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学 科 课 型 学习 要点 语文 学时课 单 元 课 题 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精彩语段。背诵《古诗三首 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任务情人物情怀。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目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 问题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同步练习册 文化 同步拓展阅读 阅读 同步进阶阅读 学习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 重难点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单元导读 1. 认识诗体。 多种方式读诗。 2. 整体认识。 (1) 思考:两首古诗都写了什么? (2) 简单整理。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 1. 认识诗体 (1)自由读。自由读《出塞》、《凉州词》两手古诗。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醒都准确。 (3)检查读。 反馈指导: 指名学生读,及时正音。 解题。”塞”指的是唐朝的边关,一般指长城以外;“凉州词”是唐朝盛行的一种曲调名。 2. 整体认识。 二次备课 二、读诗初解 1. 认识作者。 2.说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3.朗读诗文。 三、入境悟情 1. 结合文本插图,发挥想象,感受将士们的生活场景。 2. 抓住“未”,感受将士们战争生活的艰辛。 3.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4. 了解将军李广事迹。 5. 读诗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读古诗题目,了解题目。 二、解诗悟情 (1)初解诗歌。思考:这两首古诗都写了什么? (2)学习整理。这两首都是七言绝句,写的都是关语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生活,也称边塞诗。 一、读诗文初解 1. 走进作者 (1) 了解作者 王昌龄:唐代诗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王翰:唐代诗人,性格豪放,喜欢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能自歌自舞。 (2)拓展读诗。你还读过他们写的其他诗吗? 2. 初解诗意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读一读,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边关将士的? (1)从地点着眼。“关”指边关。 “沙场”指战场。 (2)从事情着眼。“人未还”指的是将士们还没有归来,“征战”指的是打仗。 教师小结:这两首诗,或描写了奇异的塞外风光,或描写了古战场的艰辛生活,都流露出戍边将土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这是边塞诗的特点。 3. 朗读诗文。 (1) 正确朗读。 (2) 注意节奏。 (3) 发现押韵。 4. 诵读古诗。 二、入境悟情 1. 想象画面。师:戍边将士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画一画,圈一圈。 品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出示画面。师:这来说一说这画面描绘了什么? (2)诵读诗句。师:一个“未”字包含着多少心酸与失望啊!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更加悲凉。 2. 融情诵读。 3. 聆听心声. 品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加胡马度阴山。” (1)文本拓展。简要介绍李广事迹。(汉代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一生时间都在抗击匈奴。) (2)情感烘托。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什么心声? (3)齐读诗句。 (4)学习整理。师:然而,战争停止了么?你认为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5、诵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题 1. 读题引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了解了边塞诗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03b5ee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