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4—5岁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他们能够自己开展游戏,选择主题,扮演角色等,但此时的幼儿是非观念模糊,在角色游戏中加强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规则,能增强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新《纲要》理念下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有必要的,更应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暗示性的环境,营造有序和谐的游戏氛围 1、合理的游戏空间布局 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环境暗示是指创设宽松、友善、愉悦的游戏氛围,引导幼儿开心、自由的进行游戏。良好的环境的暗示,可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幼儿在游戏中四处游荡,无所事事,继而影响他人游戏。还可以提醒、指引幼儿进行合适的行为。 2、适宜的游戏材料投放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什么游戏材料总是要看一看、摸一摸、摆弄摆弄,对于同伴扮演角色的操作材料也想要玩一玩,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争抢同伴的角色的游戏材料的情况。如,在“香喷喷餐厅”里,负责烧烤的厨师会忍不住去使用面点师制作面点的面团,导致自己负责烧烤的菜品不能及时供应给客人,也扰乱了面点师制作面点。那么在游戏场地的布局上将该角色区里的功能厨房先对分开,而属于该功能厨房的材料也分功能摆放,使得游戏材料专区、专人、专用。那么在“香喷喷餐厅”的总厨房里相对划分开烧烤制作厨房和面点厨房,烧烤厨房和面点厨房的专用材料也分开摆放在不同的桌子,那么烧烤师就不会干扰面点师的操作。在游戏中教师也及时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多元化的、操作性强的半成品材料,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需要及操作需要,使游戏得以有序、正常的进行。 3、简易明了的墙面、地面及桌面的图标暗示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必须要遵守的常规性规则往往因为受游戏中的兴奋情绪的影响,常常“忘记”遵守,这时教师的语言提示在幼儿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效果往往不佳。于是,把一些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以图标和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幼儿能直观的看见规则,促使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在不同的角色区域图示、图标的张贴位置及出现的方式也有不同,如,将游戏材料分类、成套、整齐摆放的样子用相机拍下来,并将拍下来的图片贴在玩具架相应的位置上,在幼儿收放游戏材料时,能看到图标有序摆放,解决了玩具丢失、杂乱的问题,同时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如在小银行的ATM取款机前的地面上,贴上取款区域和排队等候的指示线,既能提示幼儿排队取钱,又能保证排队等候取钱的队伍不妨碍旁边的游戏区游戏或阻拦过道等。又如,理发店内将基本理发的流程图配以数字序号张贴在墙上或隔断上,能帮助“顾客”清楚游戏内容,不在该区域内乱走乱窜。但研究也发现,图示图标的方法有一定的时效性,幼儿刚开始对新张贴的图示图标很感兴趣,愿意遵守上面的游戏规则,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根据时机更换新的图示图标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根据不同情况实施适宜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语言提示 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当幼儿不自觉或故意违反规则时,以语言提醒或阻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直接的干预,或在游戏进行中及时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向亮点幼儿学习。 2、角色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利用教师的语言、行为作为暗示和示范,带动幼儿一起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良好的塑造。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适宜使用“代币法” 代币法,就是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对于愿意、主动、积极遵守的规则的幼儿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不遵守规则、甚至故意破坏秩序的幼儿给以一定的“惩罚”。如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前与幼儿商定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今日“文明小顾客”“最佳礼貌店员”等称号,并授予相应的奖状或小标牌;还可以与班级的评比栏结合起来,给予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奖励奖励小红花、五星或积分,奖励能遵守游戏的幼儿坚持遵守、鼓励更多的幼儿都来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争一朝一夕,旨在循序渐进、逐渐渗透内化。除了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外,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也要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须的规则,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0db1ad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