充分使用画面的透视感与空间感,进而为读者们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首先,落笔就超然脱俗,“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约约的透进清光来”,这句话采用视听结合方式,从雨声停止跳跃到清光上,月光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美,而穿透窗帘后的“清光”更加迷人。“我”情不自禁地推窗赏月,雨后月光映衬着树叶的露水仿佛萤火虫在闪烁,这里的比喻使画面充满流动感,进而达到光影结合的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作家观察之细微。清美的画面立即消除因“苦雨孤灯”而产生的惆怅,情绪也变得欢快起来。但当作者视线从室外转移到室内时,其心情随之发生变化,室内景色融入到“一片幽辉”之中,墙上的天使向我微微一笑,整幅图画体现出朦胧之美。 由天使的笑容引发作者思绪的潺动,随着情绪的积涨,脑海中涌现出两幅画面,其共通之处在于均描写雨后夜景,所以紧扣雨水流动状态、月色朦胧状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五年之前的景象:月落梢头,夜色朦胧,长长的古道,潺潺的流水,滑滑的泥土,仿佛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勾勒出雨后全景,路边的儿童怀抱着“灿白的东西”,虽是特写镜头,但“我”却没能看清,只是隐约发现是“花儿”。十年之前的景象:雨下得紧,水滴从屋檐慢慢滴落下来,地上泛起了“水泡儿”,麦垄、葡萄架子等经雨水冲刷而变得格外鲜丽。雨后天晴,月亮从海面上冉冉升起,“我”被这雨后夜景所吸引,但猛然又想起老妇人的笑。三幅不同的雨后夜景被“笑”融于一体,让“我”心生顿悟——宇宙万象沉浸Y在“爱”与“笑”之中。 三、冰心散文《笑》之语言赏析 1.善用动词,语言精美 冰心的作品始终散发着如春气般的温润和清新,似纯真的清泉、生命的活水、人格的光彩,使读者主动追寻审美之体验、美好之生活。所以,作者既要灵活捕捉自然景观的神韵和风姿,同时还要留心观察万物之间的关系,深入感悟自我与自然之间的水乳交融,从而营造出物游、神游的同化境界。散文《笑》大量使用动词,形成了清新脱俗的意境美。在语言范畴中,动词是最具活跃的因子,不仅使语言表达更为活泼,而且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侵”字体现出凉的程度,即凉意阵阵袭来。再如,“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浸”字使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仿佛静态物体立刻鲜活起来,从而使读者产生遐想。 2.巧用口语,文白交融 冰心说过:“我想如今的作家都会有意融入古文和白话文,并将之运用于‘新文学’中必能使中国文学界异彩纷呈”。在散文《笑》中,作者把这一主张付诸于实践。首先,整篇文章的遣词造句以流畅的口语为主,融入古文词汇,实现文白交融的艺术手法。例如,“呀!凉云散了……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从这句话中,口语“呀”字表达出惊喜之情,“凉”字表面上修饰云朵,但实际上却反映出人的感受,而“散”字将雨过天晴后的澄净充分凸显出来,“真没想到”则给人带来奇异的感觉。上述口语化的表达与“苦雨孤灯”等文言词汇浑然一体,无丝毫违和感,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律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f7196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