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2339aa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