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

时间:2022-12-28 01: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

作者:裘敏浩 许世锋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为了市场需求,改变了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招聘人才的观念,而是提高了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这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难加大,已经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招聘不到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的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而学生有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位。现代企业主要要求高职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的经验能够提高,这就需要在大学生时期,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本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并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高职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0 前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因市场发展的需要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的素质要求提高了[1],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求,这就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1 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根基。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社会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业和产业都在不断的变化,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从业人员不在实行终身制得岗位,而是在不断变化着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高校毕业生为了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在校期间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打破专业的局限,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涉足其他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 1.2 全面素质要求

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构成知识的结构骨架,但是在知识结构中应主要包括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会要求学生具备外语知识和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技术,以便获得国外的新信息。近几年的发展,使企业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掌握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好的素质。总而言之,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需求。 1.3 运用科学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如果学生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就不能完成企业安排的技术任务,就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要素。 1.4 知识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增加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动力和源泉是企业的职工,尤其是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科技研发人员的很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在使用精确的仪表来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的能力。这种创新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科技的进步和对个人价值的体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职员素质的要求。

2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思路 2.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和提出新的要求,以前那些选择人才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2]。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培养人才的理念,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全球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丰厚的知识和具有很宽的知识视野,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其他专业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 2.3 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大学教育涉及很多的学科,但是在进行专业的教育时,学生会因为学科的性质而局限了思维的发展,使其思维固定化,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制。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内容开展。学生除了要学习自身的专业外,还可以对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2.4 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在课堂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和思考以及创新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f1bcb4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