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候变化对延安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时间:2023-05-12 11:0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气候变化对延安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作者:王宁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5

要:陕北窑洞陕北窑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类型,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主要民居形式。本文介绍了陕北延安地区气候的变化对传统窑居建筑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窑洞;影响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 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在黄土高原,窑洞相对于其他居住建筑有诸多优势,比如对当地地形地貌的适应性,建筑材料的简单易得性以及冬暖夏凉的居住舒适性等优势,至今仍是陕北广大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的第一选择。但近年来,陕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降雨量明显增多,窑居建筑形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人们必须对传统窑居建筑是否经得起气候变化的考验进行更多的思考。 一、延安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窑洞

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古鄂尔多斯盆地地形的基础上,历经几百万年,将西部运移过来的黄土逐渐堆积覆盖成为很厚的黄土层,再由流水冲刷切割为千沟万壑的自然形态。而陕北民居窑洞正是为适应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气侯等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特色建筑。陕北黄土高原自古以来降水量较少,厚度达50100米的黄土层经压实作用后可板结为较为坚固的大块状土层,因此黄土坡不易滑坡塌方,为窑洞建筑形式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基础环境。如星辰般点缀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之间的窑洞,是陕北人民祖祖辈辈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人,人又选择了窑洞,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辩证法则,似乎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 二、近年来延安地区气候的变化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一直在500毫米左右。并且降水量也仅仅集中在夏季,年降水蒸发量是降水量额的2.5倍左右。但是,在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治理措施后,延安地区掀起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的高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99年到2014年底,延安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1.59万亩,其中国家计划内947.26万亩,包括退耕地还林532.38万亩,荒山造林390.28万亩,封山育林24.6万亩。 退耕还林使延安地区的林草植被明显恢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气象资料显示,退耕还林后,延安地区的连阴雨天数明显增多,降雨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13年的年降雨量更是超过了1000mm,大大的超过了延安地区一直以来的年均降雨量。 三、气候变化对窑居建筑的影响

随着降雨量的持续增长,延安地区的黄土层开始变得松软,极易滑坡塌方,依山而建的窑洞逐渐变得不再安全。其次,降雨量的增加,雨水渗透到土层下的深度越来越深,可穿透屋顶的夯土层,到达窑洞内表面,使得窑洞内部的水泥白灰涂层不断地脱落,无法居住。 例如20137月份,延安遭受百年不遇持续多轮强降雨袭击,三天不歇,十天还不住,终至是百年不遇的暴雨,总降水量为往年同期降水量的5倍,其中延川县7月累计降水613.4mm,超过正常年份全年的降水量。此次强降雨给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许多依山而建的窑洞就在连绵的雨水中坍塌了,没塌陷的,也已经被雨水泡松软,居者只好于绵绵雨线中匆匆逃离。

四、新气候下的居住建筑

自从2003年强降雨以来,到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经济扶持下,对居住建筑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改造

1)以前的窑洞屋顶为厚实的夯土,大约有7080公分厚,只有夯土,没有其他的防水材料,现在在加重夯土的同时,在屋顶表面覆盖琉璃瓦、彩钢板或者大部分用石棉瓦用来防水,同时略带坡度,做到自然排水,防止雨水再次渗透。

2)在已有窑洞的基础上加盖平房,即下面为窑洞,上面为平房,这种方法是在保护传统窑居建筑形式的前提演变出的新型民居形式。平房屋顶为坡屋顶,自然排水,在保护传统窑居形式的同时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 (二)新建

对于已经列入危房不允许再居住的窑洞,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新建民居,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新盖彩钢房;2)自建砖混平房。两种形式屋顶均有一定的坡度,自然排水,防止雨水渗透。 五、总结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总结

窑洞是陕北黄土丘陵区民居的一 种主要形式。虽然近年来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出现了滑坡、崩塌、塌窑、窑洞透水等主要窑洞民居地质灾害。但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从窑洞的选址、屋顶防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灾害的防治措施。 (二)建议

传统的民居建筑——窑洞是陕北地区适应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民居形式,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居民,人们对窑洞有着深厚的感情。

随着气候的变化,传统的民居形式不能被消失,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所有的改造设计均可在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前提下进行,是建筑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利顶,傅伯杰.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地理科学2001.

[2] 王林林,路春燕.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

[3] 祝俊华,张文栋,张乘千.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与地质灾害关系浅析——以延安市为.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

[4] 傅伯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类型研究——以延安市附近为例.地理科学1985. [5] 赵东波,梁伟,杨勤科等.陕北黄土丘陵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8.

[6] 张茂省,校培喜,魏兴丽.延安市宝塔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初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

[7] 张茂省,孙传尧,校培喜等.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西北地质,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7553a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