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小学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分析 作者:金崇莲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中国古代诗歌,绵历数千年,作者之多、作品之富、题材之广、技巧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苏教版小学语文编入128首古诗词(包括课外《古诗文诵读》所选)。其中描写少年儿童的篇目为11首:10首诗,1首词。即唐代6首: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古朗月行》、白居易《池上》、贾岛《寻隐者不遇》、胡令能《小儿垂钓》、杜牧《清明》;宋代3首: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辛弃疾《清贫乐 村居》、雷震《村晚》;清朝两首:袁枚《所见》、高鼎《村居》。数量虽然不多,但呈现给我们的无疑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走进这个园地,去领略欣赏这些儿童诗中表现的儿童形象吧,同时也为现代儿童题材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奇思妙想型 《古朗月行》一诗中儿童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盘”“瑶台镜”,想象月中的仙人长什么样,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的,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二、勤劳淳朴型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加上儿童擅长模仿的天性,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辛弃疾《清贫乐 村居》里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三、热情乐助型 对不认识的人完全可以不管的,可儿童的好奇和乐助心促使他想知道眼前的人何处来,何处去,干什么。《回乡偶书》就描述了这样一群孩子。一个“笑”把儿童的好奇的内心、不礼貌的狡黠给很好地遮掩了起来。贾岛《寻隐者不遇》里面的童子很认真、礼貌地告诉寻者师父采药去了。到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上。具体哪个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童子不仅很好地回答了来访者的提问,而且很有禅意,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杜牧《清明》中的牧童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急他人之所急,迅速为“断魂人”指明了方向,让人眼前一亮,心情为之好转。 四、淘气可爱型 白居易的《池上》中,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白莲,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他的行踪!一个“偷”(瞒着别人、悄悄地)字,将儿童的天真、顽皮、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3f631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e8.html