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 峡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2013] .(2)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4)沿溯阻绝 .(5)虽乘奔御风 .(6)则素湍绿潭 ..(7)回清倒影 ..溯: 逆流而上 [2013]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8)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9)良多趣味 良: 甚,很 .(10)属引凄异 属: 连接 ..[2013] 引: 延长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2)哀转久绝 绝: 消失 .(3)故渔者歌曰 .故: 所以 [2013] 3.句子翻译。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22海南]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13安徽]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天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的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材·思考探究变式] 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2.文中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前句概述了夏季江水的凶险,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水流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会“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情况的对比,表现了夏季江水水势大、流速快的特点。 1 / 3 3.本文在写作时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示例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示例三】“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三峡》第4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①②③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链接材料表现了瞿塘峡的凶险;《三峡》第4段表现了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202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③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2)不以疾也 疾: 迅速,快 .(3)发大溪口 发: 出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 .. 如……然:好像……的样子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3分)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3分)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 ;等到夏秋水涨时, 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 。(2分)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波浪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甲】文画波浪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2分) 【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2分) ①②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e50f04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