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西游:四个徒弟的象征意义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游记》你这样读过吗?且看芦庄子管窥西游:唐僧四个徒弟的象征意义 最近看了一部2015年在豆瓣评分最高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电影将人类的基础情绪具象化为五个小人: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象征着人的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一些看过此片的观众纷纷在豆瓣上留言:惊叹创作者的创意,有的观众说看片看到不能自已,有的观众则留言:天哪,真是脑洞大开。人的大脑里竟然隐含着一个世界。 然而,如果我们静心读一读我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再也不会为诸如《头脑特工队》之类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惊呼”了。如果说《头脑特工队》让你觉得“脑洞大开”的话,那么《西游记》中的表现手法也只能用“叹为观止”这样的词语来赞赏它了。 现在我们就从四个徒弟(有说三个徒弟,龙马不算,这里姑且不去论它。)的象征意义说起。 我们看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无论老版、新版,大都不去大面积探讨“象征”这一话题。然而我们一旦从这样的视角去读《西游记》,则一部“全新”的、高山仰止的“西游”巨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在《管窥西游:唐僧取经为啥悟空成主角?》那篇文章中谈到,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象征着唐僧的心。我们用“心”这一象征意义去解读孙悟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所作所为也就更容易被解读了。《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有这样一首诗,明白地交待了孙悟空作为“心”的这一象征意义。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明确告诉读者:心就是猿(悟空),猿(悟空)就是“心”。其实,整部《西游记》,许多章回题目中谈悟空时则直接用心猿一词。所以才有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去修行。灵台,旧时指心。方寸指心神。斜月三星,一个弯勾(斜月)三个点(三星)恰又是一个心字。 孙悟空象征着“心”。那么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心”的成语正好能诠释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比如正因为 “心猿意马”,所以玉帝才恰如其分地封孙悟空当弼马温;正因为“心比天高”,孙悟空才要大闹天宫,想当齐天大圣,玉帝又让他到蟠桃园去看管蟠桃,猴子爱吃桃儿,而蟠桃又恰恰像心的形状;正因为只有从石头缝里蹦出的“心”才能“心如磐石”,所以带有这颗心的唐僧才能走到西天;正因为“心明眼亮”,所以只有孙悟空炼出了火眼金睛,一路上只有孙悟空才能认出妖魔的真面目。在这一点上,我们现代人恰恰因为经常不用心“看”,所以眼睛老是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总跟着群体意识走而不是跟着个体思维,跟着心走。 孙悟空既然象征着“心”。那么《西游记》中,斩妖除魔的时候大徒弟孙悟空最卖力气,而又经常吃力不讨好也就容易理解了。唐僧最主要修的就是那颗心嘛,对心的要求也自然是最严格的,甚至非要戴上紧箍咒不可,最终要悟到“空”的境界。 再看猪八戒,则象征着“情”。 医学上讲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猪八戒的性格正是有着这许多特点。像憨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贪吃贪睡、好进谗言等等。这其中有他可爱的一面,也有他不思进取、荒淫污浊的一面。而猪正好也有这样的特性,甚至被认为是不净之物。所以天蓬元帅调戏了嫦娥之后便投了猪胎,恰恰符合了人的“情”的特点。 《西游记》中,猪八戒一出场,从高老庄招亲便和女色扯上关系。乃至取经路上也是情丝难断。所以盘丝洞第一个被珠网(情丝)缠住的便是猪八戒。在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的时候,也只有八戒撞天昏,最后被珍珠篏锦汗衫儿吊了一夜。在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 时,又是八戒着了象征着色的蝎子(蝎子也是象征义,色如蛇蝎嘛)的道。 再看看被猪八戒打死的妖怪。小妖不论,主要有四个:一个是玉面狐狸、一个是白面狐狸,也都是和情色有关系。所谓“情丝难断”,也许对于一个修行的人――唐僧来说,“情”是最难放下的吧。所以唐僧这个“情”―― 猪八戒,到了最后也是“色情未泯”,只做了个净坛使者。另外打死的妖怪就是两个犀牛精,正好吻合了“情”(八戒)本事不大还牛气哄哄的特征。取经路上好进谗言,八戒这个“情”挤兑悟空这颗“心”的事也是屡见不鲜。而每每唐僧都是袒护八戒,也是因为碍于“情”面嘛。 在《西游记》中,角色最不鲜明的,沙僧算一个。因为沙僧象征着唐僧的肉身。影视作品中,沙僧的台词很少。有人甚至打趣地说,沙僧最常说的只有四句台词:1.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尽管其中不乏戏谑的成分,但也符合沙僧的特征。肉身怎么能随便说话呢? 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这一回中,沙僧在自我介绍时有这样两句话:“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恰说明了沙僧象征着人的肉身,(唐僧的)五脏六腑都在沙僧这个身体里嘛。在《西游记》“观音奉旨上长安”一回中,沙僧对菩萨说:“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从这里可以看到,敢情唐僧这个十世修行的好人,前九世往西去取经路过流沙河时,尽数被沙僧吃了。这其中便把沙僧象征的人身明确指向唐僧。 从沙僧的法名来看,修行人对肉身的要求则是要悟“净”,正所谓淘尽泥沙始到金。这里又引伸出一个题外话:肉身出自泥沙,流沙河嘛。那身体为何要和泥沙对应?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女娲造人的传说,说女娲用泥土造了人。而沙僧作为唐僧肉身的象征和女娲造人倒是殊途同归了。在修行者的眼睛里,一粒沙中便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又皆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那么女娲用泥土造人,便不像我们习惯意识里的和泥捏泥人这么简单了。此处放下不提。 所谓“心猿意马”,《西游记》中用白龙马来象征唐僧的“意”。而且是只要有心猿在,则“意马收缰”。所以象征着唐僧“意”的白龙马一路上大都是默默地驮着唐僧,也说明了取经没有坚强的意志支撑(驮着),根本也不可能成功。在波月洞奎木郎下界为妖时,白龙马作为师弟提醒八戒请大师兄前来除妖。这一回叫“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可见心和意的关系多么密切,成语“心意相通”可以算是最好的注解了。 总而言之,从象征意义的角度读《西游记》,你必能读出一个全新的感觉,绝对是酣畅淋漓、十足过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808c2e8bd63186bdebbc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