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三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教学录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其中两项已结题)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2009年10月在高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发表论文《以大学语文为媒介推动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2010年9月在科技信息杂志发表论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 2011年4月在大众文艺杂志上发表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二、取得的成绩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大学语文开设学时少,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并且大学语文肩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从学院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用书一个循环后,各方反应较好。(关于教材编写的原则、编写特色已在阶段总结里,此处不再赘述) (二)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好的效果 通过三年的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建构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完成了大学语文的 1 四大使命:梳理功能、传布传统人文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和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改革内容及效果见阶段总结) (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具体措施、经典案例见阶段总结) (四)网站建设初见成效 网站由四大部分组成:课程概述、教学资源、师生天地、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包括大学语文课程介绍(细致介绍了大学语文建设的目的,精讲篇目、导学篇目、自学篇目)、建站构想、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建设任务书、负责人简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第二部分: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包括题解、原文、注释、简析、延伸链接)、电子教案、思考练习及参考答案、教学课件、朗诵欣赏、教学录像。 第三部分:师生天地包括活动策划书(“青春如诗” 诗歌、散文朗诵活动策划书、演讲比赛活动策划)、教师作品欣赏、学生习作欣赏。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包括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名家名篇欣赏、作文题库、学习参考资料和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常识。 每一篇课文、课件插图均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内容丰富。 (五)以第二课堂活动促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存在问题 《大学语文》是各高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与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也折射出提高大学生汉语文能力的紧迫性。 2 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导致以文学艺术审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大语”教学面临严重困境;《大学语文》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尴尬,教学时数的大幅度缩水同样造成“大语”教学面临严重困境。泰山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定位给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及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语文课程还没有完全担负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不够丰富。 2、网站建设没有师生互动。 四、下一步建设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整改思路是:肩负起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肩负起育人为本建设的重任;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肩负起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责任。具体方案: (一)适应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多层次,使“大学语文”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通过调研,进一步研究适合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要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三)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运用网络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努力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四)加强教风建设的力度,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师队伍”,使其能够有效发挥主导作用。 (五)加强网站建设,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申报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81c5ac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