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的分享与交流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方式为主,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分享交流则是帮助幼儿汇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分享各自活动中的快乐、解决过程中共同碰到的一些问题。 我们认识到交流讲评环节是幼儿个体建构与共同建构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环节。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教师在哪些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 1、当新材料投放后只有部分幼儿尝试——分享基于引发兴趣 教师投放新材料后,无法做到每样材料都受幼儿欢迎,当遇到某些材料“门庭冷落”的情况,无需着急换样。这一往往是由于幼儿对新材料的玩法不熟悉所致,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分享交流的机会,对新材料进行介绍,如“谁来猜猜这份材料怎么玩?”利用提问等方式,让幼儿对玩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2、当材料准备撤走前——分享立足于对经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 在主题过渡时期,前一主题的材料准备退出“舞台”之际,教师可以根据记录 表掌握幼儿参与的比例,当全体、大多数幼儿已经玩过了,这时教师可以在收尾 时与幼儿一起对经验方法进行总复习,梳理相关主题经验。 3、当幼儿操作材料时出现新方法、新结果——分享仅限于幼儿发现过的新玩法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在操作材料时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结果时,就可以让其成为接下来集中交流的一个分享点,当然只限于当前幼儿同伴间发现过的新玩法,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下次你们再去试一试”,鼓励他们再次尝试与发现。 4、当幼儿合作活动有了一定的结果——分享成功的体验与收获 当前,个别化学习材料开始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例如《动物大世界》 主题中,教师创设了“牙膏盒造恐龙”的游戏,当多名幼儿利用牙膏盒合作拼搭出 了一个霸王龙后,教师就需要在分享活动中,通过让他们展示自己合作的成果, 分享合作的过程,引导幼儿体会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5、当幼儿合作时发生了纠纷——分享促进经验的介绍与交流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小摩擦、小纠纷,每当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干预,可耐心等待并适时观察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如果纠 纷尚未解决,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商议问题处理的方法;如果纠纷已 解决,就可以在交流中让当事人来介绍经验,还可以提出诸如“谁也遇到过这样 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来引导幼儿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帮助集体积累更 多解决纠纷的办法。 6、活动中出现问题和解决不了的困难——分享有利于问题解决方式多样性的积累 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例如《动物大世界》中有个别幼儿在用雪花片接插恐龙时,发现辛苦拼搭的恐龙总是站不起来,为此他尝试了多次, 教师在旁可以耐心地观察他遇到问题后的解决办法。然后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中就可以抛出“恐龙怎么站不起来”这个具有共性的问题,让幼儿出谋划策,共同讨论,有助于积累问题解决的多种方式。 7、个别幼儿反复失败,但依然耐心坚持——分享有助于鼓励和培养不怕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例如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某个幼儿喜爱玩“纸桥力量大”的游戏,当用心制作的纸桥连一枚硬币都承受不起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不断地耐心改进桥梁的结构,尝试不同的折纸方式,每当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会为他的探索 精神和坚持不懈而感到高兴,并在分享交流中进行表扬,鼓励更多的幼儿向他学 习,培养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勇于尝试的精神。 8、活动的规则与幼儿实际操作发生矛盾时——分享有助于优化游戏规则 、 大多数材料的玩法、规则都是经教师事先预设,但是操作的主体是幼儿,当 他们的实际操作与规则发生矛盾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享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如:“是否要修改规则?”、“规则怎么改可以变得更好玩?”经过大家的商讨,既优化了游戏的规则,让规则变得更合理、更好玩,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9、较长时间没有出现在交流中的材料——分享掀起新一轮的尝试 你是否发现过有些材料在最近都没有被提起过,自从上次分享交流已有一段 时间,这时就需要通过再次对其进行分享提升,也就是“循环讲评”,从而拓展游 戏材料的新玩法,激发幼儿再次操作的热情与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904888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