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顾茅庐(3课时)

时间:2022-07-30 22:44:4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8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的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一、导入:

1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吗?相机简介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喜欢谁?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诸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板书时学写“茅” 3、理解课题“顾”:①看、②照顾、③拜访。选择

(设计意图:从学习和理解“诸葛”、“三顾茅庐”等词语中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为下文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铺垫,另一方面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打下基础。) 二、初读:

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读准:

半晌 讨论 草堂 没有见着 茅塞顿开 读好:

蜿蜒起伏的山冈 疏疏朗朗的松林 清澈见底的溪流 青翠欲滴的竹林 秀丽宜人的景色

诚心诚意地邀请 恭恭敬敬地等候

2)组织分节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如何?) 4)感知课文结构:略写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读准和读好中又深化字词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作业布置:

1、写一写本课生字新词。

2、你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刘备,请你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课文内容后,能及时地加以巩固,这对本课的教学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品读第三次拜访,通过一“说”、一“行”、一“敲”、一“站”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2、在读、说、写等拓展性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课文,引出“诚”

1、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

2、学生交流回答 3、板书:诚

4、小结:刘备诚心相请,一顾茅庐失望而归,二顾茅庐快快而回,直到第三次才请得诸葛亮出山,相信他的诚心诚意是的确感动了诸葛亮。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研究刘备的第三次拜访,感受刘备的至真至诚。

(从整体上回顾课文,以“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一问水到渠成引出一个“诚”字,突出了中心,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为下文品读课文作下了铺垫。) 二、读文品句,感受“诚”


1、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轻读课文中刘备的第三次拜访,用直线画出表现刘备诚心相请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品句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句子)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读句子

B、找出句中“诚”的体现

C、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结合介绍“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D是呀,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结拜兄弟,这一“说”可见他的“诚” E、联系课文,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刘备和张飞的对话。 2)离诸葛亮的住地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读句子

B、找出句中“诚”的体现:“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C、找联系体会“诚”:在电视电影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 D、小结:一“行”见诚心! E、引导感情朗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A、读句子

B、“轻轻”一词体现了什么?

C、这一“敲”也见其“诚”,让我们再来轻轻敲一敲,引导感情朗读。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A、读句子 B、找“诚”的体现

C、品“轻轻”:为什么要轻轻走?

D、品“恭恭敬敬地站”:①刘备可以怎样站着等候?②他又是怎样站的?(请一学生试着站一站)③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刘备为什么要这样站?④全体学生一起试着恭恭敬敬地站一站。⑤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呢?⑥这一站,就站了多久?(引导找到文中两个表示时间的词)

E、引导感情朗读

F、小结: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一直到诸葛亮醒来。这一“站”让刘备的诚心更加表露无遗。

(此环节的教学,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词句的品析,抓住刘备的一“说”“行”“敲”“站”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刘备,直至被刘备感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总结升华,赞美“诚”

1、刘备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如果你就是诸葛亮,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请你代诸葛亮写几句赞美刘备的话。

2、学生动笔,师巡视辅导 3、口头交流

(情境创设,引导写话,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造语言,使四、课外延伸,深化“诚”

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力争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22a723be23482fb5da4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