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英国罗斯林研究室的威尔莫特博士 根据上述科学技术伦理案例分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安乐死合法化的伦理问题等。面对科学和技术成果被滥用并可能造成的社会道德与责任失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科学伦理的意义。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家应对其科学研究本身的行为负责,即在研究中一旦意识到其结果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或伤害,应当自觉约束乃至终止研究;二是科学家应对其社会行为负责,印把已经认识或预见到的、由研究带来的各种可能后果,负责任地告知公众。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是否建三门峡水库的问题经历了三起三落。后来, 通过上述工程案例说明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 答:导致三门峡工程成为问题工程的原因主要在于工程决策环节。 首先,在该不该建造三门峡水库问题的决策上,政府有关部门有偏听偏信苏联专家的嫌疑,但最终都是否定的声音高于肯定的声音。 其次,在怎样建的工程设计决策上,再次忽视了否定的态度和声音。 科学决策是工程活动至关重要的环节,事关工程之成败。实现科学决策要认真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不仅要程序民主,而且要实际民主;决不应该简单地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更不能用政治决策代替专家的科学决策。 在工程的决策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实现性原则。这是对工程的结果性评价,看“效果”。“实现性”是与人的生存需要关联着的,没有对工程的“需要性”,也就无所谓工程的“实现性”。 (2)时效性原则。这是过程性与手段性评价,讲“效率”。如果说工程的实现性原则主要强调结果的评价,那么工程的时效性要求则着眼于工程活动的过程与手段性评价。 (3)审美性原则。这是满足美的要求,重“人性的表达”。人们常说工程是科学又是艺术,恰恰表明工程活动不仅应遵循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而且应考虑不同时代的审美理想。 (4)创新性原则。这是工程的生命力所在,求“新”立“异”。由于工程是个体化的事物,要么是这一个工程,要么是那一个工程,这就决定工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个性和创新性,或者说,创新是工程获得社会实现的内在要求。 (5)可持续性原则。这是维持类生存的根本尺度和最高原则,蕴含着“终极关怀”。因此,必须把工程的去与留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1450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