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的出处

时间:2023-11-02 19:56: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三峡》的出处

作者:顾卫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06

苏教版初语七年级(上)选录的《三峡》堪称三峡山水美文之经典和千古绝唱。教材称其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但事实是课文的选段其实并不是出于郦道元之手,作者另有其——晋宋(南朝)时期的盛弘之。学术界对此多有考证,已几成定论,但是20096月版的苏教版初语教材却仍未加修正,实乃憾事。

关于《三峡》的出处,《中国文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版)、《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1962年版)、《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1962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1962年版)中均认为是郦道元。在朱东润的《中国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中也将此文归于郦道元名下,只是在前面的简介中简单地提及到一点:《水经注》引书达400多种。语焉不详的解释包含了一种怀疑,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种进步。

但在蒋松源主编的《历代山水小品》(湖北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中则明确地将《三峡》归之于南朝盛弘之名下。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的《古文鉴赏辞典》(1997年版),将这155字的美文题作三峡推荐给读者鉴赏。作者署名为郦道元,但却在注中说明:据今人考证,郦道元足迹未至南方,其文实出自南朝末盛弘之的《荆州记》。袁行霈主编的《中文学史》中也认为作者是盛弘之,选文出自于《荆州记》(《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2年重印)。

此外,地理学者的考证也指出《三峡》一文不可能出自郦道元之手。葛剑雄在《中华读书报》(20021010日)上指出,《三峡》一文引自于盛弘之的《荆州记》。葛剑雄指出:由于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作为北魏一名耿直而尽职的中高级官员,多数时间忙于公务,能够亲身经历和考察的地方是有限的,对无法到达的地方都是依靠他能够收集到的文献资料。2003年的《文史知识》(第11期)中复旦大学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张伟然则明确提出:过去不少人认为,《水经注》是郦道元进行实地调查、亲自寻访探求的结果,这一看法与事实不符。《水经注》中标明引用的书籍达400多种,而没有说明出处的地方,实际上也往往是引用前人著作。如脍炙人口的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便出自盛弘之《荆州记》。郦道元并不是一个旅行家,他足迹所及的范围有限,南朝境内根本就没有到过。该书主要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编成的。后两者认为一个没有到过三峡的人是写不出《三峡》这样的写景美文的。 《三峡》的作者到底是谁,前人也作过许多考证。边家珍在《光明日报》(200817日)上的《杨守敬与〈水经注疏〉》一文指出:在杨守敬的《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典。’”(《水经注疏要删·自序》)边家珍指出,根据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证,自三峡七百里句至泪沾裳句共180多字,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引文见《太平御览》卷五十三。清代陈运溶《荆州记》辑本专门作过考证: 案:此条虽未著姓氏,而核其语句如一,知为盛作也。

王立群在其《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也将《三峡》明确归于盛弘之。在其博客中,王立群说《三峡》出自南朝刘宋作家盛弘之之手。王立群通过引《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和《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总载山》中的文字于《三峡》原文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文字表述根本就不存在大的差异。王立群还引了刘孝标《世说新·黜免篇注》中的文字,《荆州记》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指出《三峡》篇的作者应该是盛弘之,而不是郦道元。

其实还有一点可以作为重要佐证。尽管盛弘之具体生卒年不详,但他是南朝宋(420年~479年)人是无疑的,而郦道元的生卒年是约470~527,两者相较可以发现,郦道元晚于盛弘之。因此《水经注》中的文字来源于《荆州记》应该是有可能的,也是有一定信度的。 综上所述,《三峡》篇的作者应该改为南朝盛弘之,选文出自于《荆州记》。或者说叫做转引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篇,这或许更为恰当。 (作者单位:南通市新桥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c5d1d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