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剧创作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时间:2023-02-02 07:0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戏剧创作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演员的读书班上谈创作问题,是基于两个针对性的思考。 第一,应该全力改变创作只是编剧的事情这个错误观点。 说到戏剧创作,不少人都会以为这只是编剧的事,这实在是极大的误会。其实,一个新剧目的创作,何止是剧本的创作,导演、作曲、舞台美术的创作也很明显,但是更重要的也是演员的表演艺术创造,而且这正是所有剧目舞台演出的最后呈现,完全要依赖演员的创造及其体现。你就是演一出完全学来的老戏,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理解、今天时代的需求,做出一些新的创造和发挥(这些更多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二度创作),更何况在一出新剧目中要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表现一个全新的内容,怎么可以没有新的表演艺术创造?这里,就必然需要有大量并未写进剧本的、在搬演于舞台之前(不是之中)关于表演艺术的设计和锤炼,这正是成就一台优秀戏剧作品不可或缺的创作环节。因此,把表演艺术的创作,只看作是演员的登场献艺;或是根本不承认表演艺术家的创作,认为他们的表演只是对编、导、作曲创作的复述,这便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可以想一想,哪一位优秀戏剧演员在成就自己代表作品之时是只靠编剧、导演,而没有自己自觉的表演创造的?而且还要懂得自觉根据自己舞台表演的各种条件与优势,甚至对剧目创作从题材选择开始、直到剧本的完成、特别是如何呈现于舞台都积极参与、提出要求、贡献方案的?今年江苏又有两位演员荣获梅花奖,他们也许对此格外有体会。比如范乐新的《穆桂英大破洪州》,主要就是对恩师刘秀荣所传授的剧目在表演上突出加工提高。而董红则是今年梅花奖的榜首,作为县级表演团体的演出,真是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她对参演剧目《一盅缘》的加工提升,决不止是在剧本、导演、作曲方面的打磨和加强,尤其在表演上,特别邀请了省锡的倪同芳,省昆的胡锦芳、石小梅,上昆的刘异龙老师为唱念表演身段加工提升,事实证明,大有收获。所以,我们所有的戏剧


工作者都需要在戏剧创作问题上追求更多的自觉和共识,我这里也是从编导演综合角度来谈创作问题。

第二,也是出于演员在成就自己代表作时的特别需要——谋求生命气质与作品特质的契合。

正如罗怀臻所举的例子那样,沈铁梅和韩再芬都是非常棒的演员,她们所主演的《金子》和《徽州女人》也都是出色的剧目,但是如果让她们互换一下角色呢?可能就完全不合适了。这个例子正说明了每个人的艺术追求中都应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生命气场的施展平台与目标,而不可盲目、被动,随意地拿来一个看起来似乎说得过去的剧本便付排、上演,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选择和创造。这样的戏剧创作,是很难真正成就一个演员自己的代表作的。

当然,演员成就自己,是同成就自己的院团、成就自己的剧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开阔的视野、宏大的胸怀,只凭孤军奋斗,是成就不了自己的。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戏曲正遭遇着空前的挑战与危机。据权威部门统计,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剧种,2012已减至286个,少了近百,而且所剩的剧种中有74个仅有一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情况十分危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文化部最近已经出台地方戏曲保护扶持计划,但各地戏曲团体目前大多现实的状况,则是疲于养命而疏于养艺。然而,只养命而不养艺,终有一天命将不保。所以大家在保持坚守的同时,更要有着一份超越浅近功利的清醒、智慧、激情和胸怀,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研究一些艺术问题,特别要共同关心当前戏剧创作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凡事都有规律,文化建设、戏剧创作都一样。但是从历史上看,突出的问题往往就是文化的自主性和规律性常常不被重视、不被尊重,规律之外的东西干扰太多。比如政治的急功近利容易成为文化行为的动力;经济的数字、指标经常成为指挥和衡量文化发展的尺度,这样就很难形成和谐、自然的文化生态和健康发展。当然,规律需要不断触摸、认识,来不断贴近,谁也不能说自己就彻底掌握了规律。在此,我也谨就自己的实践与研究,谈谈戏剧创作规律的粗浅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198fda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