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策略和有效方法分析 1、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情趣,引导学生实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相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水准地带动了相对应书籍的流行。所以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全年级学生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上学期我还将风靡全国的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心得》也请进教室,让学生通过直接聆听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观看第一讲之后,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对于论语,我一直认为它是高不可及的,必须得仰望它。而经过于丹教授的解读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起《论语》,顿时感受到它是这样的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今天即使我只读了其中的几则,但它所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让我收获的人生启示却是长远的。”还有一位同学,因为他本身古典文学功底较好,观看百家讲坛之后,成了《论语》的忠实读者,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上记载自己阅读论语的感受或产生的疑问。如:《春读论语——择佳婿,勿计后》《春读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等。开设影视活动课程在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名著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实践,学生们开始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尝到了争论的甜头,在学校里逐步形成阅读课外名著的良好风气。 2、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开设读书活动课。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为开设读书活动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进入中学后,根据学校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柜里,由专人负责,每周开设一节读书活动课,来阅读经典名著,以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的氛围,推动名著阅读的展开。 举办校园阅读节。为推动全校同学更好地展开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学校定期于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阅读节”,让学生用阅读丰润自己,用阅读提升自己。在阅读节期间,我们展开精彩纷呈的名著阅读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文学名著语段诵读、文学名著读后感展评、文学名著课本剧表演等,为同学们搭建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交流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升文学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展开。 试行古诗词考级制。初一新生进校之后,就向所有同学明确初中三年经典名著阅读的量,其中包括古诗词名篇150首。全校学生人手一本古诗词诵读卡,记录每一位同学朗读、背诵的情况,定期实行抽查、考试、定级、发证。达到80篇为一级,100篇为二级,120篇为三级。学校推行古诗词考级制后,学生读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朗读于口中,烂熟于心中,他们在学校里背,在家里也背,漫步于林荫校园,陶醉于古诗文的氛围中。通过这项活动,既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提升了他们古诗文鉴赏的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展开。 展开读写大赛活动。结合名著阅读展开读写大赛,也是推动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为考查学生读写的综合素质,倡导经典阅读,引导体验生活,同时也为参加省、市级读写大赛选拔人才,学校每年要举办与经典名著阅读的内容相关的“读写大赛”。在学校公布的必读名著范围之内命题,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以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实行比赛。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写作水平实行基本考查。学生必须读完全部名著才能完成试题。习作部分重在阅读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比赛也分两个阶段:初赛为开卷,以班级为单位,在展开诵背、读书等活动基础上实行。每班选拔出五名同学参加决赛。决赛为闭卷,两个年级集中起来现场竞答。由学校抽教师统一阅卷,选出两名同学参加区级比赛。随着每年一次的读写大赛的持续展开,学生对名著阅读也越来越重视。 3、以考试促动名著阅读 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水准。初一新生开学时,我们在新生入学须知上列出初中阶段的必读书目,并且每年的五月份要实行必读书目考查。一般只对文学名著的相 关常识作了解性考查。如作者、国籍(朝代)、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情节、人物绰号等。这对学生阅读名著是个很好的促动。当然考查的方法应该谨慎考虑,不能成为有压力的应试。 适量的名著内容考核。《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很多于260万字的明确要求,所以随着《新课标》的实 适量的名著内容考核。《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很多于260万字的明确要求,所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有些名著也成了初中教材中必读书目,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而且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亲睐,考查范围也日渐扩大,在全国各地日益流行。所以我感到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唐诗宋词、中华经典名著的内容,对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动作用。 丰硕的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更好地促动经典的阅读,还要重视阅读成果的展示。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橱窗等阵地,让学生展示名著阅读的成果。包括读书笔记、读后感、好词佳句摘抄等展示,以及读写大赛、古诗词考级、名著阅读大比拼评比结果的展示。这样既有对初中生实行名著阅读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对学生实行名著阅读的终结性评价,才能扎扎实实地激励和推动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展开。 4、以方法指导优化经典阅读 因为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易,毕竟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有了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能感受的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所以说,凡是好书都得重读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教会学生有针对地灵活读。对小说,能够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注重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阅读时,学生大都只注重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注重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注重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注重塑造人物所使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阅读诗歌,要注重诵读,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培养学生有效地动笔读。学生读名著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停留在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上,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体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打问号,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能够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什么保尔与冬尼娅分手?”“保尔的学校里为什么一年级和高年级关于地球存有年数产生不同?”等等,作上记号留做课堂讨论时用。二是寥寥数语写批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能够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不拘一格写感受,读书的感受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能够边读边写,能够读完以后再写;四是摘摘抄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能够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能够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 告诉学生有批判地辨证读。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中学生与小学生不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水平。所以,中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即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看待作品。例如:有些作品中的迷信思想,路见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be9191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