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留学生丁瑞—— 留学生应发出自己的声音 黄文炜 人物简介:丁瑞,江苏扬州人,2008年12月来日本留学,2010年4月入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名校志向塾文科综合科目讲师。 一个人跑步与大家一起跑步 丁瑞说起话来十分精炼到位、形象生动。他现在是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经济学科三年级学生,他说打算大学毕业后上大学院,边研究边找自己以后的方向。 两年前,丁瑞来到名校志向塾担任文科综合科目的讲师。两年来,他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塾里的学生说丁老师曾经猜到留考题目。丁瑞笑称:“留考题目很难猜到的,偶尔有碰上的。这些年在留考题目中摸爬滚打,对题目敏感的能力是必要的。” 丁瑞认为,比起在中国的中学里学到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在日本学习的综合科目更有国际化的感觉。说到留考的文科,很多学生有一种定向思维,认为文科是靠记忆的一门学科。丁瑞的看法是,其实在日本所学的文科,不是靠记忆所能学好的,靠的是思考能力。留考文科没有一道题是考默写,考试方式都是从你学到的知识点去推出你没有学到的知识点,学到知识能够正确活用,才能解开题目。所以说,怎么理解文科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学生在课堂上听过老师的课之后,回去自己要学会消化,把知识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经济原则在生活中体现为怎样的方式,法律又是怎样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 谈到塾给学生的帮助,丁瑞如此总结:“第一,塾为学生提供知识点,而且提供的是活的知识,把书本内容更简洁明了地传递给学生,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和例子通俗易懂地为学生讲解。第二,塾给学生提供很多考学资源,如,该怎么报大学,什么样的分数能报什么样的大学,怎样接受面试,等等。第三,塾给学生很合适的环境,站在学生的角度有一种回归大集体的感觉,学生看到别人在努力,自己更有了动力,一个人跑步与大家一起跑步效果是不一样的。” 让丁瑞十分感慨的是,两年来,塾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快速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教学上的变化体现在教育资源在不断更新、改进,两年前丁瑞刚进塾时,文综只有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现在教材五花八门,有主要教材,还有参考教材,习题的量也在不断增加,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以前一个班学生20人,现在出现一个班四十多人的情况,也就是大班化,我觉得这是一种正规化,老师有压力是正常的,大班化是趋势所在,不可能永远都是小班的,学生多了更加考验老师知识的水平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丁瑞如是说,虽然当塾的老师已经得心应手了,但是他说,上一次课要备课三个小时以上。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丁瑞认为最突出的是,学生为学习所花的时间不够,有的同学以为听了老师的课就能学好,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回去后应该多练习。上课就像一个教练做了多遍标准动作,学生在下面看着以为自己领会了,但是不亲身去练习,就永远做不出同样的动作。 丁瑞建议学生在考大学的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报几所大学,报的大学越多考上理想大学的可能性越高。对每位学生而言大学都分三档,其一是你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其二是与你目前能力相符的大学,其三是保底的大学。保底的大学可以报一到两个,与自己学力相符的报两三个,第一类是经过努力能够够得着的,多报几个,考上了其中任意一个,也许对你的人生就产生深远影响。 很多学生起初缺乏自信,跟老师说“我不行”,遇上这样的情况,丁瑞总是鼓励学生要树立自信,大胆地去尝试,要有理想,尽可能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学生来到塾之后,塾帮助学生提高目标,也会教给学生到达这个目标的途径。 中日双方都要看到对方优点 丁瑞眼下在早大学习经济专业,他说今后倾向于从事经济理论和数理经济学的研究。丁瑞毫不掩饰对早大的喜爱,早大校风自由,学术自由,而且对留学生十分友好。早大有各种社团,可谓百花齐放,每个人都可以在早大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早大的留学生比重比较大,很多日本人学生都愿意跟留学生交流,大家在一起进行意见交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比如谈中国人怎样看待日本、日本人怎样看待中国。 丁瑞对日本文化有自身的感悟,他认为,日本传统的茶道、武道等,这些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就是礼仪非常到位。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比中国做得好很多,如歌舞伎等传统文化项目保护得很好,艺术项目不仅保存完美,而且在社会中广受欢迎。夏天总会看到穿浴衣的女孩子走在街上,春天毕业典礼的季节,在校园里能够看到很多穿和服的女孩,构成一幅人间美景。日本人对民族有一种很崇高的自豪感,中国人也有民族自豪感,但是缺乏表达民族自豪感的方式,文化需要表达出来。 眼下中日关系出现了种种风波,丁瑞说,自己和许许多多在日留学生一样,希望两国共同协商,用外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希望钓鱼岛问题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风波很快就过去。 丁瑞认为,中国学生留学日本有优势,其一,日本的就职环境比较好,就业方向是留学日本的优势之一。到欧美留学的比较难留下,除非是顶尖大学的学生。其二是留学价格方面,日本留学的费用比较低,而且有丰厚的奖学金。其三是日本的科学研究水平高,不亚于欧美。 留学,给自己带来什么呢?丁瑞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感受到责任感,在国内跟父母在一起,自己不去思考问题,把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来了这里之后发现什么都要自己承担,学到了自立、独立、要强的精神。此外,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了,不在父母的管理之下,你本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需要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有与人相处的方式,与中国人相处,比较简单,不大考虑他人的想法,到了日本之后,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态度,日本人善于与他人合作。 丁瑞毫不讳言,自己喜欢日本,在这里生活安定,周围的日本人与人为善。但是眼下中日之间互相不理解,存在一些误解。比如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二战时日本侵略中国的记忆中,大部分人对今天的日本不了解,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多偏向日本的负面报道,如地震的损失情况等。日本对中国也有偏见,日本媒体对中国有歪曲化的报道。两国媒体都有偏向性,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对方。双方这方面的心态改变了,可能中日之间就容易相处了。日方可能以为,中日关系搞好了,对本国没有帮助,其实中国和日本是在同一条船上的,日本人对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不认为中国强大了,日本也会强大,反而觉得中国强大了可能会抑制日本。所以中日双方都要往好的方面看问题,不能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缩小镜看别人的优点。 面对正在奋力考大学的留学生,丁瑞道出肺腑之言:“首先,要有崇高的目标,不是随随便便上个二三流大学就可以了,留学生只要努力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眼光要高,脚和手要低,脚踏实地地走,如果只有理想而没有行动的话,那还是行不通的。同时希望留学生来到日本不光要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学到日本的文化。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有一些误区,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偏见,这就需要我们已经在日本留学的学生,面对国内还没有来到过日本以及对日本认识不深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他们,我们身在日本,感受到日本是怎样一个科技发达、和谐的社会,把真实的日本传达给国人,这也是我们来日本留学的目标之一。留学生作为连接中日的桥梁,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名校志向塾供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38b87cf242336c1eb95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