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底蕴专家讲座观后感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习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加强实习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习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习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习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习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习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习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习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习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习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48d5ca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