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⑴下面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书写的是丈夫远游不归,妻子在家守候的相思之情。以思妇的口吻在倾诉衷肠。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运用比兴,是妻子遥想丈夫在异地也应该有一份相思之 情。 C.“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己晚"突出了割舍不断的思念,焦急而又无奈的等待。 D.“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是劝丈夫不要在外漂泊了,快快回家,多多保重身体。 ⑵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 ) A.这首诗,虽是文人创作,却富有民间歌谣的风格。它吸收了古乐府的长处,具有和婉铺陈的特点。 B.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 C.诗的中间十三句,由路远会难的痛苦处境,叙写相思极深的离别情绪。 D.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愁苦地思念长期远行异乡而不能回家团聚的丈夫,曲折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⑶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行重行行 重:又 B.道路阻且长 阻:艰险 C.衣带日已缓 缓:宽松 D.游子不顾返 顾:回头 ⑷“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正确理解是 ( ) A.胡马仍依靠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筑巢于南方的树枝。 B.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 C.胡马南来后依靠北风,越鸟仍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D.胡马仍然依恋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然依恋南方的树枝。 ⑸诗中出现了两次“相去”,这两个“相去”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⑹分析“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艺术特点。 ⑺分析“浮云蔽白日”的喻义。 ⑻分析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17.⑴D(“弃捐”是抛开、丢掉的意思,“道”就是“说”。这句意思是:一切不幸抛开不说,保重身体最要紧,要多吃饭,活下去) ⑵(本诗不具备铺陈的特点) ⑶D(顾:顾恋、思念) ⑷B(这两句是当时常用的比喻,说鸟兽尚知眷恋故乡, 何况人呢?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用来泛指北方。依,依恋。越,指汉代的“百越”(包括今广东、广西、福建一带)之地,这里借指南方。巢南枝:在向南的树枝上筑巢而居) ⑸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己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⑹间接抒情,写事抒情,以身体消瘦写相思之苦. ⑺以白日喻游子,以浮云喻异乡女子(或所遭困厄),思妇猜疑丈夫是因另有所遇而不归. ⑻由离别之苦,转为离别之怨,再转而为愤,之后走向彻底的解脱.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19.(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c30e438e9951e79b8927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