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的启示

时间:2024-01-25 19:04: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因材施教的启示

作者:程碧静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上旬》2018年第06

要:文章试图从孔子关于”“”“的三个教育事例出发,阐明因材施教对于塑造学生的社会自我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孔子的教育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其留给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财富。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格教育;自我教育教育启示

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在孔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例子很多。文章列举最典型的三个事例,并从人格教育作为切入点进行简析。

案例1:《论语·先进》中,孔子答弟子问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一个问题,孔子回答子路说,应该与父兄商量;回答冉有说,立刻实行。要是笼统地回答,像词语解释一样给下定义,那就应该谁问都一样,否则,岂不是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对于人格与品质,孔子似乎从未下过什么定义,但是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不妨把人格视为人的本质的存在状态与生存方式。教育者如果能够洞悉受教育者的人格特征,就应该着眼于他们社会自我的生成与塑造,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自己的弟子,孔子的了解是深刻的、透彻的。子路性格粗野,果敢好勇,做事冒进。为了使子路能在行事方面收敛一些,孔子教子路,有父兄在,还是应该先找他们商量商量,不能一听说是正确的就做。对冉有却很坚定地回答说:闻斯行之。因为冉有性格懦弱,行事优柔寡断,所以要激励他,使他变得果断起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由于受教育者性格的差异,对于同样的问题,孔子做出了几乎相反的回答。 案例2:《论语·颜渊》中答弟子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同一个字,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回答不同的弟子,有很不相同的回答。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问,孔子回答: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儒家对最经典、也是最权威的解释。仲弓就是冉雍,孔子曾说他是一个可以当领袖的人物,因此孔子回答他的话就与回答颜回很不一样。回答颜回是从内心修养的角度来说,而回答冉雍则是从外用的角度来说的,孔子实际上是在教他如何行仁政。司马牛即司马耕,字子牛,他可能是位习惯于放言高论且有些浮躁的人。对于一个浮躁又爱乱说话的人,孔子教他多想想做事之难,然后明白应该保持理性,而不应处处口无遮拦,这是极有针对性的。

是孔门学说最核心的价值观,但是在践行这一思想时,器量不同,根源有别,抵达的境界的路径也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对此,孔子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一以贯之。克己复礼也好,敬恕无怨也好,都是为了实行为体,其余都是用。由于人内在人格的表征是形而下的,实行起形而上的的原则来,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路径。 案例3:《论语·为政》中答弟子问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懿子名何忌,是鲁三大夫之一,他的父亲僖子有遗命,令何忌学礼于孔子,因此他是孔子早期的学生。后来孔子为鲁司寇,主持废黜三大夫之都事,何忌首抗命,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弟子。僖子贤而好礼,孟懿子不能谨守父教,因此孔子教以无违。孔子之所以要向车夫樊迟解释,是因为樊迟的父亲不贤,父不贤而从之未必是真正的孝,所以对待这样的父亲,只须以礼事之,无违礼教。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这里的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做子女的应该常以谨慎持身,使父母唯以孩子的疾病为忧,别的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在这里,礼教父命,孔子都避而不提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子游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为人正直,不拘小节,对朋友、同门师长等都能以礼待之,但礼数不足,这样性格的人,对待父母一定会尽力赡养的,但是敬爱不足。因此,孔子教他有敬爱之心才能算是真正的孝。不然,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有何区别!

据说子夏为人非常谨慎,缺乏温润之色,所以孔子教他,孝子侍奉父母,以和颜悦色为难。人的面色,是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所谓色难,实际上是心难。

孔子回答四个人问孝,之所以给出了四个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处境、道德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在孔子的教育里,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可以落实到人的行为和生活细节中的,”“”“等也一样。

从上述三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因材施教与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此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区别,亦即学生的个性,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因材施教对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高的要求,因材施教在人生观教育和人格塑造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启发式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则是教育者之于受教育者的单向的教学手段,它更注重的是教育的技术性,彼此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文献:

[1]梁秋英,孙刚成.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 教育研究,2009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955a5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