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及克服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家长逐渐意识到知识对于一 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 希望孩子快成材,早成材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望转嫁到小学教育 . 中 学教育. 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促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 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 . 技能为主的幼儿园。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 提前对 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如 4.5 岁教授幼儿算加减法, 5.6 岁写拼音 . 汉字,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 这样的幼儿园成为家长优先选择的对象。 他们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 只要得会, 何必去等待, 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 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 孩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 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 让我们觉得我们内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 提前开花,结果。真的令人担忧。 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 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 牲了个性多方面的发展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 21 个国家的调查,中 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但创造能力却是倒数第五, 这世界大意的代价是每 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 307 分钟对 217 分钟,而在家里是以 4 个多小时对不到 1 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 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取换的。 (二) 低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 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是再给予, 是轻而易举的事, 刻意加速得发展, 势必会 导致基础不稳固, 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 这种发 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了。 (三) 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 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结果 我们“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 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然而我曾经实习的几所幼儿园都普 遍出现了小学化倾向。 我曾经在湘潭市某幼儿园大班,班主任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上着数学课,“9 可以分成1和8, 9可以分成2和7……”幼儿们都在使劲的想着该如何去算, 有的幼儿还在拿手指在那里数着算,他们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有 30—40 分钟, 下课后老师还在准备收拾东西,很多小朋友就开始询问回家的作业是什么了”。 还有的幼儿园基本都以拼音 . 数学这样的课程为主导了,“记得有次我去的一所 长沙市幼儿园,也是分在大班,小 . 中班课程开展还不错,到了大班后,他们一 星期有三节数学, 三节拼音课, 剩下的就是阅读和主题两门课程, 根本就不存在 音乐. 美术. 舞蹈等等课程了, 孩子们基本一天都在教室里度过, 我带他们上拼音 课,课上孩子们都很认真也很努力的在学, 课后再去问他们以前的又仿佛都记不 清了,每天孩子们都在作业中度过, 我一堂课下来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孩 子们到了半个小时已经就都坐不住了, 同样的下课后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 “老师,今天的拼音作业是什么啊?”每次看着孩子们那天真的表情, 我心里挺 不是滋味的, 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数是园车接送的, 所以与家长面对面的机会并 不多,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发本(家园联系册) ,这就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之一了,我看见每个星期很多家长回馈的意见或者家长的要求 . 建议都离不开 “我家孩子这星期拼音不会读, 请老师留意下。 ”“我们家的孩子数学作业好象 不会做,请老师多知道下”还有的家长就是“我感觉孩子们每天都没什么作业, 没什么事做, 请老师尽量多布置些作业, 给他们施加些压力”……我不知道这意 味着什么,到底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小学的“学奴”呢?每天孩子们背的书 包重量都相当于一个小学生书包背的重量,打开书包里面放的全是书本之类的, 小孩子本来就该天天玩, 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成长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他们的童年 却和小学生一样让书本压得沉沉的。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现在听得最 多的话,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 . 会背多少诗 . 能做多少算术题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 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 往幼儿头上套。 比如对老 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 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 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 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 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我曾实习的那所幼儿园便如此,老师准备上课了,孩子们就马上拿出拼音 . 数学书来放在旁边的桌上, 小手全放到大腿上坐好, 课堂上孩子一定要专心听课, 不能玩小动作,不许交头接耳,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还 看谁有礼貌, 课后孩子们还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做, 先靠墙排队上厕所, 上厕所不 能说话,不能玩水, 上完厕所便要回到座位上安静的休息; 玩的时候不能追逐打 闹,不能跳跃奔跑,不能高声喊叫……这些行为都限制了孩子很多很多, 们童趣的心理所增加的重量并不是一点,而是沉重的了。 (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 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 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 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听课, 象小学生那样学知识, 象小学生那样 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 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 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 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 还有计算、英语、 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 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 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 则更是危害不浅。 一项调查显示: 当幼儿园和家长为幼儿认识了多少字, 会算多少算术题而沾 沾自喜的时候,在小学一年纪学生中已有 35%左右不喜欢语文, 40%左右不喜欢 算术。这种“掠夺式”超前教育过早抹杀了孩子天生的优良特质。 高质量幼儿教 育关注的应该是幼儿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其目的是要培养身心健康, 具有探 索精神、创造力、社会交际能力、艺术表现力的孩子,绝不仅仅是背几首诗、算 几道题那么简单。 许多孩子入学是学科知识“丰富”, 并非天生早慧, 而是在幼 儿园接受了机械记忆训练死记硬背的结果, 由于忽视孩子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些孩子往往短暂的领先后, 就“泯然众人”了, 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给 以后的人生留下阴影。 而正规幼儿园也教孩子一些基本知识, 但会让孩子在游戏 中进入,在无意识中学习。实践证明,在小学课堂上爱发言、爱参与、有后劲的 常常是没有盲目进行超前教育的孩子目前许多幼儿园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和技 能的所谓“人才”教育, 必然忽视幼儿成也许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4143c6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