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时间:2023-04-26 09:21: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上是师生 课下是朋友 初中语文教师师德修养摭谈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即走上初中语文教学岗位的我,如今已在平凡而有神圣的 语文教学工作中完成了十二年的教学授课任务,在这十二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做 了许多教学实践与教法的尝试,获得了许多的收获与体会。在授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与学生交流应该是“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记得我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作为教师 的父亲告诉我“要善待学生”,我遵照父亲送我走上讲台时说的的话“ 课上是师生,课下是 友”做了,并将其作为我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时至今日,可以说我已经胜 了教师这一岗位,虽然我做的还很不够,但我想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今将我在初中 语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请师长前辈们批评指正,并与同龄人及后来者共勉。

课上是师生”要求我们:不能只传道、授业,更应是解惑

在十二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最深: 一)深入理解语文教学理论和寻找适宜的语文教学方式并行

我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深深得体会到 ,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于现代语文教学 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同时时代感强等特性,我们正在传授知识的中学生是一批头脑相 灵活、才思异常敏捷、同时时代意识极强的新世纪的少年,因此作为中学教师必须根 据这一适变化,多用互动启发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去引导他(她)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 和学习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一般每周都安排 23 节的语文品评讨论课,要求同 学课前准备几个课上教过的问题和优秀的范文进行重点的分析、讨论和思考研究,然后 要求每次 5-6 名同学在课堂上做主题发言。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不同的意见, 我课上的同学在听课时可以自由发问,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效果不错。

二)对所授语文教学知识突出重点且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

例如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喜欢请同学课下做好准备和预习,语文课上模拟类似“ 东方时 空”中“面对面”的深度访问和角色互换是经常要做的事,我教过的同学比较很乐于参与这 样的环节,鼓噪的课堂不再沉闷,课堂氛围变得自然灵活,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有张有


弛,在潜移默化中使同学们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下是朋友”要求我们:在知识经济盛行的年代,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 关系——良师益友型关系

俗语说的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教师的 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这深刻地指出 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 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格上的要求和期望。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中显示:师生关系中起主 导作用的是教师。调查显示, 5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和任课教师的关系还说得过去, 21% 的中学生认为和教师的相处比较融洽,他(她)们说喜欢和蔼可亲的教师。只有不到 3% 的中学生认为和任课教师关系不太好,在让他(她)们列举原因时,他(她)们说教师 喜欢他(她)们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或上课时不遵守纪律,而实践中 这一部分中学生往往有厌学的倾向。传统中人们过去认为的那种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 的传统认知正在受到极大挑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 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年级低、学历较低的学生通常与教师的关系越好,而 年级高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更强,自主意识也比较强,他(她)们 在谈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时, 60%以上的受访中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好坏的主导因素在于

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教师的行为和教学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好坏的决定性影 因素。

而我所教的正是这一群体学生,在教与学关系的深入认识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者 负着收集整理知识体系,重新编辑录入知识框架,再输出传递知识信息,并同时接受 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多重社会角色。教方的每一环节的败笔,都会影响到学方的信息 接受。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适应于教学多重社会角色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既 然我们握有主导权,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为人师表,更应该关心他(她)们,把他(她) 们当作朋友。由于我与我的学生们相差年龄不大,因此共同的语言会更多(尽管社会学 家认为,“代差”在相差三岁以上就有,但通过实践检验,我发现这有些“ 危言耸听”!)同 样来源于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热爱学生的教师最受欢迎。一般来说,中学生不 仅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新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得到教师的关爱。喜欢 知识渊博的教师的学生占受访中学生 41%;而喜欢具有友爱亲和力教师的中学生达到 65% 学生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善解人意同时应该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对于一个 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年轻有活力老师要远远胜过于严肃的、高高在上的不易于被接近 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艺术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文化,而应该是 对于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实现他说的这一理念必须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发挥。

让我们的人民教师要从神坛走下来,转变思想,从学生事事都要听老师,转变成老师要 听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为他好,要学生认识到 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f2fdb6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