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思想 有的小说写得很感人,但只是表面上的打动,很快就会忘了;可是有的书是用思想来表达,打动的是深层次的,不是一般的。在西方哲学中,尼采和叔本华是真正用生命创作的人,虽然有的作品表现形式很枯燥,但是重要的是其中的思想。当我们真正读懂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柏拉图曾说过:“永远不要用书的封面来判信徒断一本书的好坏。”读了尼采的作品,有很多人成为了他的信徒。虽然尼采当时并不怎么别人理解,最后也疯了,50多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可是就像他所说的那样:“100年后,将有千千万万的人开研讨会来研究他的思想。”历史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后代有一波一波的人都被他的思想影响,每一波比前一波影响还要激烈。同样是哲学家,康德没有疯,而尼采疯了。Why?康德是用理性来研究哲学的,尼采用的是非理性。 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是人进行符合规则的思考,人凡是在思考、想的时候,都是用理性的思维,这种思考是有原则有结果的。有的人说话无厘头,总是绕来绕去,没有结果,是因为他思维太乱,没有一个清晰原则,理性不够。在西方中,理性与信仰是相对的,信仰意味着把自己完全交出去托付给神,而理性意味着自主、自立、自律,追求个人。而尼采的思想并没有别形式规范化,他是用非理性来表达的,因此他的作品语言可能写的不太规范。在《……》中不仅是主人公,里面出现的各种意象:白蛇、鹰等,都是他精神世界的反映。尼采算不上时代的宠儿,因为他一生是悲剧的,可是他绝对称得上时代的精神化身。 尼采认为:世界是意志组成的。意志与人的身体是合一的,例如:我们要拿笔,就直接伸手去拿笔了,难道我们还要想把手抬起,伸出去,张开手,夹笔,握住,伸回来吗?一个人从“小孩”变成“老人”,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识层面上变化更大,可是我的身份是什么?identity怎么来判断?what is me? 此时我们要探究自身的意识,其中意志找到自己。“意志”是世界呈现出我自身的现象,使人体现不同的变化,而背后隐藏着各种愿望、欲望和各种满足。人是被欲望推着走的,表现为各种目标的追求。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仅是为了个体,更重要是为了繁殖,种族延续。个体表现越强烈,种族延续表现越强。这是生命本身意志所决定的,人很穷,但是他依然会选择结婚生子。老人会比年轻人更看轻功利的东西,很大原因在于,到老年,他已经完成了延续种族的任务,他可以回顾人生不带功利看原功利对象。他们不再被欲望裹着走,从欲望束缚中解脱出来了。我们不是要摆脱他们,因为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渴望,就没有朝气动力。我们要学会跳出来去关注,并用理性看待它们。人只有归于理性,才能解脱个体,才会获得自由。从古希腊到康德,一直在研究追求。 生命具有悲剧性,说到底:人是会死的。西方认为:人死后并不是“无”,是有“影子”,但是没劲,没有实体。现实比所看到的现实还要多一点,多出来的一点才是真正的事实。眼见为实是最虚伪的。真理是错误的形式。所有概念都不具有绝对性。悲剧不等于悲观,从痛苦中升华,使心灵得到洗涤,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满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06a00703d8ce2f0066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